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雪凌:普京为什么能带领俄罗斯走出困境

2019-01-24 11:24 凤凰网评论
  • T大

近年来,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保持了稳定、持续、高水平发展。两国关系日益密切的原因何在?面对西方制裁和俄罗斯经济结构失调,普京将带领俄罗斯经济走向何方?“一带一路”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又给全球治理体系带来何种变化?凤凰网《政对面》第23期对话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国发院研究员关雪凌。

以下是《政对面》对话关雪凌实录精编(二):

政对面:你所著的《普京政治经济学》俄文版在2018年出版了,这本书中想传达的重点是什么?从去年开始,俄罗斯遭遇到很多西方制裁,你觉得普京有没有找出俄罗斯经济自身发展的路径,以及怎样走出西方制裁的困境?

关雪凌:这本书的亮点是突破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框架,从现实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研究,这不仅对俄罗斯是有益的,对于以俄罗斯、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发展中经济体都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我是想构筑一个普京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框架,这在中国和俄罗斯都是首创,也算是自己的尝试性创新。在对俄罗斯的研究中,大部分研究是研究普京的外交思想、经济思想、经济发展战略,没有放在一个框架内。普京首任俄罗斯总统时,俄罗斯经济处于即将崩溃的状态。从2000年到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普京治理下的俄罗斯经济发展一直都顺风顺水,普遍认为,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油价上涨。但我不认为俄罗斯经济增长仅仅是因为油价的上涨,而是跟普京的关于国家统一的思想、对私有经济的调整以及整个对外战略有关。油价上涨时,俄罗斯经济的确受益发展,但金融危机时对俄罗斯经济冲击也非常大,俄罗斯的GDP只有在2009年时负增长7.9%,但是2010年俄罗斯经济就已经缓过来,GDP从提高1.3%开始逐年增长。

另一个考虑是,普京是突然冒出来的黑马,2000年时还名不见经传,但随着执政期间的延长,他的确成为世界舞台上的一颗政治明星。联系到他对俄罗斯的治理,欣赏他的人把他理想化,仇视他的人抹黑他,这都非常不理性、不客观,所以我想把他放在整个对内对外、政治经济、外交思想的框架里去研究,可以清晰地看出普京为什么能够带领俄罗斯走出困境。

政对面:目前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进一步加剧,同时俄罗斯经济又十分依赖能源出口,但是大宗商品的定价权又不掌握在俄罗斯手中,这样的情况下,你觉得在俄罗斯走出困境重振自身经济时,有哪些部分值得特别关注呢?

关雪凌:俄罗斯经济十分依赖能源是自苏联时期就存在的问题,这涉及到经济结构的调整。实现经济增长相对容易,但实现经济发展比较困难,实现经济发展意味着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要调整经济结构,但经济结构调整需要较长的过程。苏联时期,经济结构就失调,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一直到苏联解体,状况也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1991年至1999年,可以叫作“崩溃的十年”,俄罗斯无力调整经济结构。

图左为凤凰卫视主持人胡玲,图右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国发院研究员关雪凌。

2000年,普京上任时已经看到这个问题,他认为当时的俄罗斯处在二流或三流国家的边缘,振兴国家就要重整经济。他认为,俄罗斯拥有丰富的能源不是罪过,而是福气,最重要的是不能让资源掌握在个别寡头手里,而应该惠及百姓。所以2003年时,普京建立了俄罗斯国家主权财富基金、俄罗斯石油稳定基金。俄罗斯国家石油稳定基金相当于蓄水池,基于石油稳定基金的基准设定一个价格,当油价涨的时候,超过这个价格的收益按比例纳入到国家预算,统一管理。这部分基金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所以资源不一定是经济发展诅咒,要看采取怎样的政策。从1999年到金融危机之前,俄罗斯老百姓收入的增长速度是高于GDP的增速的,因此在俄罗斯经济处于困境、西方又对俄制裁的情况下,普京支持率依然很高。

