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调查:自信的中国正在走向世界舞台中心

环球时报 2015/12/1315:00 显示图片

原标题:自信的中国正在走向世界舞台中心

——基于2015年中国国际形象及国际影响力大型环球调查的数据解读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心,在中国对外开放的顶层战略——“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国家形象与国际影响力成为中国综合国力的重要表征。为此,2015年10月31日至11月25日,环球舆情调查中心就“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影响力”这一主题,针对6大洲20个国家18周岁以上的普通居民展开调查。本项调查是环球舆情中心就此内容开展年度调查的第3年,这一调查开创了国内媒体开展全球范围的时政类调查的先例,在调查的话题选取、调查的国家数量、国家重要程度、样本数量等方面都具有重大的突破性意义。

2015年的调查结果表明,与去年相比,更多的国外受访者对中国国家领导人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表示“有信心”或“中立”态度;在国外者心中,中国最突出的国际形象是“自信”,对中国人“勤俭节约”的印象最为深刻。

调查显示,近7成国外受访者认为中国是世界性强国,且国外受访者认为中国是世界性强国的比例逐年增加;国外受访者表示对中国持“喜欢”态度的比例逐年提升;中国成为世界性强国的经济实力依然强势,军事实力备受关注;中国在亚洲事务中的影响力十分突出;逾7成国外受访者认为中国经济能够继续快速发展;在20个国家中,巴基斯坦、肯尼亚和哈萨克斯坦公众更认同与中国的关系;除日本和越南外,多国民众对中国军力发展威胁的担忧情绪得到缓解;巴基斯坦更认可中国是一个比较好的“邻居”;超两成国外受访者听说过“亚投行”,且近半数国外受访者认同亚投行“改善亚太地区基础设施”的作用,国外受访者也更关注“一带一路”倡议的“沿线基础设施建设”内容;国外受访者最认同“国民素质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多差异,没有优劣之分”的说法;大部分国外受访者支持“中国企业在当地进行投资或与当地企业进行合作”;中国文化风俗依然是众多受访者感兴趣的内容,但是“中国制造”也成为国外受访者的“新宠”;对于中国媒体走出去而言,中国媒体的国际传播影响力依然“任重而道远”。

本项目将根据调查目的,考虑地域、语言、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制度、与中国外交关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亚投行”参与国、调查实施的可行性等方面在世界范围内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目标调查国。

本项调查共覆盖全球六大洲20个国家,分别是:亚洲(中国及周边国家,10个国家):中国、俄罗斯、日本、韩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越南、巴基斯坦、土耳其。北美洲(1个国家):美国。中、南美洲(3个国家):墨西哥、巴西、阿根廷。欧洲(3个国家):英国、德国、法国。非洲(2个国家):肯尼亚、南非。澳洲(1个国家):澳大利亚。共回收有效问卷20811份。在95%的置信度下,各国抽样误差在2.5~3.1之间。

详细数据可参考以下具体发现:

一、近七成国外受访者认为中国已经是世界性强国。

调查显示:对于中国是否已经是世界性强国的问题,69.0%的国外受访者给予肯定回答,与2014年的调查结果提升4.7个百分点;仅有不到2成(18.1%)的国外受访者表示“中国还不完全是世界性强国”,而2014年这一比例为21.1%;此外,4.7%的国外受访者认为中国“不是”世界性强国;剩余的8.2%的国外受访者表示“不知道,说不清”。由此来看,国外受访者比以往更加认可中国强国地位,2015年中国的突破与发展得到了国外民众的认可。

二、中国经济实力备受认可,军事实力受到关注;七成国外受访者肯定中国经济强国实力

调查显示,71.6%的人认为中国已经具备了世界性强国的“经济实力”,远远超过提及率排位第二的“军事实力”(30.4%)。提及率排名第三、第四位的分别是“政治及外交影响力”与“文化影响力”,分别为30.0%与22.6%。还有5.7%的国外受访者认为中国已经具备世界性强国的“其他”条件;6.7%的受访者对此问题没有明确表态,选择“不知道,说不清”。有3.2%的受访者认为中国不具备世界性强国的任何条件。整体上,国外受访者对于中国的评价依然是“经济成就突出,军事实力壮大,政治影响有限,文化发展弱国”的状态。

