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校和中央党校文史部的实力怎么样?

2017-05-25 14:53 青年史学家
  • T大

反本开新,构建学术共同体——文史部概况

中央党校文史部是中央党校校委直属的学术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文学(Humanities)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集干部教育、研究生教育、人文学研究、文化政策研究等重任于一身,下设文化学、文学、历史学、外国语言与文化4个教研室,共40多教职人员,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15人,具有博士学位20多人。文史部学科布局广阔,目前正根据国内外学科发展趋势与党校“一流学府”建设需要,调整学科发展方向,筹建世界史教研室,加强学科整合,拟将原有教研室设置调整为文化学、中国史、世界史、中国文学、外国语言与文化5个教研室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形成一个关涉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历史、世界历史、文化人类学、传播学等多学科的学科群,以人文学为基础,打通“中西马”,开展跨学科的文化研究。学位教育方面,现有马克思主义文化学、文艺学、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4个二级学科的3个硕士点与2个博士点,目前正着手研究生教育改革,启动核心课程建设,强调人文经典、跨学科视野与问题导向,打通各学位点,探索具有中央党校特色的人文学博雅教育模式。

文史部原主任刘景禄、李书磊、赵伯英,现任部主任周熙明,副主任李文堂,党总支书记纪庆。

  

中央党校的文史学科,从1933年“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在中央苏区创建时起,至今已近80年的历史。一大批文史大家、文化人、文化学者担任过文史教员,在中央党校文史学科发展史上留下了光辉足迹,如冯雪峰、成仿吾、范文澜、郭沫若、吕振羽、胡绳、何其芳、吕叔湘、邓拓、何家槐、周文、刘景录、李书磊等,正是他们的身影与学术文化成就,构成了中央党校的文史传统,谱写了文史学科昨日的辉煌,也留给我们今天掩卷深思的文化问题。

  

2012年4月中央党校文史部回顾了自己的学科史,认为中央党校的文史学科有一个“老传统”与一个“新传统”。所谓的“老传统”就是冯雪峰、成仿吾、何其芳、范文澜、吕振羽等一大批文史学者在革命年代仍坚守人文,延续文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所谓的“新传统”,就是在市场经济大潮与社会快速变迁中,刘景禄、李书磊等一批文史学者勇于文化担当,设立文化学,开创人文学布局,为中国文化重建而呐喊、建言与献策,推动马克思主义文化理念与中西人文精神的结合。这两个传统构成了中央党校独特的人文学特色,鉴于此,文史部提出了“反本开新,构建学术共同体”的发展理念。

  

针对现行特殊的学科体制,文史部提出了分层次、分类别的学术组织与管理思路,制定了《文史部学术委员会章程》、《科研部资助课题项目管理办法》、《文史部资助课题项目管理办法》、《文史部科研奖励办法》等一系列管理规范;对公共学术活动,部里也重新做了规划,按学术活动的目的、性质、内容、范围的不同,划分为“文化论坛·中国道路论坛”、“学术沙龙·成仿吾讲座/吕振羽讲座/何其芳讲座”、“经典读书会”、《文化评论》、“年度学科建设会”、“年度学术报告会”等不同系列。这些理念与举措,意在加强学术组织、学术导向与学科整合,建构“敬畏、激情、真诚、宽容”的学术共同体,为中国文化重建恪尽职守。


昨日的辉煌——中央党校文史人物简介(李文堂)

冯雪峰(1903年6月-1976年1月),1921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1925年到北京大学旁听日语,1926年开始翻译文学作品及文艺理论专著。1927年加入共产党。1929年参加筹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后任“左联”党团书记。1933年底到瑞金任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1950年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后调北京,先后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文艺报》主编、中国作协副主席、党组书记。1954年因《红楼梦》研究问题和“胡风事件”受批判,1957年被划为右派;1966年又被关进牛棚。1976年患肺癌去世。1979年中共中央为他彻底平反并恢复名誉。

冯雪峰的主要著作有:诗集《湖畔》(与潘漠华、应修人、汪静之合著)、《春的歌集》(与潘漠华、应修人合著)、《真实之歌》、《雪峰的诗》;杂文集《乡风与市风》、《有进无退》、《跨的日子》;寓言集《今寓言》、《雪峰寓言三百篇(上卷)》、《雪峰寓言》、《雪峰寓言续编》;电影文学剧本《上饶集中营》;论文集《鲁迅论及其他》、《过来的时代》、《论民主革命的文艺运动》、《论〈保卫延安〉》;鲁迅研究著作《鲁迅和他少年时候的朋友》、《回忆鲁迅》、《论〈野草〉》、《鲁迅的文学道路》;文集类有《雪峰文集》、《论文集(第1卷)》、《论文集》3卷本、《雪峰文集》4卷本。

