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宇”道“宙”
- T大
原标题:说“宇”道“宙”
说到“宇宙”,我们会立即想到“无边无际”、“无始无终”、“包罗万象”、“奥妙无穷”等词语。也难怪,宇宙是由数千亿个星系组成的,我们所处的银河系直径约10万光年,也不过是宇宙的数千亿分之一罢了。但其实在古代,“宇”和“宙”最开始只是人们房屋上一个小小的部件。“宇宙”在话语体系中变得越来越大,有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
我们先看看“宇”字。金文的“宇”字,实际上是一座房屋的形状和结构。《诗·豳风·七月》:“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这里的“宇”正像《一切经音义》中说的“宇,屋檐也”一样,是指房屋的屋檐、廊檐。随着时间的推移,“宇”这个房屋上的部件,慢慢地就代替了整座房屋甚至整个国家。屈原的《离骚》:“尔何怀乎故宇?”贾谊的《过秦论》:“振长策而御宇内。”此处的“宇”指国家或天下,已经是一个很大而多变的空间范畴了。
我们再看看“宙”字。甲骨文的“宙”字,是一座房屋里面加一个“由”字,表示一座房屋靠一根上细下粗的梁顶着。《淮南子·览冥》:“而燕雀佼之,以为不能与之争于宇宙之间。”高诱注:“宇,屋檐也。宙,栋梁也。”这里的“宙”都是它的本义“栋梁”的意思。但到了《南齐书》:“功烛上宙,德耀中天”,王勃的《七夕赋》:“霜凝碧宙,水莹丹霄。”这里的“宙”就已经是指天空了。
“宇宙”两字连用,最早出自《庄子》一书。《庄子》曰:“旁日月,挟宇宙,为其吻合。”这里的“宇”代指一切空间,“宙”代指一切时间,宇宙已是标标准准的穿越时空了。《文子·自然》也说:“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这时候我国古代的诗人和科学家都对宇宙有了新的认识。如《楚辞·屈原·涉江》:“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张衡《东京赋》:“泽浸昆虫,威振八宇。”这里的“宇”已不是指某一个具体的方位、处所,而是指所有的空间;这里的“宙”已经表示没有开始没有终末的无限时间。
“宇”“宙”二字的延展中,体现着我们对自然、对时空的认识。在推演过程中,我们的思维从具体到抽象逐渐深化,其中那股民族情结、家国情怀得以代代传承。宇宙无限大矣,中华文化宝库无限大矣。于此中汲取一些营养,不失为一种好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