普京当然也看到了俄罗斯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他2003年时就尝试着改变。但一直到2007年国内才达成共识,但2008年发生了金融危机,所以从资源依赖型到创新增长型的经济结构转变一直没有实现。现在来看,经济结构的调整还是普京面临的最大问题。经过2008年金融危机及2014年以来西方的制裁,普京肯定看到了调整经济结构的紧迫性。福祸相依,危机中也有发展机会,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反倒是刺激了俄罗斯民族工业的发展,轻工业、食品工业、农业都相继发展起来。从以上来看,我认为俄罗斯经济进入到一个由增长到发展的过渡转型期。

政对面:中国一直在推进“一带一路”,俄罗斯在推进“欧亚经济联盟”,两者在区域位置上有所重合,虽然双方一直强调对接,但在实际运行中也会有不同程度的竞争,那么你觉得双方应该怎样更好地对接,削弱不当的竞争呢?

关雪凌:欧亚经济联盟是以俄罗斯为主导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是一个标准的、封闭的一体化组织。“一带一路”是2013年习近平主席基于国际背景和中国在世界经济政治体系中的位置提出来的一个开放性倡议,区别于传统的一体化理论。“一带一路”特别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北线的确是经过俄罗斯的传统势力范围,如果双方达到了高度的政治互信,俄罗斯也需要中亚地区发展经济,需要欧亚经济联盟的成员国发展起来,这是互惠互利的。

所以我认为中俄之间高度的政治互信很重要。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后,普京并没有给予特别积极的回应,俄罗斯谈到这个话题也会有所警觉。但是特朗普对俄罗斯的制裁,跟中国激烈的贸易摩擦都加快了“一带一路”和“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合作,在俄罗斯主场的会议上,他们会把“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设合作为会议的主题。在一带一路和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中会有竞争和摩擦,但在中俄高度政治互信的政治情况下,彼此考虑对方的关切,找到合作的契合点,对接是可以稳步推进,现在来看,也呈现出非常好的发展趋势。

政对面: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时,西方认为中国提出了一个新的“马歇尔计划”,但五年过去,会发现很多国家或地区由警觉到慢慢开始搭台,对接“一带一路”的战略。特别是目前全球经济治理体系面临变革,你觉得“一带一路”倡议对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有什么影响?中国未来在全球治理体系当中能起到何种作用?

关雪凌:“一带一路”是一种倡议,不是战略。倡议就意味着中国提出来了,愿不愿意回应和参与并不强求。如果愿意参与,就一起做,不愿意的话,就各自做各自的。我认为这是“一带一路”倡议最重要的一点。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周年,梳理、盘点“一带一路”所取得的成就,沿线有多少投资,修过多少公路、铁路,成立多少企业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一带一路的合作理念和所倡导的合作模式,它是区别于旧体系的一种创新。“一带一路”的合作理念是“共商、共建、共享”,即参与者一起商量、一起行动,收益共享;它是一种新的合作模式,不像传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封闭模式,如欧盟、关税同盟等,只允许成员国内部享受优惠,“一带一路”的合作模式是开放的,这样的合作模式对于现在的全球治理体系是一股非常重要的正能量。

目前全球治理体系是存在一些问题的,美国又在不断地退出,“一带一路” 倡议则是不断地补充、输入新的活力,类似的像“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丝路基金”等。我们不是要颠覆或者取代什么,只是世界银行或者国际基金货币组织不能满足新兴经济体国家或地区的要求,那么只能不断补充现在的全球治理体系。

随着中国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在“一带一路”、全球治理体系当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也许我们并没有想特别快的承担这样一个角色,但因为美国不断退出各种组织这样不确定的因素,较快地把中国推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央。因此中国从过去国际全球治理体系的被动追随者、行动者,变成现在的引领者。但是在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中,并不是某个国家扛大旗,所以中俄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在中俄合作当中,还要不断地扩大朋友圈,吸纳更多的新兴经济体国家,如金砖国家等。这样也能够使更多的发展中国家理解中国的理念和诉求,当然同时我们也愿意使更多的发达国家理解中国的理念和诉求,早日实现习近平主席所讲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责任编辑人:叶鹏 PN043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释放进入手凤首页

手机凤凰网 i.if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