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罗布泊遗骸3大疑团:为何携带1960年《洛阳日报》

成都商报 2016-12-02 05:32:27

核心提示:原标题:大漠疑尸 倒在青海无人区四川巴中人李中华为何有《洛阳日报》2016年12月2日电子版一具在大漠里孤单躺了50余年的遗骸,经过青海、四川两地警方的协调配合和走访调查,最终确定这具遗骸极可能是一名

罗布泊附近发现的遗骸可能是一名叫“李中华”的四川巴中男子

原标题:大漠疑尸 倒在青海无人区四川巴中人李中华为何有《洛阳日报》

2016年12月2日电子版一具在大漠里孤单躺了50余年的遗骸,经过青海、四川两地警方的协调配合和走访调查,最终确定这具遗骸极可能是一名叫“李中华”的四川巴中男子。

根据青海茫崖警方整理遗骸随身遗物发现,除了书信外,还有一份1960年的《洛阳日报》引发更多关注,有人表示,这具疑似“李中华”的遗骸背后,似乎还有其他的秘密。12月1日,成都商报记者通过与河南洛阳媒体记者联动,找到了当年的这份《洛阳日报》,但从当天的报纸内容来看,似乎并无特别之处,报纸上的内容暂时也很难与李中华联系起来。

茫崖警方和巴中警方表示,为了进一步确定这具荒漠里的遗骸是否就是李中华本人,两地警方接下来将做DNA鉴定。

未解疑团1

为何携带

1960年《洛阳日报》?

■记者调查:当天报纸没发现有什么内容能够和他(李中华)的身份联系起来。

最近几天,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行政委员会(简称“茫崖行委”)公安局官方微信发布的一条“特殊寻亲”信息,让一具在茫崖大浪滩躺了50余年的遗骸引发各方关注。

11月30日,经过四川巴中警方多方调查走访,初步推测这名罹难人员可能叫李中华,巴中人。李中华妻子邓光明向成都商报记者回忆,1958年的夏天,李中华未和家里任何人打招呼“不辞而别”,自己当天割猪草回家后,直到晚上饭点也不见丈夫回来,之后便一直没有丈夫的消息。

值得注意的是,茫崖警方在整理遗物时,还发现了一份1960年9月13日出版发行的《洛阳日报》,这份已经残缺的报纸引发颇多关注。1日,成都商报记者联动洛阳晚报记者,找到了1960年9月13日出版的《洛阳日报》。成都商报记者发现,这份报纸已经泛黄,为对开四版,总第1650期。当天的头版头条是“毛主席接见并欢宴杜尔总统”,其他版面的内容主要包括“洛一中掀起支援农业热潮”、“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大好形势”等内容。“我们仔细查看了当天的报纸,但确实没发现有什么内容能够和他(李中华)的身份联系起来。”帮忙查阅报纸的洛阳晚报的记者说。

不过,李中华的家人告诉成都商报记者,李中华确实有一些文化,能够看报纸,而李当年离家外出打工后,也曾听人提起他到过河北、河南、新疆等地,但具体行踪路线,家人并不十分清楚。

未解疑团2

他是否是

地质工作者?

■记者调查:“李中华”应该与当时洛阳的相关机构没有工作上的关系。

此前,青海茫崖警方在整理“李中华”的遗物时,还发现了防风镜和手电筒等物品,当时警方曾就此推测,“李中华”可能是一位地质工作者。那么,再结合李随身携带的《洛阳日报》,能否就此佐证李与洛阳的地质勘探机构有联系呢?或与洛阳当时的地质勘探队伍一起工作过?

对此,洛阳日报的记者曾到洛阳市史志办,查阅了洛阳市志(第二卷)、河南省志(第二卷),查阅相关地质勘探机构及勘探项目信息。但史志资料记载,当年这些地质勘探工作机构的工作范围基本都在洛阳,并没有前往青海、新疆等地执行相关勘探任务。而史志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从这些记载来看,“李中华”应该与当时洛阳的相关机构没有工作上的关系。而记者随后也查看了1960年9月13日的《洛阳日报》,发现当天并无与地质工作相关的新闻报道。

未解疑团3

是否与核试验工作有关?

■记者调查:“这个防风镜与我们部队配发的防风镜太像了。”

茫崖警方根据死者穿棉工衣、信件邮戳和随身携带的《洛阳日报》,推测“李中华”死亡时间为1960年9月至1961年4月,那么,这是否与当年的核试验工作有关呢?