三、八成国外受访者对中国持正面或中立态度

调查显示,80.0%的国外受访者对中国持正面或中立态度,比2014年的调查结果(75.2%)提升4.8个百分点。具体而言,37.3%的受访民众对中国持积极看法,比去年增加了3.9个百分点。对中国持有负面态度的民众比例是15.4%,比去年下降3.6个百分点;持“中立态度”的国外受访者比例为42.7%,与2014年的41.8%相比,略微上升0.9个百分点。总体而言,中国的国际好感度在过去一年中出现了显著的提升。

四、逾七成国外受访者对中国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表示“有信心”或“中立”态度。

本次调查就中国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国际事务中的积极作用的信心度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75.1%的国外受访者对中国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表示“有信心”或“中立”态度,超过2014年73.5%信心度的高水平。具体而言,41.8%全球民众对中国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有信心”,13.2%的全球民众持相反的态度,33.3%的全球民众持“中立”态度,还有11.8%的全球民众表示“不知道,说不清”。

五、中国成为国外受访者认为未来10年亚洲事务中最具影响力的国家。

国外受访者心目中未来10年内亚洲地区事务中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为中国(43.8%),远高于排名第二的美国(25.0%),两国之间的差距与2014年相比有所缩小,但无法“快步超越”。在第二有影响力的国家排名中,中国依然排名第一,提及率为22.7%,日本位列第二,提及率21.5%,较2014年调查,两国差距持平。第三有影响力的国家排名中,日本依然排名第一,提及率16.9%,与第二名的韩国(12.9%)差距拉大。对比2014年的调查结果,中国在亚洲事务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强,依然处于主导地位。

六、逾七成国外受访者认为中国经济能够继续快速发展。

调查显示,针对“未来10年内,中国经济能否继续快速发展”这个问题,19个国家的受访者对中国经济表示有较大信心。具体而言,逾七成(72.8%)国外受访者给予肯定的回答,比2014年的调查结果(73.3%)略微减少0.5个百分点。仅有16.9%的国外受访者认为中国经济“不能”继续快速发展,较2014年调查增加1.4个百分点;另外也有10.3%的受访者对此问题没有明确表态,选择“不知道,说不清”较2014年调查提升1.0个百分点。总体而言,国外受访者对未来10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信心净值为55.9%,较去年结果(57.8%)下降1.9个百分点。受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与2014年相比,2015年国外受众对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发展信心略有下降。

七、国外受访者眼中中国最突出的国际形象是“自信”、“合作”、“友好的”。

对中国的各个方面,国外受访者对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形象认知率最高的是“自信的”,达26.9%,这说明了2015年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表现的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得到了较多国外受访者的认同;其次是“合作的”,提及率为24.3%。再次是“复杂的”,提及率为24.0%;“强硬的”与“崇尚军事的”较为负面中国国家形象的认可度排名随后,比例分别为23.9%与23.6%。同时,“友好的”与“负责的”国家形象认同比例也均在2成以上,比例分别为23.2%和20.9%。此外,“傲慢的”、“爱好和平的”、“坦诚的”等国家形象认同比例均位于1成与2成之间,另有9.2%的国外民众表示“不知道,说不清”。

八、发现九“勤俭节约”、“友好”“礼貌”是国外受访者对中国人形象的普遍认知。

调查显示,受访者对中国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勤俭节约的”,认知率达到了35.8%,其他认知率较高的特性有“家庭观念重”、“礼貌的”、“友好的”和“文明守法的”,认知率都在25%以上。与2014年调查结果相比,对于中国人“勤俭节约的”、“家庭观念重”、“文明守法的”认知率都略有上升,分别上涨0.9、0.2与0.9个百分点。但是,“友好的”与“礼貌的”认知率较2014年有较大幅度下降,分别下跌6.1与4.8个百分点。

2015年调查说明,国外民众对中国人的勤俭节约、文明有礼等固有认知仍然有较高的认同度,但是由于近年来中外民间往来频繁,中国民众在涉外旅游和对外

九、发现十近六成的国外受访者认为本国与中国的政治外交关系好;发现十一半数国外受访者认为本国与中国的经济文化关系好,比2014年结果有所增涨。

调查数据显示,21.6%的国外受访者认为本国与中国的政治外交关系“非常好”,比2014年调查高出近2个百分点;37.1%的受访者认为“比较好”,比去年高3.8个百分点;两者合计58.7%,较2014的53.0%高5.7个百分点,表明中国与受访国的政治外交关系总体趋于向好。认为“比较差”的受访者比例为8.4%,认为“非常差”的比例为2.9%,两者合计占11.3%,低于2014年的16.2%。另外,24.0%的受访者认为本国与中国的政治外交关系“一般”,其他6.1%的受访者表示“不知道,说不清”。

