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顶放踵以利天下

北京日报 2016/02/2902:53 显示图片

原标题:摩顶放踵以利天下

蔡和森

萧楚女

恽代英

郑林华

五四时期,被称为千年绝学的墨学自近代复兴之后掀起了新的热潮。对此,有不少学者评论说:“今人多好墨学……讲国学者莫不右墨而左孔”;“就目下形势而论,墨子学说之传播力,乃正如日出东方,光焰万丈,有普照全世界之观矣。”胡适直到1925年还说:“现在大家喜欢谈《墨子》,墨学几乎成了一种时髦风尚。”这种思潮无疑影响到了党的早期领导人,他们非常推崇墨子及其学说。

■在党的早期领导人中,蔡和森、萧楚女、恽代英等人非常推崇墨子

五四时代一个文化特色是尊崇墨学、打压儒学,由五四新文化哺育出来的新青年,往往尊墨。党的早期领导人中就有不少人非常推崇墨子,兹举几例如下:

1、蔡和森认为列宁与墨子的理想相近

蔡和森极为推崇墨子。墨家团体所具有的显著特点,诸如刻苦生活、自我牺牲、纪律严格、言行一致、分财互助等,几乎都在他身上体现出来。他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但从传统文化角度看,也极像墨子那样言必行、行必果、苦行救世。

1918年8月,蔡和森在给毛泽东一封谈论手段与目的的信件中提出:“果为君子,无善不可为,即无恶不可为,只计大体之功利,不计小己之利害。墨翟倡之,近来俄之列宁颇行之,弟愿则而效之。”此时,蔡和森的思想已经在向马克思主义靠拢,但他本能地把墨家思想和列宁学说相提并论。1918年底和1919年初,他在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上仍然大讲墨子学说。他带了许多有关墨子的书,滔滔不绝地给预备班同学讲解,还教大家怎么阅读。他很尊重墨子而不尊重孔子。起初,这种态度让同学们很惊奇,因为他们过去上学都是读孔夫子的书,还要拜孔子牌位,给孔子烧香磕头,很多人是非常尊重孔子的。后来,他讲得多了,同学们才明白为什么要敬重墨子,于是就连那些尊重孔子的同学对墨子也肃然起敬了。

蔡和森很讨厌孔子那一套“学而优则仕”、升官发财、光宗耀祖的说教。对预备班的同学,他有时也讲老子、庄子,但他最推崇墨子的学说,极为欣赏墨子讲平等友爱、替平民百姓办事的思想,似乎天下的人们都像墨子那样,就很理想了。所以他不仅反复宣扬,还要求同学们背诵墨子的文章,而且要大家向墨子学习。他认为,列宁在苏俄实行的与墨子的理想近似,但比墨子的学说更彻底、更深刻、更伟大。

据当时同在留法预备班学习且与蔡和森关系甚近的沈宜甲回忆:“和森受古人影响最大的为墨子,我也是如此。我二人谈到墨子,滔滔不绝,因为他不仅为先秦诸子之唯一科学家、工程家、实行家,而且是一哲学思想家。他的兼爱即众生平等,无富贵贫贱及男尊女卑之别;他的非攻即反对武力欺侮弱小;他又主张摩顶放踵以利天下,即为全人类服务,不是学而优则仕,升官发财,光宗耀祖;他一生苦行简朴,正为我二人之模范。只有他信鬼不合科学精神,非乐又不合人类天性。那时,和森不信鬼而非乐,为百分之九十九墨子之徒;我不信鬼又喜乐,为百分之九十八墨子之徒。”

2、萧楚女:“我们需要墨翟,不需要陶潜”