对此,洛阳当地媒体记者曾找到当地的李良玺、高诚莲夫妇,两人当年曾到位于罗布泊西端的马兰基地参与我国首次核试验工作。据两人回忆,在上世纪60年代,曾有好几支驻洛部队奔赴新疆和青海参与我国首次核试验。今年75岁的李良玺就是1960年8月3日从定鼎南路的洛阳日报社旧址出发前往新疆的。

“在我们一起去的200多人中,我记得并没有四川人。但另一支前往青海的部队中有不少四川人。”李良玺回忆说。两位老人看了“李中华”的遗物图片后,其中的一张防风镜图片引起了高诚莲老人的关注,“这个防风镜与我们部队配发的防风镜太像了。”高诚莲说,她在马兰基地12年,对部队的东西很熟悉。罗布泊风沙很大,几乎不下雨,很容易迷失方向,防风镜是必备之物。

访谈

他曾参加抗美援朝

如今,随着大漠中疑似李中华遗骸的出现,李家人的生活也被打破了往日的平静,当年的记忆再次泛起。

邓光明向成都商报记者回忆,自己是1949年12月和李中华结婚,当年没有结婚证和结婚照片,1950年左右,丈夫参加抗美援朝,“当时参加抗美援朝是件特别光荣的事情,我还背着才几个月的大女儿陪他一起赶到现在的鼎山镇,政府安排了所有参军家属一起吃饭,并在镇上住了一晚”。

邓光明说,1953年,李中华抗美援朝1年后,因负伤回到家里,为了家里13口人吃饭,李中华做起了织布和染布的工作。几年后,从家里不辞而别,弟弟李中福介绍,1958年,哥哥李中华离开家后,去了贵州,与隔房哥哥李中斗在铁路上干过一段时间,后又转到一砖瓦厂工作。李中福回忆,哥哥李中华应该是1959年左右前往的新疆,但李中斗在贵州安家生活。而茫崖警方整理的遗物信息显示,遗物中确实有李中华往来贵州的书信。

李中福说,李中华当年到新疆后,曾给家里寄了几十元钱,让父母为自己做一件棉大衣,但父亲在做好棉衣后给李中华写信,李中华一直没有回信。李中福介绍,李中华因为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小腿负伤,60年代时,政府曾对李中华有补助,但李中华因为与家里失去了联系,一直未领取相关补助,直到80年代,当地政府都还在通知家里,联系李中华本人前去领取补助。

1日,成都商报记者从青海茫崖警方获悉,接下来,茫崖警方将提取遗骸标本送检做DNA鉴定,以便确定这具大漠里的遗骸是否就是李中华本人,而巴中市警方也表示,待最终的鉴定结果出来后,将对外公布。

相关新闻:
罗布泊50年前遗骸身份确认 曾抗美援朝立二等功
2016-11-30 20:57:58 成都商报

原标题:青海“八百里无人区”发现50年前遗骸初步推测是巴中人李中华

一具在大漠里孤单躺了50余年的遗骸,随着几名捡石爱好者的意外发现,其身上谜团终于被逐渐揭开。

最近几天,一条“寻找在茫崖大浪滩60年代失踪人员亲属”的消息在网上被众多网友关注。发布这条“特殊寻亲信息”的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行政委员会(以下简称“茫崖行委”)公安局官方微信。茫崖行委公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对遗骸随身遗物提供的信息显示:这名失踪者可能是一位名叫“邓光学”的地质工作者,四川人,在新疆工作,在四川有亲戚朋友。

死者身上的遗物。  华西都市报图

30日下午,成都商报记者从巴中警方获悉,经过辖区鼎山派出所民警走访调查,和青海警方提供的信息,初步推测在青海省茫崖“大浪滩”发现的这名罹难人员其实可能叫李中华,曾参加过抗美援朝荣立过二等功,退伍后被贵州铁路局招工修建铁路,上世纪60年代失踪前,曾到新疆若羌县米兰农场工作。如今,李中华的88岁妻子还健在。不过,警方警方表示,对于在青海茫崖‘大浪滩’发现的这名60年代罹难人员身份的最终确认,还有待对提取的生物检材科学确认。

遗物中的防风镜和手电筒华西都市报图

大漠惊现白骨:随身遗物有家书、防风镜

茫崖是青(海)新(疆)的咽喉之地, 抬头望是“苍茫之崖”,低头看是西域楼兰……这片人迹罕至的沙漠也是捡石爱好者的天堂,如果运气好,准能捡到一两块称心如意的石头。

不过,近些年来,捡石爱好者在这片区域除了找到石头外,偶尔也会不经意间发现一堆让人不寒而栗的白骨。

10月的一天,一名捡石爱好者在茫崖大浪滩沙滩上捡石过程中,发现了一具已经白骨化的尸体。尸体位于花土沟镇至新疆若羌县罗布泊镇沙子便路往北100余米,距大浪滩钾肥工区直线距离10公里左右。

10月23日,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行政委员会公安局接到报警后,副局长唐拓华带着民警立即赶到现场勘察。唐拓华在电话里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尸体仰面露在地表,已完全白骨化,遗骸为男性,身高在1.75米左右,身穿深蓝色棉工上衣和棉裤,黄色冬皮鞋,随身携带一个浅黄色帆布包(斜挎包)。

