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毛泽东赠斯大林的一号寿礼:制作者成谜

2015-12-27 09:06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T大

核心提示:《斯大林》画像绣成,长沙也和平解放了。这像到底是谁绣的,至今是个谜。

 

本文摘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作者:文热心,原题为:《毛泽东送礼斯大林》

理理(曾应明)“湘绣”三部曲第二部《天然阁秘典》即将出版。作为省文联副主席、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其作品也有着“职业”特色——故事性强,这是一部写湘绣与名人的小说,小说的最后一章,写了“毛泽东送礼”——用湘绣《斯大林》画像祝贺斯大林七十寿辰的故事。

1. 毛泽东成行莫斯科

《天然阁秘典》的最后一章,写了裕丰绸铺(绣庄)在解放前夕刺绣斯大林画像的故事。

这是个真实的故事,折射出一个时代的光和影,印证着新中国开步的艰难。

在新中国开国前夕,中国共产党主席毛泽东确定在这年底访问苏联。

毛泽东这次访苏,按叶子龙的说法是“不同寻常”。叶在《我给毛泽东当秘书》一文中如此说:“1949年12月——1950年2月27日,毛泽东第一次访问苏联。”毛泽东“成行于新中国成立后仅仅两个多月,国内事务千头万绪,他却去了苏联,而且一住就是70多天,这的确不同寻常。毛泽东第一次访苏之所以能够成行,一方面是苏方的盛情邀请,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毛泽东坚持不懈的努力。按照毛泽东的性格,只要是他想做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反之,他不想做的,谁说也不一定行。毛泽东想去苏联,几年前就定下了,当时苏联并不那么欢迎他,但是他决意要去。”

“大概在(1949年)1月底或2月初,北平和平解放了”。“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突然来到西柏坡。他在西柏坡住了好几天,毛泽东和中央其他领导人多次与他交谈。”“与米高扬的谈话不顺利,在一些重大问题上,苏联人没有明确表态。毛泽东为此十分生气。”原来,米高扬“只带了耳朵来”,对中共提出的问题得带回去由斯大林定夺。

“1949年3月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进驻北平后,斯大林派遣苏联交通部副部长柯瓦廖夫和苏联驻北平总领事馆负责人齐赫文斯基来见毛泽东。传达了斯大林邀请毛泽东访苏的口信。毛泽东当即决定派刘少奇率团前往。”

“1949年6月底开始,刘少奇在苏联与斯大林会谈了六次,斯大林在对中共的问题上做了自我批评。双方同意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尽快访苏,届时两国要签订一个新的条约。”

2. 给斯大林送什么礼

毛泽东访苏时间就定在新中国成立之后。

毛泽东极其重视第一次莫斯科之行,尽管开国在即,事情千头万绪,还是让中央五大书记之一的任弼时负责访苏前期准备工作。

这准备工作中重要的一项是送礼,特别是12月21日是斯大林的七十寿辰,送什么做寿礼让任弼时等颇费心思。

这寿礼既要显得珍贵,又要蕴含温情;既要有中国传统特色,也要显得“刻意为之”。

作为机要秘书的叶子龙给毛泽东开的礼单是:

1、湘绣斯大林大元帅像一幅

……

13、象牙雕刻的龙船一具

其实,最后形成的“礼品组合”中,还有山东白菜、梨、大葱、绿皮萝卜,北京鸭梨,天津萝卜,江西小金橘,此外,还有各地名茶等。明了内幕者如此解释,之所以选择白菜、萝卜等“特殊”礼物,主要是想拉近中苏双方领导人的心理距离,让斯大林有一种亲切感。

至于那幅湘绣斯大林大元帅像,更是“刻意为之”的产物。有人提议,制一幅湘绣斯大林画像,理由是湘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毛泽东是湖南人,用湘绣斯大林画像作寿礼,意义非凡。

这一提议得到上下赞同。湘绣斯大林大元帅像就成了寿礼中的“第一号”。

 

3. 这幅绣像颇费周折

这“第一号”礼品办起来却颇费周折。

因为确定这一礼品时,湘绣产地湖南还在国民党手中,虽然程潜等有心和平起义,却受到桂系的挟制,不可能公开与共产党来往。

在已经解放了的上海,虽然湘绣早有革命缘,可那里的绣庄只卖得绣品而做不得。斯大林这幅绣像只能在湖南做!

在湖南什么地方绣?在长沙市区绣不正让敌人抓个正着么!只能选择在偏僻的长沙乡下,何况铜官一带的绣庄早就有上海地下党的股份,源源不断供货沪上。铜官的裕丰绣庄有幸被选定刺绣斯大林画像,因为这个绣庄虽然没有像锦华丽那样,绣出“誉满全球”的《罗斯福画像》,却也是湘绣正脉相传,曾创造过《荷鹤图》这样的现代湘绣“开山之作”。与锦华丽相比,这里更注重湘绣对生活的美化。

可另一个问题出现了,当时还处于地下工作状态的中共湖南省工委,接到任务后,却没有斯大林的照片,怎么绣?

