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我们不由的想起印度被追捧为亚洲大国,经济增长和自大型妄想症一样迅速,整日叫嚣着跟中国比这比那,也颇受西方大国所看好。
据说印度经济增长速度已经超过中国,成为亚洲第一大国。没错,印度是大,人口众多。
但要说印度是亚洲第一大国,未免有点太可笑了。
西方打算把印度捧成亚洲第一大国,实际上也是做给中国看的。
尽管印度和西方对中国并不友善,但说起印度的过去,还与中国有解不开的缘分。
在古代,印度不是国家之名,而是对一个地区的称呼。
因为在英国把印度这个地区殖民之前,印度是一个部族林立的地区,并不具有国家的凝固性。
我们知道,在英国殖民之前,印度没有统一的文字,没有统一的民族。
后来印度将英语作为官方语言。
很少有人知道,“印度”这个名字的来源都不是西方人起的,而是唐代时期中国人给印度命名的。
古代中国史籍中称印地为印度。
印度有很多外号,比如称为身毒、申毒、天竺,只不过是“印度”这一国名最终被印度人和西方国家所接受了而已。
曼尼普尔邦美女现代中国人认为所知道的印度是源于西方史料,殊不知西方史料的来源就是中国的史书和佛经。
在印度,我们最熟悉的佛经,也与中国的佛教历史密不可分。
说起来,中国对印度的影响力不可谓不大。在印度东北一个城邦,生活着一群奇怪的人。
他们似乎“汉化”的很厉害,用中国的国徽,说汉语,就连人的肤色和容貌也和中国人极其相似。
来到这里,你不觉得是在人种混杂的印度,恍若回国了一样。
这个地区的名字叫做曼尼普尔邦。
是的,你可能听说过这个地区,也可能对其有“中国特点”不以为然。
曼尼普尔邦曾经是阿萨姆邦的一部分,在印度语里,它是“珍珠城”的意思。
该邦据说是汉唐时期的人在这里建立的,所以中国文化得以延续下来。该邦是一个独立意识最强的邦。
这个要从曼尼普尔王朝说起。曼尼普尔它的历史有两千多年,大英帝国毫不留情的将印度收入赢取利益的模式后,残酷的压榨着印度人民的剩余价值,曼尼普尔也并不在名单之外。
曼尼普尔有两千多年的独立史,让曼尼普尔王室失去独立的,是这样一件事情。
曼尼普尔王室当时祸起萧墙,英国军队趁机冲进去,抓住了王子,还杀了很多观看舞蹈的平民,平民杀了几个英国士兵,就因为这件事,引发英国灭了曼尼普尔王国。
曼尼普尔本是一个千年的文明古国,却不慎沦为殖民地,还被并入印度。自曼尼普尔被并入印度后,极度渴望独立。
曼尼普尔虽然并入印度,但他们视印度为仇人,不承认自己是印度的一部分。可事实上,他们就属于印度的一部分。
正因为这样的芥蒂,冲突屡屡发生,许多平民死于对抗印度的冲突,渴望独立的期望值和对并入领土国家的厌恶值应该跟琉球差不多。
曼尼普尔邦一直认为,自己是唐代王室的后裔。还有一种说法是古代齐国的后裔,是古代齐国与东南亚公主结婚繁衍的后代等等。
曼尼普尔邦人类似中国人,民间有关于龙的神话故事,对龙具有狂热的崇拜,他们有端午节,据说还吃粽子,还赛龙舟,跟我们的习俗也一样。
更令人啧啧称奇的是,曼尼普尔邦的上空飘扬着六星红旗。曼尼普尔邦的国徽也与中国很相似,所以人称“小中华”,不是没有道理的。
曼尼普尔邦的位置与缅北交界,那地方比较混乱。
当地百姓大多不会印度语,所以大陆和港台电影在那里很流行。这里居民喜欢中国饮食,中国餐厅很多,不过开饭店的都是尼泊尔人。
他们崇拜中国武术,会唱中国流行歌曲。有人对此提出了反对意见,说曼尼普尔邦官方语言不是汉语,该邦是多民族,一半说英,另一半说梅泰语等等。
其实曼尼普尔邦民族扩张比较厉害,所以吸纳了不同语种,渐渐的说各种语言的人就多了起来,这并不能证明他们只说英语。
有人说,曼尼普尔邦确实崇拜龙,但那是起源于东南亚的神话故事,东南亚大部分国家都崇拜龙。
想想中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他们流行的神话,借鉴中国的可能性有没有呢?有,而且还不小。至于龙的形象有差别,那当然不能原样剽窃。
连现在强大的日本,都把古代长安建筑弄个缩微版的,放在自己国内,更何况东南亚国家。如果说端午节记载的时间不准确,那可能是牵强附会,也许是好事者为了增强说服力加上的。
无论如何,曼尼普尔邦是一个引起巨大争议的国家,大家为了讨论它到底是不是“小中华”而费尽心思。
从另一个角度想一想,这是我们中国影响力扩张的表现。
如果中国像清朝晚期那么腐朽,恐怕没有什么国家愿意跟我们一样吧?
不管曼尼普尔邦是印度的“小中国”,还是被人在印度开发出来的“小中华”,都足以说明中国的大国影响力,已经到了没法忽略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