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偶像派更是实力派
- T大
原标题:她,是偶像派更是实力派
晓映名人坊
5月29日,28岁的单雯将自己《雯韵·幽梦》昆曲发烧大碟的发布会放在了南京大报恩寺塔遗址公园内。
16岁出道,本色出演16岁李香君,单雯凭借昆剧《1699·桃花扇》走进人们视线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
人们往往只看到她的天赋,却忽视了她的坚持与努力。持续十余年的走红早已证明,她既是偶像派,又是实力派。
首张昆曲发烧大碟
单雯新碟发布会之声势浩大,在戏曲圈很少看到——
下午,嘉宾专场;晚上,粉丝专场。大报恩寺剧场外等待入场的观众排成了长队。
戏曲演出“基地”的江南剧场工作人员曾告诉记者:现场售卖昆曲影碟,单雯永远第一。
而大碟的关键词,也在昆曲圈少见:HIFI级发烧大碟,仿真人头麦克风录音,黑胶……
大众明星般的影响力,昆曲单雯独一份。
专辑里有两张不同的CD,一种是常见的点拾音技术,另外一种则是采用了仿真人头麦克风录音。这一回,仿真人头录音方式首次运用在昆曲上,听仿真人头版CD,就像置身于剧场现场,音色特别真实温润、平衡自然。
专辑策划出品人贺绍伦的戏曲音乐工作室是目前国内公认的顶级戏曲影音制作团队,贺绍伦一直有个心愿:为昆曲演员个人做一张顶级发烧大碟,中国最高水准的传统艺术值得用最现代的技术来承载。
贺绍伦形容这张专辑,“是我与昆曲非常美好的邂逅。唱片市场并不怎么好,但这样的事情还是要有心人来做。我们是对昆曲有心的人,想来做一点有心的事儿。”
值得期待的是,这张专辑还将推出首张昆曲黑胶唱片。目前,世界上只有德国与捷克还有黑胶制作,因此,唱片现在还在捷克制作,预计8月面世。
天赋加坚持,世家到名门
单雯很庆幸自己有“观众缘”。
什么叫观众缘?“这是一种综合的感觉,除了扮相、功夫、唱腔、感情之外,那种站在台上的范儿、气质,不能差一点点,全到了,就对了,观众就认你了。”
这些年来,各种影视剧组没少找过她,包括张艺谋剧组,但作为“年轻的老艺人”,“我比别人坚持,我从没有走过弯路,没有去做过其他任何事情,我一直不间断地在昆曲的舞台上”。
什么叫世家?单雯的太爷爷是京剧名角、武老生单德元;爷爷单玉梁、奶奶彭正芝均是上海滩的京剧名伶;爸爸单小明是江苏省昆剧院武生名家,爸爸这一代,家族里有4人从事昆曲……
这一代,她成了家族的戏曲独苗。11岁,昆曲名家龚隐雷为她开蒙《惊梦》,第一次彩排,老师和爸爸妈妈都发现了:这孩子灵,以后说不定能成!连其他剧种的人都知道,昆曲班有个小丫头“指甲缝里全是戏”。
16岁以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1699·桃花扇》让昆坛从此有了单雯和她的同学们,这一拨新生代开启了昆曲的青春偶像时代。
单雯一直深切感谢时代给予机遇,从出道到拜师“昆坛祭酒”大师张继青。出身世家,拜入名门,自此,单雯更是稳稳地走在昆曲的传承大道上。
渴望排大戏,为昆曲多多圈粉
单雯之所以从未想过离开,有一个原因是,昆曲演员不怕老。
拿《牡丹亭》来说,16岁有16岁本色的表达,28岁有28岁的成熟演绎;到了中年,还可以演出更加丰富的层次来。她的老师张继青70多岁演绎杜丽娘,依然充满少女的娇羞。
在同代的青年演员中,单雯剧目之累积是名列前茅的。她已经举办过7次个人专场。她担当主演的大戏、小全本有《1699·桃花扇》《南柯梦》《红楼梦》《牡丹亭》《玉簪记》等,还有数十折折子戏。张继青的代表作“三梦”——惊梦、寻梦、痴梦,已悉数传承到手,“痴梦还没有敢演,年龄感还没有到,等自己再成熟些”。
今年,她还要跟张继青老师学《芦林》。在她眼中,经典折子戏是传承的基础,是老戏迷的心头好,看了几百遍也不嫌烦。
她渴望创新,渴望多排大戏。“所谓创新,不是要去改变昆曲的精髓,而是尝试用新鲜的东西去包装她。好比《南柯梦》,所有的布景、道具,都是为了衬托和体现舞台中心原汁原味的昆曲表演。”“大戏传播力更强,更现代,很多不看昆曲的人都是被大戏吸引进来的”,她的切身体会中,《1699·桃花扇》圈粉无数,《南柯梦》再圈粉一批,她渴望为昆曲多多圈粉。
今年正值莎士比亚、汤显祖逝世400周年,她期待着已经列入省昆计划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怎样用昆曲表演莎士比亚名剧?她期待这样的挑战。
廿八年华,单雯青春“端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