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封“穷神” “破五”人人送她走

2017-02-01 13:33 法制晚报
  • T大

原标题:被封“穷神” “破五”人人送她走

本期嘉宾:纪连海

历史学者,北师大二附中教师

过了正月初四,到了“破五”,差不多就进入了百业复工的前奏期,这时候就准备接各路神灵回来了。但“破”的是谁?为何这一天在民间如此重要?

正月初六了,还有一项祭祀不能忘,那就是“祭厕神”。“厕神”并没多大能耐,却让人们在这一天记住了她,这又是为什么?

当然正月初七既然被称为“人日”也有着它重要的讲究。

“破”她,让她“即归”,她是谁?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关于“破五”的来历,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有些地方又把初五日叫做“圆年”,意思是说年过完了,到这一天要做一个总结,画句号了。其实,这是“破五”的变种,是由于不知“破五”的由来,慢慢的演变出来的。据《封神榜》所说,姜子牙封神,把背叛他的妻子封为“穷神”,又令她“逢破即归”。神话传说中,姜子牙的妻子是很让人讨厌的背夫之妇,封了穷神以后,就更让人讨厌了,还没听说有谁是喜欢穷神的是不是?所以人们就在初五这一天“破”她,让她“即归”——马上滚回去吧!

第二种说法:初五是财神的生日,所以人们要在这一天大摆宴席,燃放鞭炮,搞多种多样的庆祝活动,寓意就是迎接财神的到来。

第三种说法:有好多地方,在除夕夜是要把祖宗请回来过年的,在堂屋的正中,高挂祖宗牌位,烧香上供,意为请祖宗过年,吃好的,不忘祖宗的意思。到了初五,就要送祖宗“回去”了,过年过完了,所以,这一天要烧香,烧纸钱,恭送祖宗。由于初五日肩负着送穷神、接财神等多重重任,所以这一天非常重要也就不奇怪了。

这许多的讲究综合起来,就形成了老北京人“破五”这一天的风俗——要摆宴席,要放鞭炮,要吃象征“元宝”的“水饺子”(老北京人叫“煮饽饽”)的习俗,寓意着招财进宝。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子”五天,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两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没有不吃的,古时从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户都如是,就连待客也如此。妇女们也不再忌门,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新嫁女子在这一天归宁。老北京人传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

破五习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穷,迎财神,开市贸易。

民间传说,财神即五路神。所谓五路,指东西南北中,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每到过年,人们都在正月初五零时零分,打开大门和窗户,燃香放爆竹,点烟花,向财神表示欢迎。接过财神,大家还要吃路头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满怀发财的希望,但愿财神爷能把金银财宝带来家里,在新的一年里大发大富。

正月初五“送穷”,其意就是祭送穷鬼(穷神)。穷鬼,又称“穷子”,相传穷鬼乃颛顼之子。他身材羸弱矮小,性喜穿破衣烂衫,喝稀饭。陕西韩城一带,破五这一天忌出门,而且要将鲜肉放在锅中炙烤,还要爆炒麻豆,令其崩裂发声,认为这样可以崩除穷气,求得财运。此外,旧时除夕或正月初五要吃得特别饱,俗称“填穷坑”。民间广泛流行的送穷习俗,反映了中国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旧俗春节期间大小店铺从大年初一起关门,而在正月初五开市。俗以正月初五为财神生日,认为选择这一天开市必将招财进宝。

正月初六祭的“厕神”是谁

虽然老北京人早在“破五”这天已经“送穷”了,将房里屋内的垃圾、破烂统统送走并付之一炬了,但厕所里的粪肥却还得等到正月初六才开始清理、打扫,并将粪肥送到秧田灌溉或送到菜园浇地。

按照老北京人过去的传统,农家多在正月初六这一天开始下田耕地,以示春耕开始。“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这是人尽皆知的一句普通农谚。作为农耕民族,普通百姓对于农家肥格外依赖,对于主管厕所的神灵则更加崇拜。新年第一次挹肥,喜好拜神、敬神的老北京人自然要对厕神祭祀一番。这些习俗,老北京人美其名曰“祭厕神”。

中国民间信仰普遍认为厕神即紫姑神,紫姑又作子姑、厕姑、茅姑、坑姑、东施娘等。自明清时期开始紫姑就不单纯作为厕神,而世人谓其能预言未来,有先知先觉,多迎祀于家,占卜诸事,成为扶鸾占卜的大仙之一。

紫姑神信仰始于南北朝,盛行于唐宋,至明清不衰。问题在于:这“厕神”是谁呢?恐怕现在的很多人都不是十分的清楚。告诉您吧,这“厕神”啊,有好多位呢。最著名的,当然要数紫姑了。

