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鹿回头”雕塑背后的故事

旅游的那点事 2015/11/0116:14 显示图片

 林毓豪 (1940—1997),海南乐东县人。 著名雕塑家。1940年9月5日出生于海南岛黄流镇,家境贫寒。1964年广州美术学院毕业,同年分配到广东省工艺美术研究所工作。1970年调往广州雕塑院从事专业创作,为国家高级美术师。

  林毓豪先生在自己的作品前(资料图片)

  城市雕塑代表着一座城市的形象与独特的文化底蕴,如广州的五羊石像就可堪称广州的第一标志。而在三亚,不少的城市雕塑更为这座旅游城市增添了不同的韵味,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鹿回头山上的《鹿回头》雕塑,其代表的黎族美好传说,成为三亚鹿城之名的由来。本期,我们探访三亚具有代表性的城市雕塑,找寻这些雕塑背后的故事与意义。

  动人传说的《鹿回头》雕塑

  《鹿回头》雕塑 蒙明珠 摄

  位于鹿回头山上的《鹿回头》雕塑从1987年建成至今,这座大型的花岗岩石雕已屹立在山头间走过了近30年的风雨岁月。它就像是给这座城市的赞美诗,一代代传诵着那动人美丽的爱情神话;它也是这座南海之滨的眼睛,日夜点缀着这座城市的斑斓美丽。而在这美丽动人的鹿回头雕塑建造背后,也蕴含着许多鲜为人知的珍贵记忆。

  看过鹿回头雕塑的人们,都熟知它反映的是流传在这片山岭上的美丽爱情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位勇敢勤劳的黎族青年在五指山狩猎时发现了一只美丽的坡鹿。青年猎手对其穷追不舍,追了九天九夜,翻过了九十九道山,从五指山一直追逐到南海之滨的悬崖边上。茫茫的大海已挡住了鹿的去路,可就当青年猎手弯弓搭箭时,忽见火光一闪,烟雾腾空,坡鹿突然变成了一位美丽的黎族少女,含情脉脉地回眸凝视。青年猎手被蓦然的变化喜出望外,放下弓箭表达爱意。于是俩人结为夫妇,在这里披荆斩棘、搭起寮栅、安家落户,从此捕鱼狩猎、生儿育女,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依据这样的传说故事,早在1983年,时任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州长王越丰就提出了要将黎族鹿回头的美丽传说变成生动的雕塑,在鹿回头山岭上建一组大型的雕塑群。据原三亚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市政法委书记、市旅游领导小组组长陈人忠回忆,当时王越丰带领着崖县县委书记孙家浩、县长黄文忠等主要领导乘坐着军用直升机对雕塑选址进行实地考察。在考察之初,还因鹿回头岭是军事重地而遇到了不小的障碍。尔后随着许多军事区域的解禁,雕塑的选址最终被确定在鹿回头南边岭上。而设计这座雕塑的,就是著名的雕塑家林毓豪先生。

  在1983年那个炙热的夏天,林毓豪开始了鹿回头雕塑的创作。据说设计之初,雕塑是一座高2米的石膏像,仅仅由神女和鹿组成。后来经过大家的建议和反复修改,才加上了俊美的黎族青年,并将仙女与猎手分别放置在鹿的两侧。

  据陈人忠回忆,当时根据自治州政府领导人的意图,原先雕塑拟建高40米、宽35米、厚20米,相当于12层高楼。雕塑的内部砌成厅堂,分上下两层,底座为下层大厅,占地700平方米。鹿身为上层,面积500平方米,鹿脚内部可设电梯供游客上下。整个雕塑中间部分可设为弯曲的梯阶,供观众饱赏四周远近旖旎的风光。

  但是这样一座40米高的大型雕塑若是建在山峰平顶上,从抵御台风、建设造价、起重能力、环境协调、观众的欣赏感受和游览空间等方面来看都不太合适,因此最终选择了高15米、长10米、宽5米的花岗岩实体雕塑建造方案。

  1985年的10月,鹿回头雕像工程正式开工建设。陈人忠回忆说,当年为了更优质地完成雕像的建造,在雕像工程的后期,林毓豪就住在鹿回头招待所里,每天骑着摩托车早出晚归,雕塑到脸部等五官细节部位时,他就头戴着长舌帽和一副黑色眼镜,用一条粗绳子拴住腰部悬在半空中,亲自认真地完成作业。肚子饿了就啃一口冷馒头,渴了就喝一口开水,晚上八九点才回到住宿吃晚饭。天天守望在工地上,风雨无阻。

