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走转改]精准扶贫下的小兰村年味浓浓
- T大
原标题:[网络媒体走转改]精准扶贫下的小兰村年味浓浓
易县小兰村河道整治提升工程。图片由河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提供
长城网2月5日讯(记者 杨雅荃)爆竹声声辞旧岁,喜气洋洋迎新春。辛酉佳节,位于太行山区的河北易县小兰村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儿,一股不同以往的温暖悄悄流淌着。
“小兰村的父老乡亲们,你们好!我是董秋运。过大年,迎新春。作为小兰村第一书记,首先,我代表省高速公路衡大管理处驻村工作组,给家乡的父老乡亲们拜年了!”广播里,播放着衡大处驻村工作组《致小兰村全体村民的一封信》。大街上,不时有三五成群的村民停下脚步认真地聆听着,不时地点着头:“干得实在,说得也实在,说得好啊!”
小兰村位于保定易县西部山区,距县城60公里,位置偏僻,交通闭塞,资源贫瘠。全村210户650人中有贫困户118户331人,贫困户占比高达56%。2016年,小兰村被列为“十三五”扶贫开发、精准脱贫贫困村。2016年2月26日,衡大管理处工作组正式入驻易县良岗镇小兰村。
小兰村美丽心灵工作室。图片由河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提供
铸牢脱贫致富根基 让百姓踏实过个好年
小兰村就是工作组的第二个家。刚刚过去的一年,工作组肩负众望,与乡亲们携手同心,让小兰村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希望与活力。
“核桃林果种植+林下红薯种植+红薯粉条深加工”三位一体脱贫支柱产业形成良性循环发展链条。完成了全村土地流转,成立了“易县久益核桃种植合作社”,种植了1000亩核桃树和600亩林下红薯,建成了占地两亩的红薯粉条深加工厂,直接带动逾30名贫困劳动力就业。多项功能的村民服务中心建成投用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村民收入和年底分红“双丰收”。500米穿村河堤坝修固、靓化整治工程在去年防汛抗洪中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村民财产无一遭受损失。
天寒人心暖。老百姓要的就是这个盼头!“小兰村118户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金、股金、林下经济收入、红薯粉条深加工等年底分红项目,每人可获多重收益2000多元,其中土地租金一年1200元每人每亩,每户入股分红每股折合约725元,再加上有劳动能力贫困户的劳务薪金,今年年底小兰村基本就可以实现全部脱贫了。”年前,村支书宋利升的一番话和一笔帐让村民们着实吃了个定心丸。
保守估算,合作社社员平均每人每股3021元,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金、红薯粉条深加工分红,人均收入可达3988元。
小兰村宣传画一条街。图片由河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提供
撸起袖子实在干 “团圆”饺子贴心又暖心
“老宋,老宋,我们是跟你一块儿过年来了。”腊月二十九,第一书记董秋运带领工作组拿着饺子馅、面粉和春联来到了宋其建家中。
“都这个时候了,又这么冷,以为你们早就走了,回家过年去了呢,没想到,真没想到,你们还惦记着我这个孤老头子。”今年59岁实际年龄已近70岁的贫困户宋其建,怎么也没有想到,鳏孤一人的他在今年春节也吃了顿暖心的“团圆”饺子,让他不禁感慨万千。
有和面擀皮包饺子的,有贴春联的,有帮着里里外外拾掇打扫卫生的。“好几年过年都没这么热闹了,每年自己个儿一个人冷冷清清的,唉!”看着眼前这般热闹团圆的场景,吃上一个热气腾腾的饺子,老宋禁不住老泪纵横。“真是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你们工作组啊!”