19.9%的外国受访者认为本国与中国的经济文化关系“非常好”,比2014年上升1.3个百分点;40.2%的受访者认为“比较好”,较2014年上升3.5个百分点;两者合计60.1%,较2014年上升4.6个百分点。认为“比较差”的受访者比例为7.6%,较2014年下降2.5个百分点;认为“非常差”的比例为2.5%,较2014年下降1.3个百分点;两者共计占比10.1%。另外,24.2%的受访者认为本国与中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一般”,与2014年数据相仿。其他5.6%的受访者表示“不知道,说不清”。

十、国外受访者对未来十年本国与中国关系的主流预期依然是“合作”关系。

对于未来10年本国与中国将会怎样的关系,“合作”关系依然是国外受访者的主要预期,其中:30.8%的受访者认为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比2014年上升3.5个百分点;23.8%的受访者认为是“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比2014年下降0.8个百分点;17.9%的受访者认为是“合作伙伴”关系,比2014年上升1个百分点。然而,认为本国与中国将呈“竞争对手”关系的占9.9%,比2014年下降1.9个百分点;认为是“对抗关系”的占5.2%,比2014年下降1.2个百分点。另有1.9%的受访者选择“其他”,10.5%的受访者选择“不知道,说不清”。

与2014年的调查结果相比,认同本国与中国有“合作”关系的受访者比例为72.5%,超过2014年的68.8%,表明中国的对外交往与国际合作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同。

十一、多数国家受访者认可中国发展的“正能量”,日本与越南民众民众对中国崛起依然表示担忧

国外受访者越来越认可中国对于世界的“正能量”。在5分制的打分中(1分代表“完全不同意”,2分代表“比较不同意”,3分代表“中立意见”,4分代表“比较同意”,5分代表“完全同意”):受访者给“中国乐于在经贸、文化等方面与我的国家开展合作,或是在一些方面对我的国家提供帮助”说法打出3.42分,比去年的3.39分上升了0.3分百分点;受访者给“我的国家从中国经济发展中获得了利益”说法打出3.40分,与2014年调查相仿;受访者给“两国发生摩擦时,中国愿意与我的国家通过友好协商的方式来解决”说法打出3.21分,与2014年调查相仿;对于“中国的军力发展会对我国国土安全造成威胁”这样的表述,受访者今年的打分为2.95分,比去年的2.41分上升0.54个百分点,调查结果显示出受访者的态度与2014年调查结果比较总体变化略有好转,但在中国军力发展、军事威胁问题上也表示略有隐忧。

十二、半数国外受访者最感兴趣的是中国“文化风俗”

针对“您对中国最感兴趣的是什么”的问题,国外受访者最感兴趣的是“文化风俗”(50.8%),超出排名第二的“‘中国制造’产品”近20个百分点,排名第三的是“当代中国人的生活”(30.5%)。其他方面被选排名依次是:“人权状况”、“经济政策与市场机会”、“五千年历史”、“风景名胜”、“环境状况”、“外交政策”、“影视文艺作品”、“政府与政党建设”和“其他”。另有10.9%的受访者表示对中国没有感兴趣的方面。

值得注意的是,国外受访者对于中国产品(madeinChina)和当代中国人风貌的兴趣度大大提升,体现了国外受访者对中外经贸关系与中国人文的关注。

十三、23.0%的国外受访者表示听说过“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9.0%的国外受访者表示听说过“一带一路”倡议。

当问及“您是否听说过以下几个名称”时,33.2%的国外受访者表示“听说过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23.0%的国外受访者表示“听说过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9.0%的国外受访者表示“听说过‘一带一路’倡议”。此外,50.0%的国外受访者表示“以上三个都没有听说过”。

