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书香》来到绍兴:上乌篷船去欣赏传说中的社戏

2018-01-04 15:30 澎湃新闻网
  • T大

来源:澎湃新闻网;作者:程千千

“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

收藏家马未都挑出余光中名作《听听那冷雨》中的这几句,做成图片上传微博,然后逐字敲下:“在绍兴录节目,听到余光中先生谢世,想想他的《乡愁》《听听那冷雨》。感慨冷雨,这里正下。 ”

马未都造访这片中国文人心中的春日故里,是应他的老朋友窦文涛邀请,前去参与文化探寻节目《一路书香》的录制工作。

12月14日至16日,《一路书香》节目组来到绍兴。窦文涛与主持人张星月,以及嘉宾马未都和王晓晨,跟随文学名家的脚步,遍访绍兴历史上有名的文化场所,为观众展现一个诗情画意的江南。

窦文涛(右)与马未都漫步于雨中的绍兴

在绍兴,寻找江南文脉

绍兴素称“名人之都”。这座不起眼的江南小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由于越王勾践的称霸实现了历史上的第一次腾飞。此后名人如过江之鲫,王充、王羲之、陆游、徐渭、秋瑾、蔡元培等人都在这儿生活过。《一路书香》节目组选择从兰亭开启他们的文化之旅,找寻当年王羲之与友人曲水流觞,创作《兰亭集序》的痕迹。

这对于第一次参加此类节目摄制的演员王晓晨来说,是非常新奇的经历。“这种文化类的节目对我很有吸引力。”王晓晨在采访中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我就是来听课的,跟着学识渊博的窦老师和马老师我能学到很多。”然而令这位“学生”措手不及的是,在兰亭里欣赏着外面的绵绵细雨时,窦文涛一时兴起,突然要求自小学习京剧的她现场唱一段。

“我唱了一段《梨花颂》。”回忆起当时的情形,王晓晨笑得有些羞涩,“我已经15年没唱过戏了,心里很紧张,可能还忘了字。但工作人员安慰我说,我唱戏的时候,整个世界都安静了。我的气势已经在了,不必在意这一两个字了。”

在兰亭想要感受曲水流觞,还缺少一个关键的角色,那就是酒。在书圣故里的越酿工坊,老板端出了色度不同的黄酒供众人品尝。窦文涛、马未都等人也学起了古人的风范,开始一边饮酒一边对诗,继而畅谈绍兴出身的文人。

“谈绍兴的文人,若只聚焦于鲁迅就太窄了,东晋王谢两家,陆游,王阳明等等,都出身于绍兴,而他们之间也存在着文化传承的关联,是一条完整的脉络。这条脉络延续2500年从未断过。从鲁迅的硬气文风上,我们甚至可以看到奠定绍兴繁荣基础的越王勾践的精神。我想江南文人独特的韧性与刚强,正得益于此。”谈及节目切入绍兴文化的视角,深圳卫视制片人柯仲平如是说。

品酒之余,几位主持人与嘉宾也在工坊师傅的指导下,亲身体验了酿酒。今日绍兴的酿造工艺,与2500多年前越国的工艺居然基本一致。可见绍兴的酒与它的文脉一样,源远流长,绵绵不绝。

窦文涛、张星月体验酿酒

如果说曲水流觞只是三两文人的爱好,那么绍剧则是真正属于普罗大众的文化。绍剧源于秦腔,大约在明末清初形成于绍兴一带。绍剧最出名的是猴戏,即以孙悟空为主角的戏曲作品。

《一路书香》此次来到绍兴,自然也需要体验一番绍剧。窦文涛穿上红披风,手持金箍棒,跟着专业绍剧演员有模有样地学起了招式,竟颇有几分齐天大圣的风采;主持人张星月与嘉宾王晓晨则换上鲜艳的戏服,咿咿呀呀学起了绍剧的唱腔。

过去,绍剧伴随着绍兴人的一生,从小孩满月到人生各个重要的环节,再到各种祭祀节日,绍剧都必不可少,鲁迅的《社戏》中也出现了绍剧唱段。读着鲁迅名篇,窦文涛一行人也坐上乌篷船经过蜿蜒的河道,前去欣赏传说中的社戏。

“现在的乌篷船太小了。”回想起自己三十多年前游览绍兴的经历,马未都感到一丝遗憾,“原来的乌篷船很大,里头能睡俩人,能在船上呆三天呢。还有船娘给你做饭,你想想什么感觉。”

“这些年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已经得到了很大提高,但精神世界并没有跟上,因而开始寻求精神上的寄托。”谈及《一路书香》的创作理念,柯仲平如此解释,“我想这也是现在文化类节目开始流行的原因。在浮躁的世态下,观众更需要面对自己内心的问题。”

拒绝文化快餐谈读书更谈人生

历史厚度与文化底蕴都有了,《一路书香》面临的实际问题是:节目要做成什么样才好看?

