郑州200多商户被欠上千万货款
- T大
原标题:郑州200多商户被欠上千万货款
这几张纸上统计的商户欠款额已有1000多万元
李兴佳 张科峰
寒冬岁末,又一场“跑路”风波冻伤了郑州批发市场的商户们。
11月初,山东服装超市品牌“沛客”突然撤店,造成供货商货款无法及时兑付,此事涉及郑州京广路鞋城商圈、火车站商圈200多名商户,欠款额超过1000万元。
“沛客”撤店
欠下郑州200多名批发商
千万元货款
“11月1日时,白天我们还给他们供货,晚上他们跑了。”11月9日,郑州火车站商圈多名服装批发商聚集,向河南商报记者反映山东一家名为“沛客”的服装超市“跑路”、拖欠商户货款的事。
“欠我一个人的就有48万元。”现场,一名金城服饰广场的牛仔装批发商称。
此外,锦荣商贸城、银基、世贸等均有商户被欠款,锦荣一做男装批发的商户被欠款60多万元。河南商报记者拿到一份写有商户欠款详情的登记表显示,京广路鞋城一商户被欠款18万多元,天隆服装城一商户被欠款37万多元。
据商户们介绍,沛客是一家总部位于山东潍坊的服装连锁超市品牌,在青岛、潍坊、淄博、滕州、晋城、衡水、包头、吉林、阜新等开有分店,供货商主要来自郑州、北京两地。
其中,郑州是跑路事件受损重灾区。一商户称,牵涉到京广路鞋城商圈、郑州火车站商圈等,涉及鞋类、童装、箱包、服装等行业,“有200多名商户,简直就是地震。”
一封在受损商户内部流传的沛客采购部经理所发的公开信称,郑州市场总欠货款1000多万元,北京市场总欠款接近2000万元,总共3000多万元。但有商户称,郑州市场损失不止1000多万元。
跳楼、报案未果
商户对公开信真伪存疑
此时,距离沛客被爆出跑路已经过去了整整一周。其间,郑州批发商们做了各种索款努力。
比如报案,但由于“无正规合同、无沛客法人欠条、无法人公章确认、无托运部回单”,立案成为难题。
此外,约20名郑州商户赶往潍坊、淄博等地。在淄博美达·沛客服饰商场,一名郑州商户曾以跳楼的极端方式寻求解决,但最终未果。部分商户称见到了其中一名负责人——徐春英,也就是沛客负责人徐自诚(编者注:有些文字资料上将其名字写为“徐自成”,由于无法联系到该公司关键人物,对其准确姓名难以确认,下同)的小姑,要求其给说法,但也没有成功。
11月9日,多名供货商称,收到一名自称沛客市场部经理的人经“授权”发布的信息,否认跑路,并给出了解决欠款问题的办法:
1.潍坊沛客作为此次事情处理的一个总部,需要各供应商到潍坊进行欠款登记、确权,验证信息。
2.沛客在潍坊的所有房产将进行处置,到时给大家兑付。
3.我们到现在都没有想过不付货款,更没想逃跑。我们将会积极面对此事,对因此事给大家带来了麻烦,我再一次表示深深的歉意,对不起大家!
关于消息真假,河南商报记者辗转联系到受沛客委托、负责整理沛客与供货商间债权债务工作的法律公司,后者确认“集中在潍坊进行欠款登记”属实。后者称,供货商可单独或者派代表前往潍坊总部,进行货款登记及确权,时间在半个月至一个月以内,“当然越快越好。”
供货商需提供的手续包括营业执照复印件、身份证复印件、供货单、对账单、银行走账等。
那么,之后如何兑付货款呢?上述法律公司称,“现在还不能解答这个问题”。
而更早前,商户们还见到一封落款为沛客负责人徐自成发给同事、合作伙伴、朋友及家人的公开信,其中安排了相似的处理欠款的办法,“商场现有的货,属于谁的,另外潍坊店房产现实际价值5000万元,但银行贷款2200万元,此房产剩余价值用于偿还欠款。”
但商户对于这封公开信的真伪存疑。
商户给河南商报记者的徐春英的电话号码,一直无法接通,所发短信也没得到回复。
公开信中
沛客老板自称
经营无方、管理不善
上述徐自成发出的公开信中,对沛客出现的问题有所描述。
首先要从徐自成的创业史说起。1998年,他于四川眉山踏入服装生意圈,最终失败。转战青岛后,他的辉煌史开启,公司门店一度达到15家,并买下潍坊店物业。
2009年,其公司开始由盛转衰。在上述公开信中,徐自成称,这一年家族内部股份变动,公司开始走下坡路。
徐自成将崩盘原因更多地归结为经营无方、管理不善、网络冲击、部分员工内外勾结:
“随着公司的扩张,内部管理问题不断增加。从采购到门店,各种问题、矛盾不断积累,都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加上网络冲击越来越大。”
“我也知道之前我们有一小部分同事道德败坏、内外勾结、贪污腐败,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导致后来从采购到门店出现问题,使公司走向下坡路。”
“并且,在2012年,公司开始出现亏损。亏损一年比一年厉害。即便如此,如果从那时起能及时有效解决内部管理问题,公司也不至于走到这一步。现在确实从外到内全是问题,无力回天。”
这中间,徐自成自称承受了巨大压力。他自述,“2013年至今,年纪轻轻的我(生于1975年)头发已经白了很多,最近追账越追越厉害,好多个夜晚,都只有望着天花板叹气。”
商家铺货模式
像极了跑路的物流
“代收货款”模式
但商户们对此强烈质疑。
商户们事后从山东当地获知,在沛客撤店前,已有不祥征兆——10月底,部分沛客店面搞起“大促销”。从商户获得的图片可以看出,当时商场内挂有“房租到期,告别清仓”、“沛客撤店”、“出租”等字样。
“我们11月1日发过去货,下午有工作人员打电话说沛客出事了,让把货拉回来,我拿回来了6000多元的货。”有商户猜测,这是沛客设的局,“这是有预谋的跑路。”
采访中,不少商户已经开始对其他同类服装超市表达了隐忧,“我们商户应该赶紧催款。”
“这像极了物流代收货款跑路。”锦荣商贸城内衣区一名较有影响力的商户认为,根源出在铺货模式上。
“铺货模式,也就是我们把货赊给经销商,等他销售以后回款,这种模式已经盛行很多年,厂家和我们也这样。”该商户说,为了争得业务,很多商户都选择这种自发形成、缺乏法律规范的模式,郑州市场的繁荣也与该模式有很大关系。
另一个现实问题是,合作商家之间认识很久了,爱面子,也不好意思再去押对方的身份证复印件等,以致单据不规范,因此客观上造成有关部门不容易对此类事件立案。
但他认为,是时候规范这种模式了。
他解释,铺货模式下,下游链条不可能亏损,出现问题一般是由于将原本属于供货商的资金转投其他生意,“因为是‘循环账’,一旦有些人钻空子,出了事常常不了了之,因此也容易滋生跑路。”
“现在大家对铺货已经谨慎了一些,我去年往外铺货100多万元,而今年没有往外铺一分钱的货。”他说。
但要从根本上解决这类问题,还需要政府部门的帮助以及法律层面对铺货双方责任进行明确。
“最起码的,涉及这么多商户,都有基础的材料,有关部门按说可以介入处理。”商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