出身下层劳动者的萧楚女是党内靠自学成才的早期卓越领导人。他认为,人生有两种生活方式:一种是“诗的生活”——回避现实,闭起双眼,不看社会上一切罪恶,而在想象中构造些适意的幻象,自娱自乐。另一种则是“逼视现实,不问现实是如何丑恶,一点儿也不畏怯,直从罪恶丛中通过——而猛勇奋斗,誓作一番澄清的工作,为人类开辟一条坦平大道,以度众生。”他觉得,前一种是一般怯懦可耻的自私者的生活,后一种才是一般勇敢可敬的爱他者的生活。因此,他对墨子非常推崇:“凡是在宇宙生之大流里多少有些意义,在人间社会多少留下一点功业的,也就没有一个是过那种诗的生活的。孔席不暖,墨突不黔,哪一个古今中外的伟人,哲士,贤者,英雄,不是逼视现实,直从罪恶丛中通过的?哪一个不是把自身做成一支蜡烛,点起‘为他’的爱之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地让他蜡尽成灰而完事?”

萧楚女提醒青年们必须知道:“这种勇敢奋斗的生活,乃是要有相当的素养的——他并不能像诗的生活那样容易。倘若我们平素没有些坚忍,刚毅,耐劳,茹苦的锻炼,不能很严格地过一种极有条理,极有预算的自律生活——则我们便一定不能在临事时实行,在实行时持久,在持久中感着甜适,试看从前的墨翟是过的什么生活?试看现在的列宁又曾经过些什么修养?是严格的自律——论理(引者注:论理即逻辑之意)的‘人生方程式’的价值,便可以看见了!我们若要成为一个‘人’,若要在我们的一生中表现些人的意义,我们是应当时时刻刻把我们的生活,带入那极艰苦的方程式里的!”

虽然萧楚女将“孔席不暖,墨突不黔”相提并论,但他对孔子的评价究竟不如墨子那么高。当时是救亡图存的年代,萧楚女非常推崇墨子那种裂裳裹足、摩顶放踵的牺牲精神:“你若时时想着‘社会’,时时多思‘社会’的事而少想到你自己的事,那便是一个良好的督责,那便什么伟大的事业都可做出——何患缺乏魄力?裂裳裹足,以急宋难;摩顶放踵,以利天下,无非是由于他时时刻刻只记得他人,不记得自己而已!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我们需要墨翟,不需要陶潜、李白。”

萧楚女还认为,墨子的伟大人格与列宁相同,学习墨子有助于革命者去除自身潜藏的种种个人主义:“我们要祛尽我们意识中所潜伏的这些个人主义的质素与倾向;我们便应当学墨翟,学孙中山,学列宁。他们都是‘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数十年如一日。他们都有极伟大的人格,但他们从没有向别人夸示过一句。他们一生专向黑暗中做工作,专向困难污浊中求生活。他们绝没有和群众离开过。他们绝没有在言论、文字中鼓吹过自己的领袖才识——没有替自己做过一次广告。”

3、恽代英被称为“现代的墨子”

恽代英身上也是带有鲜明的墨家色彩,对他知之甚深的萧楚女直接称他为“现代墨子”。据1916年就与恽代英成为好友、1917年就加入互助社的郑南宣回忆:“凡是代英所主张所提倡的事情,他总是以身作则。他对我谈到墨子,说墨子主张摩顶放踵以利天下。他就是以这种精神宣传马列主义,传播革命种子。他没有丝毫自私的想法,举凡在互助社时所创办的启智图书室、《新声》刊物、利群书社、利群毛巾厂等所需的经费,大多是由他节衣缩食拿出来的。因为那时的社员都是学生,只有他有收入。他主张废除私产,首先就从自己实行了。”他的学生也回忆说:“我自与他日渐接近以后,就联想到墨子。墨子被他的门徒尊为圣人,我深觉恽先生就是我们眼前的墨子。”

在生活上,恽代英克己自律,作风朴素。其堂弟恽耀苍回忆道:“他吃饭从不挑菜,未穿过华丽的衣服,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他在同学中组织了一个以敦品励学,自助助人,诚实不欺为宗旨的互助社,规定了严格的纪律,自我约束。”他的学生说:“他生活简朴,常穿那一套旧制服。”