  “我本来就是雕塑家,又是三亚人,如果做的不好也影响自己的名声,所以一定会全心全力去修好的!”陈人忠告诉记者,当年他曾嘱咐过林毓豪要好好做好这个雕像,林毓豪是这样回答他的。

  两年后,这座鹿回头雕像终于竣工建成。林毓豪曾在自己的自传中写道:“《鹿回头》大型花岗岩石雕经历了7年的创作与施工,终于耸立在生我养我故乡海南岛三亚市的鹿回头山顶上。”这一雕塑作品建成后,曾荣获广州文学艺术首届红棉奖,还参加了全国城雕作品展览,并在《美术》等国内外杂志上多次发表。时至今日,这座雕塑依旧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观光。

  “登高夜望奇甸,美景不胜收。灯万点,相辉映,似川流。不须逐鹿,山也回头,还也回头。”在游览了鹿回头雕塑后,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曾作下《诉衷情·游鹿回头》一词表达赞美喜悦之情。

  除了仙女猎手和鹿组成的雕塑主景外,在雕塑的下方还建有6个小蘑菇亭。陈人忠先生告诉我们,林毓豪曾在当年同他交流过建设这些蘑菇亭的初衷:一是黎族青年男女多在雨伞下谈情说爱,所以蘑菇亭也象征着“鹿”变成黎族姑娘后将会同猎手青年在蘑菇伞下恋爱;二是从景色观赏来说,这些蘑菇亭不仅能和周围的绿色草木协调,人站在蘑菇亭下还能俯瞰三亚市的全景,而人们从山下眺望雕塑时蘑菇亭也能够挡住裸露的雕像地基,使得雕像与整个山头的绿树更自然地融合;三是蘑菇亭子也象征着鹿的家,鹿群若是累了都会到这样伞状的亭子下休息;四是在蘑菇亭下都建有十分牢固密集的钢筋地基,对于主雕像来说也起着一种稳固的作用。

  寓意中日友好的《鉴真登岸》群雕

  《鉴真登岸》雕塑(资料图片)

  在三亚大小洞天的景区内有一座名为《鉴真登岸》的雕塑,群雕位于百级台阶之上,以鳌山为屏,面对南海,气势雄伟。这座群雕也是由著名雕塑家林毓豪设计建造,整体由五尊石像组成,高8.4米,雕像基础海拔19.6米自左而右分别是日僧荣睿、鉴真、鉴真弟子祥彦、鉴真弟子思托、日僧普照,展现的是唐代著名高僧鉴真和四位弟子第五次东渡日本历尽艰辛,不畏失败,斗志昂扬的精神面貌。

  鉴真是唐代佛教北派律宗的第三代传人,是中国著名的佛学家、经文译著家、日本律宗的创始者,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他应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传授戒律,但由于当时海上交通条件有限,鉴真六次东渡最后才抵达日本。鉴真与三亚还有着特殊的渊源,据记载,在鉴真第五次尝试东渡日本的时候,在海上遇到大风,一路漂到了当时的振州(如今三亚崖州区)的大蛋港登岸休整,鉴真在登岸时还曾将被海水浸湿的佛经晒在岸坡上,人们将这一带称为“晒经坡”。时任振州别驾冯崇债亲自带领400余人出城迎接,精心安置,并帮助鉴真在振州修建了大云寺。鉴真在振州停留了一年之久,留下了从中原带来的一批文化书籍,并在当地弘扬佛法,为官员人士传律受戒。

  谈起雕塑的修建,陈人忠回忆说,这与两件事情给他的启发有关。第一件是他曾前往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这是由鉴真东渡日本后所建造,由于其对于日本的佛教、医药、建筑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日本国内受到民众的广泛尊敬。还有一件事则是日本高僧孝司的到访,1991年12月,日本高僧孝司平生根据《唐大和上东征传》中的记载,专程从日本到三亚寻访鉴真佛踪,在到达大蛋港晒经坡后,孝司夫妇二人遵照佛法虔诚凭吊,还在大云寺遗址周围详细考察、照相,拾取了一把泥土带回日本作为纪念。在孝司返回日本不久,专门写信至三亚市政府,建议建立鉴真纪念馆或重修“大云寺”,还随信写书写了一幅草书条幅,写道“指船日本吹崖州,漂着鉴真上陆头,滞在一年今留名,大云寺址哭遨鸥。”

