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鬼当家,爸爸妈妈要舍得放手
- T大
原标题:小鬼当家,爸爸妈妈要舍得放手
现在的孩子,包括很多独生子女,生活能力差,缺乏独立性和责任感似乎已经成为一种通病。上高中的孩子还不会使用煤气炉、不会做饭,上大学需要父母帮助整理内务甚至“陪读”,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一谈到教育,父母首先想到的是文化知识的学习、考试分数的提升,却忽视了对孩子生活能力的培养、责任感的教育。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孩子“当家”的能力?孩子们为什么会当不了家?近日,广州市妇联主办的“花城爱家”文化沙龙第四期论坛将话题聚焦于“小鬼当家”,就得到了家长代表和各路专家的热烈回应和讨论。
小鬼为何当不了家?
“小鬼当家”看似在讲孩子,但沙龙中一谈到这个问题,话题却不知不觉地转移到了父母身上。
儿童心理学专家晏秀祥指出,从心理学的角度说,不仅孩子离开父母存在“分离焦虑”,很多父母对孩子也有“分离焦虑”,一方面渴望孩子独立,一方面却不愿放手,不愿跟孩子分开。特别是到青春期以后,父母的这种心理更为典型。小鬼当不了家,首先是因为父母在潜意识中,不愿意放手。
“还有一种错误认识,总觉得孩子只要搞好学习了别的什么都不用管,”晏秀祥说,“表面上,我们希望孩子全面发展,实际上,却总把眼光盯在他的学习上。哪怕一个两岁的孩子,伸手拿一本书,父母就很高兴,不管他看不看得懂。”沙龙主持人、信息时报副刊部主任白岚对此深有同感,“我们的家长总有一种心理,只要学习成绩好就可以了,或者觉得学做家务这种事情以后可以慢慢来,不用着急。”
然而父母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出发点本来是好的,最终却“毒害”了孩子。
两代人观念冲突怎么破?
实际上,当前有很多年轻父母已经开始意识到培养孩子独立性的重要性,但令很多人头痛的是,做不通上一辈人的思想工作。
广东省妇联妇女研究中心主任曾小瑛的解决之道是交给孩子自己去面对。“孩子小学二年级开始,我就让他自己上学放学。爷爷奶奶不同意,我让他自己去说服他们。爷爷奶奶担心他被拐卖,他拍着胸脯说:‘我这么聪明,我这么独立,有那么容易被骗吗?再说不是还有警察嘛。’”曾小瑛笑言,儿子不仅从思想上做爷爷奶奶的工作,在实践上也坚持不要接送,当看到爷爷奶奶不放心地偷偷在后面尾随,还会当面揭穿他们。“怎么解决两代人的育儿矛盾?我觉得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独立的精神,当两代人意见相左时,让孩子自己站出来维护,站出来说。”
如何培养小鬼当家
1.树立主人翁意识,共做家务
在培养孩子做家务的问题上,很多人都容易陷入误区,在言行上传达出,是孩子在帮自己。曾小瑛说,有一天儿子说“妈妈我帮你洗碗”,她表扬儿子这么小能承担责任,但是也强调,那个碗不是“妈妈的”,他不是在帮妈妈做事,而是作为一位家庭成员,共同承担家庭责任,这样,会让他感觉做家务的意义更大。同时,她也特别注意在家务问题上,提倡一种性别平等,“‘男主外女主内’,这种传统的非优秀文化不应该传达给孩子。”
因此,想让小鬼当家,首先要让他们树立一种主人翁意识,有责任共同分担家庭的义务。
2.让孩子从错误中学习
孩子是不完美的,在学习独立的过程中,难免犯错,作为父母要做的是给予他们信任感和耐心,容许他们有犯错的机会,而不是干脆帮他们包办一切,越俎代庖。
亲子教育专家刘一黎说,孩子打烂一个杯子,父母可能就上纲上线,劈头盖脸地批评,却没有想过,他可能只想倒杯水给你,你在批评他的同时,已经挫伤了他的积极性。
3.培养孩子有始有终的个性
不论是做家务,还是培养孩子学习才艺,有始有终,才能终成大器。
广州市妇联干部赖丽发现,自从带孩子去看过爸爸跑马拉松,特别是看到最后三公里时爸爸那一脸痛苦的表情和毅然决然的坚持,孩子受到很大感染,做事有了恒心。如今10岁的孩子每个星期坚持去爬一天的山,父母有意识地鼓励他,每星期比前一个星期多爬一公里,这让孩子在做事的过程中不再轻易放弃,懂得坚持到底。
4.给予孩子选择的权利
广州市妇联秘书长张翠玲的女儿从小到大学习成绩都很优异,回顾孩子的成长历程,她表示自己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独立意识,在每个阶段都很尊重她个人作出的选择。从考高中到考大学,女儿先后面临着三次人生的重大选择,张翠玲都是让女儿自己拿主意。“无论她做出什么选择,我都支持她,让她知道,在人生的很多重要节点上,都面临着选择。任何选择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一旦选择中出现负面的影响,你就要尽量用自己的智慧、能力,努力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信息时报记者 谢奕娟 通讯员 穗妇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