针对亚投行在全球范围内的主要作用提问,47.5%的国外受访者认为会“改善亚太地区基础设施”。同时,认为会“提高亚洲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的国外受访者占35.8%,认为会“促进亚洲国家把握发展机遇”、“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与“获得经济利益”的国外受访者也均超过3成,分别占比34.8%、32.8%与30.3%。。此外,选择“减少或拜托美国对本地区的控制和影响,加强本国在亚洲的影响力”与“增加未来经济秩序的话语权”的受访者比例也超过1成,分别占比19.8%与15.4%。另有1.0%的国外受访者选择“其他”,11.1%的受访者对此没有明确评价,选择“不知道,说不清”。

当问及最关注“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哪些合作内容时,52.2%的国外受访者认为关注“沿线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关注“投资贸易合作,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的国外受访者占46.2%。还分别有38.6%与35.7%的国外受访者关注“加强政府间合作,促进多层次政府间的宏观政策沟通交流”与“深化金融股合作,推进亚洲货币稳定体系、投融资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此外,也有28.2%的受访者关注“教育、旅游、医疗、科技、文化等多层次的合作”。另有0.9%的受访者选择“其他”,4.4%的受访者对此没有明确评价,选择“不知道,说不清”。

十四、大部分国外受访者支持“中国企业在当地进行投资或与当地企业进行合作”。

问及“假设有中国企业准备在当地进行投资或与当地企业进行合作”受访者的态度,35.0%的国外受访者表示“支持”,9.1%的国外受访者表示“反对”,而26.9%的国外受访者表示“中立”。另外,23.3%的国外受访者表示“依情况而定”,有5..8%的国外受访者表示“不关心(无所谓)”。

问及“您对中国企业在当地投资或与当地企业进行合作的看法”时,中国企业在当地进行投资或与当地企业合作的最重要的作用是“给当地带来经济效益”、“促进当地就业”,提及率分别为44.4%与44.1%。其次,29.1%的国外受访者认为“有利于当地民众生活水平提高”。值得注意的是,也有近二成(17.5%)的国外受访者表示这种行为是“掠夺性的投资、合作”,15.0%的国外受访者表示“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还有12.7%的国外受访者表示“这是投机行为”。此外,1.6%的国外受访者认为有“其他”作用,11.5%的国外受访者对此“不关心”。

十五、国外受访者最赞同“国民素质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多差异,但没有优劣之分”这一热点话题的评述。

调查显示,国外受访者最认可“中国国民素质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多差异,但没有优劣之分”的评述,在5分制的打分中给出了3.57分的最高分数。另外,国外受访者还对“中美两国在国际舞台上能够避免互伤,实现共赢”打出了3.55以上的分数,属于“中立”与“比较同意”之间水平。“互联网平台会强化公众的意识形态差异”和“太平洋足够大,能够容纳得下中美两个大国”,分别给出了3.46分和3.37分。国外受访者认同度最低的热点话题评述是“通过新安保法案标志着日本正加速重新军事化,这一现实令人担忧”,但也给出了3.36分。

十六、中国媒体的国际影响力较去年有所提升,但任重而道远。

调查显示,40.3%的国外受访者了解中国信息的渠道是“本国的电视”,远高于其他渠道;34.6%的受访者了解中国信息的渠道是“本国的网络”;28.0%的受访者通过“其它国际知名的传统媒体”了解中国信息,以上三项是中国信息有效传播的最主要渠道。相比而言,通过“中国传统媒体在本国的传播(如电视、广播、通讯社、报刊杂志等)”和“中国新媒体在本国的传播(如新闻网站、社交媒体等)”了解中国相关信息的受访者比例为13.1%和10.1%,与去年调查结果(11.3%和9.0%)相比有所提升,但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在发生与中国相关的重大国际事件时,“本国的电视”是国外受访者了解事件真相的最主要的渠道,42.5%的受访者会选择此渠道;33.4%的国外受访者会通过“本国的网络”了解与中国相关的重大国际事件真相;32.1%的国外受访者愿意通过“其他国际知名的传统媒体(如CNN、BBC等的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渠道、31.5%的受访者愿意通过“本国的报刊杂志”渠道了解与中国相关的重大国际事件真相。

相比之下,“中国传统媒体在本国的传播(如电视、广播、通讯社、报刊杂志等)”和“中国新媒体在本国的传播(如新闻网站、社交媒体等)”在国际重大事件上的传播力比较有限,国外受访者采用这两个渠道的比例均为10%左右,且与其他渠道传播力的差距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