于是,秘密电台和斯大林照片同时秘密入湘。

1950年6月长沙刺绣同业公会筹备组所编《湘绣辑》(一)中记载:“1949年5月,铜官陶工周生茂介绍上海刺绣买家周竹安在裕丰绣庄秘密定绣斯大林画像。”其实,作者不知,这年5月7日,身为中共党员的周竹安由中共中央社会部派遣,带着无线电报务员赵翰林,工作人员章林专程从上海飞抵长沙。他们有两个任务:一是带来斯大林照片定绣其像,做毛泽东访苏的礼品;二是以从事湘绣生意作身份掩护,建立秘密电台和长沙和平解放策反秘密情报站。

情报站帮绣庄带来了斯大林照片,绣庄也以“业务”掩护了情报站。后来,这电台转移到铜官西湖寺一间堆放杂物的小屋里,靠汽车电瓶轮流供电。电瓶充电得送到长沙市区,交通员就扮成裕丰绣庄的“挑箩”先生,以“收花”和“发花”为掩护,往来于铜官与长沙之间。为了避人耳目,“挑箩”先生,每次所走的路线、电瓶包装掩护的方式都有所不同,在长沙城内充电的地点也经常改变。为防止晚上进入市区引起军警特务的怀疑,又在北门外的油铺街63号设立了湘绣收发站(解放后,这里成了红星湘绣厂所在地),进行城乡情报中转。

4. 陈列在展室“第一部分”

《斯大林》画像绣成,长沙也和平解放了。这像到底是谁绣的,至今是个谜。

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裕丰绣庄及时完成了这一“政治任务”。绣像完成后由湖南省委派人专程送往北京。

叶子龙回忆说:“1949年10月1日下午……开国大典结束后,毛泽东回到中南海即看到了苏联发来的贺电,苏联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过了不久,毛泽东致电斯大林,表示准备赴苏访问。斯大林很快回了电报,欢迎毛泽东访苏。”

1949年12月中旬,毛泽东带着湘绣《斯大林》画像等“礼品组合”踏上了访苏的旅程。“12月16日,毛泽东率中国代表团抵达莫斯科。当天下午6时,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小会客厅和毛泽东进行了第一次会谈。12月18日,米高扬、维辛斯基来拜访,并陪毛泽东吃晚饭。随米高扬而来的福特林说:‘毛泽东同志送给斯大林同志七十寿辰的礼单,已呈斯大林同志看过了。斯大林同志非常感谢。’”

当时,社会主义阵营各国和世界上革命政党,甚至一些个人,都送了寿礼。苏联方面为此举行了展览,将中国礼品摆在突出位置。1950年1月29日的《人民日报》,刊有任弼时的秘书、著名作家朱子奇《献给斯大林同志的寿礼》一文,其中写道:“我看见外国礼物展览室中第一部分就是中国的礼品。在五星红旗下面,是中国共产党中央送的一幅寿幛,寿幛是毛主席亲笔写的:‘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寿幛左边是斯大林同志的绣像,右边摆着象牙雕的塔、龙、船……”

5. 湘绣还续巨人缘

古老的湘绣就这样充当了新中国外交“使者”,为推动中苏友好立了一功。

但这仅仅是它立功的开始。1950年国家正式接办长沙锦华丽绣庄,后改为地方国营红星湘绣厂。那些散落在民间的湘绣艺术家们,如杨应修、邵一萍、李凯云、廖家惠、余振辉等来了个“大集合”。在他们手下,湘绣这张湖南文化名片,成为新中国外交领域的宠儿。1953年,著名刺绣艺人廖家惠主绣了《伟大的会见》,题材就是毛泽东访苏和斯大林会晤面。这巨幅湘绣长约4米,高约1.6米,在莫斯科展出时引起轰动。苏联观众留言评价:“可爱的人民,奇异的双手,绝妙的作品”。

湘绣大师先后制作的世界各国元首的肖像,被作为国礼送给友好国家和领导人。2002年6月,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主席将湘绣作品“布什总统全家福”,送给来华访问的布什总统和夫人。

《天然阁秘典》演绎的就是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虽然,这个故事在1956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湘绣史稿》中没有提及,幸有1950年8月,长沙市刺绣同业公会筹备组出版的《湘绣专辑》(一)记录了它。正因为如此,小说除了它的文学价值外,还具有历史价值——故事既展示了湘绣这张历史文化名片又一夺目光彩时刻,又从一个侧面印证一段历史走向。

责任编辑人:周昂 PN023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释放进入手凤首页

手机凤凰网 i.if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