曾经有人半开玩笑说:灰布大衫就是恽代英的商标。这件朴素的衣服已经成为恽代英整个人格的一部分。柳亚子在《哭恽代英五首》第一首中有言:“苦行嗟谁及,雄文自此休。”“苦行”二字可以说是恽代英的准确写照。而萧楚女对恽代英的评价最为中肯:“像代英这样的人,我在古往今来的圣贤中没有听说过……只有摩顶放踵以利天下的墨子倒有点像,代英就是现代的墨子。”

在五四时期,青年毛泽东也非常崇拜墨子,他在延安时期甚至认为墨子是比孔子高明的圣人。

■墨子学说与马列主义、社会主义在理念、价值等层面具有某种密切联系

党的早期领导人之所以推崇墨子及其思想,主要原因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认识:

一是墨家思想具有浓厚的平民性。墨子多次批评统治者骄奢淫逸过度剥削,导致下层人民“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这种对劳动人民的深刻同情,与马克思主义服务于劳动人民、服务于无产阶级的宗旨是相符的。自从接触马克思主义中的阶级斗争学说之后,很多共产党人都把墨子视为替下层人民说话的思想家,因此自然而然亲近墨子。

二是墨家思想中体现平等互助的“兼爱”和“贵义”的主张,与共产党人追求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一种高昂的人生理想、道德情操、奋斗精神和生活价值,在价值观念上具有某种相通性。墨子说过,如果有人到人家果园去盗窃桃李,到人家栏厩偷牵牛马,或杀害无辜而夺取人家的衣裘,那都是不劳而获,都是不道德行为。在墨子看来,诸侯国之间发动战争互相残杀,总是平民老百姓吃苦,所以他坚决反对这种不义行为,主张人们之间讲究兼爱、非攻,而且极力主张众生平等,不要有贫贱富贵之分,也不要有男尊女卑之别。

三是墨子主张“节用”、“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这种自我牺牲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突出。20世纪初的中国面临内忧外患,有使命感的知识分子大都认为要救国就需要牺牲精神。墨家精神在平时表现为个人的节俭苦行,在关键时刻则表现为自我牺牲。早期党的领导人大多认为节俭和自我牺牲都是共产党人应有的美德。

四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中国思想界流行着一种把墨学与马列主义、社会主义联系起来的文化思潮。当时,有不少人将墨家主张的“赖其力则生,不赖其力则不生”等同于社会主义的人人劳动;将“有余力以相劳,有余财以相分”等同于财产公有、社会主义互助精神;将“兼以易别”看作消灭阶级差别、消灭私有制。例如,吴虞断定,墨子的主张“就是列宁的劳农主义”。严复也下了一个结论:“至于墨道,则所谓社会主义Socialism。”张纯一认为:墨子的“劳农主义”包括平等观、互助论、尚勤劳、均贫富四要点,“此即近世马克思主张之要义”;“墨学的出发点,与近世社会主义的出发点根本相同”。陈启修指出:“墨子在政治思想史所占的地位,拿现代的话说,是应归入社会主义者的范畴里面,这是大家知道的。”由于马列主义是外国传入中国的,需要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才能适应中国的国情。以墨学融通马列主义、社会主义,正好为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被中国人接受提供了适宜的文化土壤。比如,蔡和森在很短时间内,对马列主义就有了很深刻的理解,这同他认真研究墨子思想有很大的关系。

五是墨家富有反抗精神,非攻但不非诛,非战但不非守。“诛”类似于“替天行道”,“守”则为积极防御。墨家敢于以暴力反抗暴力,比如楚国要攻打宋国,墨子一面亲自赶往楚国游说楚王,一面派其弟子三百人携带守城之具支援宋国,最终迫使楚王罢兵。现存《墨子》一书53篇,最后11篇全部是论述军事战术问题。墨家的暴力反抗精神与中国革命“以武装的革命反抗武装的反革命”的特点非常相似。因此,萧楚女甚至认为能像墨子那样断然决绝反抗黑暗势力,才算得上具备革命党人的基本质素。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供图: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