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好故事:左撇子跤手托尔巴图奋力逐梦
- T大
原标题:新疆好故事:左撇子跤手托尔巴图奋力逐梦
亚心网讯 (记者郑义源)无论吃饭拿筷子,还是偶尔展现一下厨艺,抑或是拿起搁置了许久的笔,托尔巴图都会用左手,当然,这个注定给新疆体育史添上绚丽一笔的蒙古族大男孩在国际式摔跤古典跤赛场上,依然会使用他最擅长的左手发力,去钳制住对手。
在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上,托尔巴图在59公斤级古典跤赛场上登上了人生的巅峰,他成为这个级别毫无争议的王者,也使整整沉寂了34年的新疆国际式摔跤在全运会赛场上重新扬名。十三运新疆代表团因为国际式摔跤的强势崛起而士气大振。
草原上升起一颗新星
24年前,托尔巴图出生在额敏县红星牧场一个普通牧民家庭,他有一个姐姐,一对双胞胎妹妹,因为他是独子,父母十分宠爱他,希望他能考上个像样的大学,将来找一份理想的工作,荣耀乡里。但托尔巴图没有按照父母希望的那样去设定自己的人生轨迹,而是按照一般人不能接受的方式“弃文从武”,最终因为爱好摔跤而成为专业摔跤运动员,而且坚持不懈、义无反顾。
“我热爱摔跤,只有摔跤才能让我体会到生命的价值和人生的快乐。”10月31日,托尔巴图动情地对记者说。
上小学时,像其他牧民家庭的孩子一样,托尔巴图也很顽皮,喜欢跟随父母到其他人家参加婚礼或庆典,在那些场合,会有人组织摔跤来助兴,托尔巴图常常看得入了迷,多次被父亲强行拖着才回家。于是,他开始了模仿,摔起了“野跤”,那时的他毫无章法,一通乱摔,以压倒对手为荣。
上小学时,每当放学后,托尔巴图就会和同学们摔跤,同龄人摔不过他,他就和高年级的大哥哥们摔,蛮力和天生的悟性总是助他获胜。他疯狂地摔着,也被男孩子们狂热地追捧着,无形间,一颗草原上的摔跤新星正在冉冉升起。
蒙古族牧民酷爱摔跤,视会摔跤的人为真正的男子汉,父亲看托尔巴图有摔跤的潜质,总是给予他赞许,而妈妈就不一样了,常常担心宝贝儿子会受伤而耽误学业,母亲希望儿子将来是个文质彬彬的文化人。可事与愿违,在草原上,托尔巴图越来越孔武有力,渐渐地,草原已经盛不下这个小男子汉放飞的心了。
双料金牌诞生了
2007年年底,在克拉玛依业余体校学习摔跤的表哥放寒假回家,强烈推荐托尔巴图也学习摔跤,希望他也能到克拉玛依去系统正规地学习摔跤。表哥鼓动他说:“如果你愿意去,我可以把你引荐给学校。”
就这样,托尔巴图进入了克拉玛依业余体校,开始学习自由式摔跤。教练王海军慧眼识才,发现托尔巴图是块未经雕琢的璞玉,开始教他学习古典跤。第二年,也是在王海军教练的力荐下,托尔巴图进入了新疆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当时为新疆竞技体育运动学校),但他在学校里没有直接学习摔跤,学习的是武术散打,直到2010年自治区举行第十二届运动会,托尔巴图才开始崭露头角,他取得了古典跤54公斤级金牌和武术散打52公斤级金牌,双料金牌的托尔巴图引起了自治区专业摔跤队的关注,随后,他成为新疆古典跤专业运动队的一员,开始如饥似渴地学习古典跤。
像很多的冠军之路一样,极具摔跤天赋的托尔巴图也一路荆棘,在接下来的6年时间里,他在全国各类大大小小的比赛中,从未获得过一次全国冠军,第一次他参加全国赛事是在2011年,那一年他获得全国青年锦标赛55公斤级第三名,头一回参加全国性的赛事,能获得奖牌,他还很高兴。但是随后几年,第三名像是挥之不去的噩梦,现在提起来,托尔巴图都会哑然失笑。
他说:“我的理想是能拿到全运会金牌,而我是‘千年老三’,这距离冠军一步之遥,却又是天壤之别。”
冠军路布满荆棘
只有心中确立了目标,行动才有指南。托尔巴图开始为2017年举行的第十三届全运会全力冲击了,他玩命地练,不分昼夜地练,常常第一个赶到训练场,最后一个离开,汗水不知流了多少,皮肉不知伤了多少,为了最爱,为了梦想,托尔巴图拼了。他总是超额完成训练任务,却从不喊苦和累。然而,2017年年初,即十三运预赛前,托尔巴图接到来自故乡的噩耗,他的一个双胞胎妹妹那仁高娃因心脏病突发去世,至爱的妹妹突然离世,这噩耗犹如晴天霹雳,把托尔巴图打懵了,待他缓过神来,泪水才开始肆意流淌,托尔巴图赶回额敏仅用了一周时间处理完妹妹的后事,就重新投入训练中了,他开始更加疯狂地训练,以缓解妹妹离世的哀伤。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托尔巴图在刻苦的训练中,技战术得以突破,水平与日俱增,十三运预赛暨2017年全国古典跤锦标赛上,他如愿夺冠,十三运决赛阶段,他一路过关斩将,首先用他那惯用的左手战胜了强大的对手——山西选手、亚洲冠军、奥运名将王路明。之后,越战越勇,最终站到了59公斤级最高领奖台,圆了成为全运会冠军的梦想。“接下来,我有一个心愿,希望能代表中国参加2018年亚运会,并取得优异成绩,为国争光,为新疆作贡献!”托尔巴图发自肺腑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