据南北朝宋朝刘敬叔的《异苑》记载:“世有紫姑女,古来相传是人妾,为大妇嫉,死于正月十五夜。后人作其形,祭之曰:‘子胥不在,曹夫亦去,小姑可出。’捉者觉动,是神来矣。以占众事。胥,婿名也。曹夫,大妇也。”

除紫姑之外,还有其他“厕神”的传说,比如戚姑,其故事更悲惨,看来“厕神”一直是悲剧故事的主角,但也传说她们常常做好事,人们对“厕神”是又可怜又尊敬又害怕。

人们原来一般在正月十五祭祀厕神,明代开始多提前到正月初十。时至清朝,老北京人又把“祭厕神”的时间提前到了正月初六。

正月初六老北京人挹肥之后拜祭紫姑有以下三重寓意:其一,祈祷丰年;其二,感谢神恩;其三,问卜吉凶。世世代代以农为生、靠天吃饭的中国人,每一天都企盼着能够风调雨顺,一份耕耘必有一份丰厚的回报,以致丰衣足食,岁岁吉祥,年年和美。

在他们看来,自己的勤劳是应分的,所得来的丰收并非就是自己劳作的结果,更多的还是上天、土地、众神对自己的眷顾和恩惠。作为农业神系之一的厕神紫姑,不时地被客家人崇信着、膜拜着,不在于紫姑神有多大的能耐,而在于她实实在在地为客家人的丰收奠定了肥料之类的坚实物质基础,在于她有求必应的大度、有问必答的亲切。

清理或清洁完厕所等卫生场所后,老北京的妇女们就会在该场所的门前点亮红蜡烛或茶油灯,焚烧线香敬拜,在门楣或门框上粘贴红纸表示吉庆。不过,紫姑作为庶物崇拜的神灵,基本上只有女性虔诚信仰,男子并不祭拜。

官府这一天不能处决罪犯

我们都知道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初六,天天都有节日。可一转眼,就已经到了正月初七了。

其实,与前面几天相比,正月初七这一天更为重要。这一天被称为“人日”——人类的生日,又被称为“人生节”、“人胜节”、“人庆节”、“人节”、“人气节”及“七元”。

●第一种说法

这一天气候阴晴决定一年六畜兴旺与否

生活于汉武帝时期的东方朔,系汉赋名家,聪明绝顶。

宋人高承《事物纪原》卷一载:“东方朔《占书》曰,岁正月一日占鸡,二日占狗,三日占猪,四日占羊,五日占牛,六日占马,七日占人,八日占谷。皆晴明温和,为蕃息安泰之占,阴寒惨烈,为疾病衰侯。”

意思是说,如果正月初一天晴,是年鸡则繁育,阴雨鸡则不旺;初二阴晴兆狗;初三日阳晴则兆猪,依此类推。

在这七天中,正月初七这天最有讲究,正月初七这一天气候的阴晴,决定着这一年六畜兴旺与否。这一经验为后人认同并传承,成为人日节的原生态。

●第二种说法

女娲造人的日子,成了人类的生日

据《太平御览》记载:人类“始祖”女娲娘娘看到大地上如此荒凉不堪,于是乎,先用了六天的时间,造出了人类生活所必需的六畜——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

初七用黄土和水,仿照自己的模样造出了一个个小泥人,后来觉得太慢,于是用一根藤条,沾上泥浆,挥舞起来,泥浆洒在地上,就变成了人。

年初七就是女娲造人的日子,于是就成了人类的生日,简称“人日”。问题在于:为什么女娲娘娘要先造出六畜,后造出人类。因为,没有了这先造出的六畜,这人类以何为生啊?

●第三种说法

混沌在身上一日凿一窍,七日凿七窍,人诞生

据《庄子·应帝王》记载,古时候有倏帝、忽帝和混沌三位神仙。倏和忽常去混沌家做客,受到了热情的款待。两人为感谢混沌,告诉他说:“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混沌按照此说在自己身上一日凿一窍,七日凿好七窍,人诞生了,而混沌却因此而死去,所以七日为“人日”。

当然,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人日”起源于道教的祭典仪式。如《三元品戒经》上就说:“正月七日,天地水三官之日,可修斋。”

虽然三种说法不同,但它们却有一个共同点——对人本身的重视,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因为初七是人的生日,人之后生,是人为尊。“人日”要尊敬每一个人,连官府也不能在这一天处决罪犯,家长也不能在这一天教训孩子。这一天,当年满16岁以上的青年均可自由上街玩耍,街头出现“鸡不啼,狗不咬,十八岁的大姑娘满街跑”的亮丽景观。各处庙会也在这一天掀起客流高潮。

“人日”节当家的节日食品自然是七菜羹,它和除夕吃年夜饭、元宵节吃汤圆、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重阳节吃重阳糕、冬至吃饺子、腊八喝腊八粥一样,古往今来,都是民间传统习俗。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释放进入手凤首页

手机凤凰网 i.if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