“上世纪60年代的时候,这一片都是无人区,有‘800里瀚海’的说法,地理环境条件很差,很少有人进去,而进去的人如果迷了路,也完全可能走不出来,最后因为饥寒交迫而死。”唐拓华说,此前也偶尔会接到有人在沙漠里发现人体遗骸的报警,但最终都因没有任何线索来无法确定死者的身份,以便联系死者的亲人。

唐拓华说,对于这些无名白骨来说,因为去世的年代久远,能确定身份的最好线索,“就是死者身上的遗物”。

写有“李中华”名字的家书中新网图

解读遗物:或是56年迷路沙漠的川籍地质员

当天,唐拓华现场查看发现,在死者随身携带的帆布包里,装有信件、手电筒、防风镜等遗物。

正是对这些遗物的仔细梳理,让唐拓华在脑海里迅速勾勒出了一个死者的大概轮廓:他很可能是一名地质工作者。

唐拓华说,根据死者穿棉工衣、信件邮戳和一张日期为1960年9月13日的《洛阳日报》,推测死亡时间为1960年9月至1961年4月前,通过现场勘查和遗骸方位,这位在茫崖大浪滩地区的失踪人员,遗骸不是埋藏了之后再被挖出来的,很有可能因在沙漠里走失迷失方向,饥寒交迫,最终不幸在无人区罹难。

在死者的帆布包内,有多双手工缝制的深色长棉袜,袜子里包裹着一团红色毛线。另外,民警通过解读信件模糊字迹和邮戳判断出,信件寄往了新疆若羌县。一个信封寄出地址是:四川省仪陇县邮电局,有“邓光学同志收”字样;另一个信封模糊,有“邓光学同志收”字样;一个寄发往贵州的信封为“李中华”收,寄件地址:四川省巴中县鼎山公社××××四小。

除了信封,还有两页信纸。“信是用铅笔写的,时间太久远了,很难看辨认出字迹,其中一页纸上能模糊看到有‘父亲大人’、‘多吃蔬菜’等字样。”唐拓华说,通过这些遗物,他们推测这名失踪人员可能叫邓光学,是一名四川籍地质工作者,在四川仪陇县或巴中有亲戚朋友或同学。

此外,根据信件寄往新疆若羌县这一信息,或可推断邓光学单位或住址可能在若羌县某地。

但这一切,都只是一种推断。

遗物

特殊寻亲:两省警方配合,希望让死者魂归故里

“当地气候极度干旱,衣服还在上面,但经过风吹日晒,已经完全失去了颜色。”唐拓华说,经过现场勘察,遗骸已经完全白骨化,民警当天对尸骨就地进行了土埋,提取了部分有辨认价值的遗物。

唐拓华说,通过遗物帆布包里面报纸的具体日期,以及写信的具体收信人、地址等,他们推断应该是当年的冬天,这名疑似叫邓光学的地质工作者在沙漠里迷路,最后不幸遇难。警方随后经多方查询未发现有“邓光学”的具体消息和亲人。

“为让这名失踪人员魂归故里,我们已向四川省仪陇县、巴中市公安局联系,帮忙寻找他的亲人。”29日,唐拓华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希望广大网友也能帮这名疑似“邓光学”的地质工作者寻亲。

最新进展:失踪者可能是巴中人,88岁妻子仍健在

成都商报记者30日从巴中市公安局巴州区分局获悉,经过辖区鼎山派出所民警走访调查,和青海警方提供的信息,初步推测在青海省茫崖“大浪滩”发现的这名罹难人员可能叫李中华。

据巴中警方介绍,李中华是巴州区龙背乡人(系鼎山派出所辖区),父亲叫李崇山(逝世),妻子邓某,现年88岁,还有两个女儿。遗物信件上提到的“邓光学”这个人,可能与李中华有关联,或许化名。此外,遗物的书信中还提到了“仪陇县”,根据民警走访了解到,李中华的姐姐早年出嫁到与家相距不远的仪陇县。

据李中华家弟介绍,李中华在60至70年代在新疆若羌县失踪,曾参加过抗美援朝,腿部受伤,荣立过二等功。因受伤治愈退伍后被贵州铁路局招工修建铁路,后又到贵州桐梓县一砖场务工,工作一段时间后,又到新疆若羌县米兰农场工作,后一直失去联系。其间,李中华家人给农场写过信,回信说农场已倒闭,联系不到李中华,从此再无任何消息。

警方表示,对于在青海茫崖‘大浪滩’发现的这名60年代罹难人员身份,还有待对提取的生物检材科学确认。

热门跟帖
去凤凰新闻看更多评论(0)
精彩推荐

去凤凰新闻看『浙江一嫌犯6分钟盗7.2公斤黄金』

正在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