过年了,百姓吃得好不好,家里暖不暖,乡亲们的衣食住行是工作组心底最牵挂的事儿。
春节期间,工作组还入户走访了小兰村解放前入党的5位老党员贫困户。再次见到了工作组,87岁的赵玉芝就像见到了亲人一样,紧紧拉着工作组的手,久久不愿松开。91岁的老党员宋保林激动地说,党的政策好啊,感谢你们工作组啊,你们忒好啊。86岁的赵会香搀着老伴宋贡三说,老伴儿得脑血栓4年了,至今说不了话,你们来了,他心里忒高兴呢。90岁的宋向荣看到工作组来了,拄着拐迎了出来,站在院子里就跟工作组说起了当年的那些光辉往事,那些革命岁月和艰难历程。
几位老党员的肺腑之言,让工作组成员深受感触。工作组跟老人们拉家常、叙寒暖,细心查看老人们的起居生活,认真倾听老人们的心理诉求,并代表衡大处党委向老人们表示了节日的问候。
小兰村村民在洗粉。图片由河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提供
三棵白菜情意浓浓 老百姓实在的获得感
大年初三,工作组住所的大门外,颤颤巍巍地走进来一位拄着拐杖的村民老大爷。花白的头发,佝偻的身体,写满了岁月风霜的面容,一只手颤颤巍巍地拄着拐,一只手提着一袋沉甸甸的白菜,袋里有三棵白菜。
“有人呗?有人呗?”还没进院儿,老大爷便张口开始喊了起来。拄着拐杖一下一下敲打着地面。听到喊叫,正在忙乎收拾着做中午饭的工作组组长董秋运和组员董春晓、张运忠赶忙在围裙上擦了擦手,一起迎了出来。“大爷,您慢点,别着急,小心着台阶。有什么事进屋来说。”董秋运边说边赶紧上前扶住了颤颤巍巍走过来的老大爷。
“没啥事,没啥事。走路老毛病了,前年得脑血栓留下的。”老大爷走上台阶,进了屋,说着话就把那袋白菜往工作组手里塞。“这是我自个儿种的白菜,也不打药,没有污染,过年了,我寻思着就给你们送过来了。你们工作好啊,前几天你们还去我们家里,给我们说话送政策,吃了定心丸。我们盼着你们来啊。”
“大爷,我们来就是干工作的,都是我们应该做的。你们家的情况我们也了解了,老两口儿都有病,又上了岁数,两个女儿还都远嫁外省了。您放心,您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的。但这白菜我们不能要,您拿回去留着自己吃吧。”董秋运紧握着大爷的手,坚决地推辞着。
工作组知道,在山里,寒冬腊月,正是村里地里家里吃菜青黄不接的时候,基本上全靠储存的白菜过冬。吃个新鲜菜,得去镇上赶集。而镇里,离村里少说也还得有10多里地呢。三棵白菜,这是怎样的一份情意啊。
“收下吧,收下吧,自己家种的,也不值个钱儿,就是个心意。你们要是不收,就是看不起我。”老大爷说着说着就有些生气了,放下白菜拿起拐杖就要往外走。看着硬放在桌子上的三棵白菜,工作组悄悄地将20元钱塞到了大爷破旧的棉衣口袋里。
“你们不一样啊,一看就是为咱老百姓干事的。”。老大爷临走前说的那一番话,还有那特意送过来的三棵白菜,让工作组每一位成员的心里都情意满满,沉甸甸、亮堂堂的。
小兰村村民在漏粉。图片由河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提供
村民自制视频记录工作组成绩 精准扶贫见实效
“快来看,快来看,咱们小兰村的新面貌,”春节期间,一段视频在网上逐渐流传开来,被陆续返乡的小兰村村民争相转发点赞。目前,该视频网络点击率已达上千次。这是一段由小兰村村民宋志勇自发制作的视频《我的家乡·小兰村》。清新明快的画面表达了小兰村村民对衡大管理处驻村工作组深深的感激之情。
视频以工作组驻村后小兰村发生的巨大变化为主要内容,以时间为线索,呈现出驻村精准帮扶后的显著成效。视频中美丽的村前河、水景观,村民中心奠基到建成投入使用的过程,核桃种植以及红薯喜丰收,制作粉条的忙碌场景等画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爱在不言中,百姓心中自有一杆秤。片尾一曲《爱的奉献》,不仅是村民们内心的真诚声音,而且是对驻村工作组一年来取得的重大成绩的肯定。
“这两年,一定要让小兰村在我们的手里彻底变个样儿!”为了这个承诺,这一年里,工作组真金白银投入,真心实意帮扶,理念为根、产业铸基、自主造血,提升村民生活水平,带领乡亲们脱贫增收致富。小兰村210户的每一家、每一户都装在他们的心里,118户贫困户中的每一个人都成为他们的一份牵挂。他们说:小康路上,我们绝不会让一个百姓掉队!
新的一年开启新的希望,新的历程承载新的梦想。春节期间,衡大处工作组心牵百姓、情系乡亲,不仅为贫困户村民送去了新春的祝福、贴心的温暖和温馨的情意,还为新的一年继续深耕细作、精准发力,开拓脱贫攻坚工作打下了牢固的基石,在小兰村与村民们一起度过了一个意义非凡、不一样的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