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的功效与作用_栀子的药用价值

2016-03-18 11:32 养生之道网

养生之道网导读:中药栀子的功效与作用专区,为您详细介绍栀子的功效与作用、栀子图片、栀子的药用价值、栀子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栀子的功效与作用相关知识,不妨来关注一下养生之道网。

栀子简介 栀子图片 栀子的功效与作用 栀子的药用价值 栀子的食疗价值 栀子的炮制方法 栀子的用法用量 栀子的副作用 栀子医书记载 栀子简介

栀子,中药名,为双子叶植物茜草科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其根也可入药。9~11月果实成熟显红黄色时采收,除去果梗及杂质,蒸至上汽或置沸水中略烫,取出,干燥。根夏秋采挖,洗净晒干。置通风干燥处。

本品呈球形或椭圆形,长1.5~4.5厘米,直径约1~2厘米。表面橙黄色或暗红色,淡褐色或褐色,果皮薄而革质,略有光泽,通常有6条隆起的翅状纵棱(背缝线),纵棱间多数有明显的纵行脉纹一条(腹缝线)。顶端有宿存花萼裂片6个以上,多碎断。基部突尖或渐尖,有果柄痕。破开后,果皮内壁淡黄色或黄白色。种子多数,聚成类圆形的团块状,橙红色或橙黄色。种子扁圆形不规则状如辣椒的种子,浸入水中被染成黄色。气微,味微苦酸。以色红、圆形,子仁饱满者为佳。

栀子图片

栀子的功效与作用

栀子,味苦,性寒;归心、肝、肺、胃、三焦经。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主热病心烦;肝火目赤;头痛;湿热黄疳;淋证;叶血衄血;血痢尿血;口舌生疮;疮疡肿毒;扭伤肿痛。

1、泻火除烦

用于热病发热,心烦不宁等症,栀子善能泻火泄热而除烦。在外感热病的气分症初期,见有发热、胸闷、心烦等症,可用栀子配合豆豉,以透邪泄热、除烦解郁。如属一切实热火症而见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等症,可用本品配黄连等泻火而清邪热。

2、凉血止血

用于热毒、实火引起的吐血、鼻衄、尿血、目赤肿痛和疮疡肿毒等症。山栀又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的作用,用治血热妄行,常与生地、侧柏叶、丹皮等配伍;治目赤肿痛,可与菊花、石决明等配伍;治疮疡肿毒,可与黄连、银花、连翘等同用。

3、泄热利湿

本品又能泄热利湿,可用于湿热郁颉所致的黄疸、面目皮肤发黄、疲倦、饮食减少等症,常与黄柏、茵陈蒿等同用。又用生栀子研末,与面粉、黄酒调服,有消肿活络的作用,可用于跌仆损伤、扭挫伤、皮肤青肿疼痛等症,为民间常用的“吊筋药”,尤其适用于四肢关节附近的肌肉、肌腱损伤。

栀子的药用价值

1、治伤寒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心中懊:栀子十四个(剖),香豉四合(绵裹)。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柜子得二升半,纳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为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伤寒论》栀子豉汤)

2、治湿热黄疸:山栀四钱,鸡骨草、田基黄各一两。水煎,日分三次服。(《广西中草药》)

3、治尿淋,血淋:鲜栀子二两,冰糖一两。煎服。(《闽东本草》)

4、治小便不通:栀子仁二七枚,盐花少许,独颗蒜一枚。上捣烂,摊纸花上贴脐,或涂阴囊上,良久即通。(《普济方》)

5、治急性胃肠炎,腹痛,上吐下泻:山栀三钱,盘柱南五味(紫金皮)根五钱,青木香二钱。上药炒黑存性,加蜂蜜五钱。水煎,分二次服。(《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6、治口疮、咽喉中塞痛,食不得:大青四两,山栀子、黄柏各一两,白蜜半斤。上切,以水三升,煎取一升,去滓,下蜜更煎一两沸,含之。(《普济方》栀子汤)

7、治目赤:取山栀七枚,钻透,入痘一痨惺欤以水一升半,煎至八合,去滓,人大黄末三钱匕,搅匀,食后旋旋温服。(《圣济总录》栀子汤)

8、治胃脘火痛,大山栀子七枚或九枚,炒焦,水一盏,煎七分,入生姜汁饮之。(《丹溪纂要》)

9、治鼻中衄血:山栀子烧灰吹之。(《简易方论》)

10、治热水肿:山栀子五钱,木香一钱半,白术二钱半。细切,水煎服。(《丹溪心法》)

栀子的食疗价值

1、清热凉血:栀子花苦寒,能人血分而清邪热,是疮肿毒,肠风下痢,血热妄行等病症的辅助治疗食品。

2、化痰止咳:栀子花的有效成分能够抑制细菌生长,释痰液而通畅气道,具有化痰止咳的功效,可用作热痰壅而致咳嗽者的食疗品。

3、宽肠通便,防癌:栀子花含有纤维素,能促进大肠蠕动,帮助大便的排泄,预防痔疮的发作和直肠癌瘤的发生。

栀子的炮制方法

1、山栀仁:取净栀子,用剪刀从中间对剖开,剥去外皮取仁。

2、生栀子:筛去灰屑,拣去杂质,碾碎过筛;或剪去两端。

3、山栀皮:即生栀子剥下的外果皮。

4、焦栀子:取碾碎的栀子,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糊色,取出,放凉。

5、栀子炭:取碾碎的栀子,置锅内用武火炒至黑褐色,但须存性,取出,放凉。

6、炒栀子:取碾碎的栀子,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金黄色,取出,放凉。

栀子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4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栀子的副作用

栀子苦寒伤胃,脾虚便溏者不宜用。

1、《本草汇言》:“吐血衄血,非阳火暴发者忌之。”

2、《得配本草》:“邪在表,虚火上升,二者禁用。”

栀子医书记载

1、《本经》:“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疱鼻,白癞,赤癞,疮疡。”

2、《别录》:“疗目热亦痛,胸心、大小肠大热,心中烦闷,胃中热气。”

3、《药性论》:“杀V虫毒,去热毒风,利五淋,主中恶,通小便,解五种黄病,明目,治时疾除热及消渴口干,目赤肿痛。”

4、《食疗本草》:“主哑,紫癜风,黄疸积热心躁。”

5、《医学启源》:“疗心经客热,除烦躁,去上焦虚热,治风。”

6、《本草备要》:“生用泻火,炒黑止血,姜汁炒治烦呕,内热用仁,表热用皮。”

7、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凉血泻火。治黄疸型肝炎,蚕豆黄,感冒高热,菌痢,肾炎水肿,鼻衄,口舌生疮,乳腺炎,疮疡肿毒。”

以上就是一些栀子的相关知识,如果想认识更多的中草药,请继续关注养生之道网中医养生频道。

如果您有任何养生、保健、疾病等问题,欢迎关注养生之道网微信号:aiys137(长按可复制添加),在线免费咨询,并有大批养生好友、专家为您一对一解答说明!

分享到
热点新闻

手机凤凰网 i.if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