  “这两件事让我萌生了要修建鉴真东渡雕塑的想法,就立刻与同乡、同学的著名雕塑家林毓豪联系,他也非常赞成这个想法,立刻投入到创作中。”陈人忠说道。由于当时大蛋港交通不便,便将雕塑的修建地点定在了不远处的大“海山奇观风景区”(即如今的小洞天景区)。

  据陈人忠回忆,在设计的时候,林毓豪参考复制了大量的史料图案,并向广州光孝寺、六榕寺的主持僧请教,又请教自己的老师著名雕塑家潘鹤在艺术上给予指导,在定稿后亲自从广州护送大样到南山,并现场指挥制作。

  在雕塑落成的当天,日本国驻广州领事馆总领事古森利贞、副总领事大圣寺利还专程从广州赶来参加典礼,并在致辞中称赞这座雕像是中日人民友谊的结晶。

  1994年,赵朴初到三亚视察,88岁高龄的朴老专程来到大小洞天景区《鉴真登岸》群雕像凭吊,并坚持登上163级台阶,抚摸雕塑底座,顶礼膜拜,连说了,“想不到!了不起!功德无量!”。对该雕塑的设计、落成表示了高度的肯定。

  陈人忠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随着大蛋港的开发,他希望日后能够将该雕塑搬移至大蛋港“晒经坡”的原址,更体现出雕塑的人文底蕴与意义。

  本土雕塑家林毓豪的家乡之情

  林毓豪创作《鹿回头》雕塑(资料图片)

  《鹿回头》雕塑、《鉴真登岸》群雕都是由海南本土著名雕塑家林毓豪所创作的,他是海南崖县(今乐东县)人,家境贫寒,但却从小酷爱画画、捏泥人。陈人忠在缅怀林毓豪一文中写道,“林毓豪从小学开始就迷上画画,家穷没钱买纸,特别是他经常到田间拿回泥巴模仿着关公、张飞等捏成一个个‘公仔’,做好之后还用破砖盖了一座‘庙’,然后邀我去‘观赏’。”

  林毓豪出生不久后,恰逢家乡闹饥荒,全家扶老携幼逃荒至榆林港。据陈人忠回忆说,当时林毓豪的家是在空地上用椰子枝编成墙壁,用茅草做屋顶,每逢下雨到处漏水,台风一到,往往连屋顶都卷走。当时还年幼的他们,经常在榆林军港码头上拾米,回家再淘干净,聊补无米之炊,生活十分的艰难。

  但在当时,家人对于林毓豪的美术创作道路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当时的衣服要凭布票买布缝制,国家每年每人只限量供应5市尺布票,林毓豪一套衣服穿在身上作画一个多月,沾得又糊又脏又重,宁愿不缝制衣服换洗,却把全家的布票集中起来买一种俗称“三洋白”作画。那种时行、低廉又很叫卖的土布,白里带黄,又粗又厚,极适作画,它让林毓豪在缺食少穿的窘态中足可大泼其墨、大写其意。一幅幅画卷完成后就寄往广州美术学院,直至于1959年林毓豪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广州美术学院,迎来他绘画生涯中一个新的起点。

  在工作后,林毓豪是以雕塑确立他在艺术领域的名望与地位。他创作的大型室外雕塑如今已遍布各地。据统计,他身后共留下雕塑作品300多件,其中以人雕成就最显著,以《先驱者》、《鹿回头》和《鉴真登岸》三大件为划时期的傲世杰作,但在这三件作品的创作中,林毓豪都与病魔做着顽强的斗争。

  陈人忠在回忆林毓豪时表示,林毓豪不仅是著名的雕塑家,还十分热爱自己的家乡,在故乡的雕塑创作中投入了极大的心力与精神,对于海南的旅游事业做出了一份重要的贡献。1984年陈仁忠在陵水县担任县委书记时,着力开发南湾猴岛旅游景点,受猴子生活习性影响,不少游客都因观赏不到猴子而感到扫兴,在陈人忠提出创作雕像这一想法后,林毓豪欣然同意,创作了带有南湾猴岛特色的猴子雕像,成为景区重要的标志,受到游客所欢迎。

  然而,残酷的病魔夺走了林毓豪宝贵的生命,年仅57岁就结束了艰苦奋斗的一生,但是他所留下的艺术作品却静静矗立着,特别是为三亚创作的《鹿回头》、《鉴真登岸》雕塑,代表着他艺术精神与对家乡的热爱。

  -三亚大航海会奖旅游-专业的三亚会议策划,三亚会议接待,三亚会奖旅游策划服务公司。商务合作: 李可为 15500940386

  微信公众号:会奖旅游 mice-m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