成仿吾(1897~1984),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教育家和社会科学家、文学家、革命家。主要著作有《长征回忆录》、《战火中的大学》、《成仿吾教育文集》、《成仿吾文集》等,翻译过《共产党宣言》。他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与郭沫若等人建立了著名的“创造社”,后参加革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1934年到达瑞金任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中央党校)高级班班主任、延安时期高级班班主任、教务主任。1974年再次回到中央党校任顾问及校委委员。

何其芳(1912—1977年),四川万县人,中国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红学”理论家。1935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是“汉园三诗人”之一。1938年到延安,任鲁迅艺术文学院教员、文学系主任。1942年至1947年间,先后两次于重庆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工作,曾任中共中央南方局文委委员,四川省委委员、宣传部副部长,《新华日报》社社长等职。1947年曾任朱德的秘书。1948年至1953年,在马列学院(中央党校)任教,曾任语文教研室主任。建国后,历任一、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历届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文学研究所所长,《文学评论》主编。主要著作有:《预言》、《夜歌和白天的歌》、《何其芳诗稿》;《画梦录》、《还乡杂记》、《星火集》、《关于现实主义》、《西苑集》、《关于写诗和读诗》、《没有批评就不能前进》、《论<红楼梦>》、《诗歌欣赏》、《文学艺术的春天》等。

郭沫若(1892—1978年),生于四川省乐山市,著名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书法家,学者和革命家、社会活动家,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作为马克思主义史学五大家之一,曾为中央马列学院(中央党校)开设中国近代史。

范文澜(1893—1969年),浙江绍兴人,著名历史学家,马克思主义史学五大家之一,精通文学、经学、史学。1913年进北京大学文预料,次年考入文本科国学门,受业于著名学者黄侃(季刚)、陈汉章和刘师培,从黄侃学《文心雕龙》。曾在南开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大学、辅仁大学等校任教。1940年到达延安,为中共中央马列学院(1938年创立,1941年改为马列研究院、中共中央研究院,1943年并入中央党校)历史研究室主任。1941年,为中共中央研究院副院长兼历史研究室主任。建国后当选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第九届中央委员、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届人大常委、第三届全国政协常委。曾任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主编《中国通史简编》,并长期从事该书的修订工作,还著有《中国近代史》(上册)、《历史考略》、《群经概论》、《水浒注写景文钞》、《文心雕龙注》、《太平天国革命运动》、《范文澜史学论文集》等。

吕振羽(1900-1980年),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革命家。1941年任刘少奇的政治秘书和学习秘书。1942年随刘少奇去延安,先后在中共中央研究院(1943年并入中央党校)一部从事理论研究,为特别研究员。建国后,曾任中共中央高级党校教授兼历史教研室顾问,历任中共中央历史问题研究委员会委员、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军委顾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委员、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民族历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学部委员,著有《史前期中国社会研究》、《殷周时代的中国社会》、《中国政治思想史》、《简明中国通史》和《中国民族简史》等著作。  


何家槐(1911-1969年),文学家,主要作品有《暧昧》、《寒夜集》、《怀旧集》、《稻粱集》等。1932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曾负责左联的宣传工作。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调中共中央马列学院(中央党校)任国文教员,后任中共中央直属高级党校(中央党校)语文教研室副主任、主任,校教学委员会委员。期间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教研所任现代文学组副组长、当代文学组组长。两年后又回中央高级党校工作。1964年调广州暨南大学任中文系主任。

周文(1907-1952年),1933年参加左联,1934年担任左联组织部长,是鲁迅晚年身边最亲近的几个青年作家之一。1939年赴延安,任大众读物社社长,主办《边区群众报》、《大众习作》,主编《大众文艺》。由于报刊办得通俗易懂,受到广泛欢迎。毛泽东曾亲笔写信给周文表扬他。1941年他任边区政府教育厅长、边区秘书长,倡导公文改革,也受到毛泽东的好评。1946年4月调往重庆,任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新华日报社副社长兼主笔。1949年经个人要求,调任中共中央马列学院(中央党校)秘书长兼语文组长、国文教员。是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常委。

胡绳(1918-2000年),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历史学家,哲学家。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工作,在历史、哲学、文化思想等方面有深入的研究。著有《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和论文集《理性与自由》、《枣下论丛》,编著有《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等。1949-1955年间,任中央宣传部教材编写组组长,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副主任,政务院出版总署党组书记、办公厅主任,中央宣传部副秘书长、秘书长,中共中央党校一部主任,历史教研室主任。



责任编辑人:智能抓取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释放进入手凤首页

手机凤凰网 i.if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