“目前国内没有一档同类型的读书节目。”《一路书香》总导演孙明月向澎湃新闻记者介绍说,“要么是《见字如面》《朗读者》那种全程在演播室内录制的,要么是浙江卫视的《一本书一座城》那种纯纪实的户外节目,《一路书香》跟它们都不一样。”

既有谈话环节,又有户外体验;既具纪实色彩,又兼备剧情设定——《一路书香》的元素可谓混杂。“它就像一杯鸡尾酒。”窦文涛如此比喻,“酒是不是好喝,关键在于调配的比例。”

而这种调配比例并不好掌握。作为一档没有先例可循的全新形态的节目,《一路书香》一开始并没有明确方向,前两集得到的反响也并非一味的好评。

“一二两期偏浅,第三集好了很多。”柯仲平坦承,“出品方一开始希望做得更综艺一些,但我们在不断摸索中,发现观众并不喜欢综艺风格,而是希望看到更多对某本书的真实感受。观众也想知道,他们年轻时通宵达旦看完的《平凡的世界》能得到节目嘉宾怎样的评析和解读。所以第三集开始,我们就做了这样的调整,让节目往偏文化轻体验的方向走。”

《一路书香》能够中途做出这样的调整,与节目的结构也有关系。据孙明月介绍,《一路书香》第一季的五期节目可看作五部独立的电影,分别关注不同的主题,讲述不同的文化故事。“比如泉州那期讲的是乡情,陕北的主题则是坚持,而西双版纳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不同的主题也开辟了不同的表达方式与空间,节目组与当地的人文景观自然地接触和碰撞,便会产生不一样的化学反应。“棚内节目容易被流程化的东西所限制,但户外不是,户外的一切都是自然发生的。”孙明月说。

而做谈话节目出身的窦文涛,对这种灵活自由的节目模式也感到如鱼得水。“这谈不上脱离舒适区,反而比我做谈话节目放松。”窦文涛说,“谈话节目需要在规定时间内维持大脑的高速运转,但《一路书香》就是游游逛逛,到处吃点儿喝点儿,聊天的环境也都很放松。而且请来的嘉宾大多数是我的朋友。跟马爷一起游山玩水,边走边聊,我觉得挺开心的。”

窦文涛、马未都一同品茶谈天

作为一档文化探寻节目,《一路书香》并非一期专注于一本书。正如绍兴之旅的目的是探寻江南文脉,每期节目都会从一本书发散到对某个文学流派以至某个时期文化的探讨,它所做的是挖掘书本背后的故事,“追溯书香之源”(柯仲平语)。

这也解释了《一路书香》在选取海外拍摄点时,为何独独选择了俄罗斯。“中国文学与俄罗斯文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俄罗斯就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源头。”柯仲平说。他透露,下一季节目可能会去更多的欧美国家拍摄。

然而《一路书香》的重点并不在于读书本身。“一般读者读书,只看个大概剧情,但书中的道理和精神,是很难马上悟到的,这才是读书的关键所在。”孙明月说,“我们想帮助观众领会书的内涵,帮助他们从书中获取自己需要的价值观和人生定位。”

孙明月说,第一期在泉州寻找乡情的节目播出后,他看到有网友发表观后感说很想回家看看父母,这正是他希望节目所达到的效果,“看完泉州就想回家探望父母;看完陕北那期以坚持为主题的,就能激励自己不怕困难勇敢前进;看完西双版纳那期,就能去保护环境,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我们无法左右观众的情绪,但希望每位观众都能从节目中汲取自己需要的积极能量。”孙明月说。

但困难也是有的。“读书是一件很主观的事情。”柯仲平说,“我觉得好的书,别人未必觉得好;某本书可以解决一些人的需要,但其他人并不需要。不同的观众想法往往千差万别。因此需要我们找到最大公约数,让大多数观众能从中有所收获。”

(注:本人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均不代表凤凰网国际智库立场)

责任编辑人:李帅宇 PN162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释放进入手凤首页

手机凤凰网 i.if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