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有谱吗?影像记录三十个北方家族和他们的家谱

国家地理中文网 2016/08/2408:43 显示图片

家谱——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最具平民特色的文献,这里清晰地记载着一个家族千百年生长和繁衍的轨迹,折射着中国乡土社会的所有理想。我们是谁,来自何处?家谱为每一个生命个体打上根源和故乡的烙印。在这一个个家族的繁衍、迁徙、发展变化中,发生了很多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跟国家、社会的变化紧密相连。我从2010年6月开始,历时三年拍摄这个题材,旨在通过深入采访和拍摄,去探究历史上的人类大迁徙过程中家族和社会发展、变化的历史,印证社会变迁给人类发展带来的巨大影响。 追溯历史,寻根问祖,寻找华夏文化的脉系,透过《家谱》,我们似乎看到先人们推车挑担、拖儿带女、奔走在迁徙之路上的匆匆身影,看到一幅幅择善而居,生息繁衍的壮美画卷。图为河北省武安市邑城村王氏家谱:明代初期从山西省和顺县虎峪村迁来。始祖王皓立祖,今已繁衍至第二十六世,620户,2686人。祖上多文人雅士,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本族第二十至二十一世孙多人考入名牌大学,至今还有数十人侨居海外。被采访人:王氏家族第二十三世孙王德文,62岁,身份:农民。

家谱——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最具平民特色的文献,这里清晰地记载着一个家族千百年生长和繁衍的轨迹,折射着中国乡土社会的所有理想。我们是谁,来自何处?家谱为每一个生命个体打上根源和故乡的烙印。在这一个个家族的繁衍、迁徙、发展变化中,发生了很多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跟国家、社会的变化紧密相连。我从2010年6月开始,历时三年拍摄这个题材,旨在通过深入采访和拍摄,去探究历史上的人类大迁徙过程中家族和社会发展、变化的历史,印证社会变迁给人类发展带来的巨大影响。 追溯历史,寻根问祖,寻找华夏文化的脉系,透过《家谱》,我们似乎看到先人们推车挑担、拖儿带女、奔走在迁徙之路上的匆匆身影,看到一幅幅择善而居,生息繁衍的壮美画卷。图为河北省武安市邑城村王氏家谱:明代初期从山西省和顺县虎峪村迁来。始祖王皓立祖,今已繁衍至第二十六世,620户,2686人。祖上多文人雅士,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本族第二十至二十一世孙多人考入名牌大学,至今还有数十人侨居海外。被采访人:王氏家族第二十三世孙王德文,62岁,身份:农民。

河北省武安市东三里村冀氏家谱:明代初期从山西省榆次县紫茄村迁来,始祖冀顺先,今已繁衍至第二十六世,465户1896人。祖上第九世嫡孙冀体、冀述弟兄二人分别于明万历十四年、万历二十六年考中进士,冀体官至御史,冀述官至兵部车驾司主事,被当地称为“一门二进士”。被采访人:冀氏家族第二十世孙冀春来,62岁,身份:退休教师。

河北省武安市东三里村冀氏家谱:明代初期从山西省榆次县紫茄村迁来,始祖冀顺先,今已繁衍至第二十六世,465户1896人。祖上第九世嫡孙冀体、冀述弟兄二人分别于明万历十四年、万历二十六年考中进士,冀体官至御史,冀述官至兵部车驾司主事,被当地称为“一门二进士”。被采访人:冀氏家族第二十世孙冀春来,62岁,身份:退休教师。

河北省武安市后临河村武氏家谱:明代从武安县高村移民前来,始祖武天凤妻郭氏携二子武奇府、武潘府来此立祖,史上多显赫贵胄,清代本宗武玉祥官至翰林。今已繁衍至十八世,480余户,2000余人。被采访人:武氏家族第十三世孙武龙柱,66岁,身份:农民。

河北省武安市后临河村武氏家谱:明代从武安县高村移民前来,始祖武天凤妻郭氏携二子武奇府、武潘府来此立祖,史上多显赫贵胄,清代本宗武玉祥官至翰林。今已繁衍至十八世,480余户,2000余人。被采访人:武氏家族第十三世孙武龙柱,66岁,身份:农民。

河北省武安市西石门村郝氏家谱:明永乐四年,刘氏独自带领两个儿子一个侄儿,从山西省洪洞县老槐树下移民迁来,大儿子郝均信落户沙河县功德汪村定居,二儿子郝士言落户武安县东万安村定居,唯留侄儿郝士有在本村定居立祖,今已繁衍至二十四世,460户,1500人。被采访人:郝氏家族第十九世孙郝整年,71岁,身份:农民。

河北省武安市西石门村郝氏家谱:明永乐四年,刘氏独自带领两个儿子一个侄儿,从山西省洪洞县老槐树下移民迁来,大儿子郝均信落户沙河县功德汪村定居,二儿子郝士言落户武安县东万安村定居,唯留侄儿郝士有在本村定居立祖,今已繁衍至二十四世,460户,1500人。被采访人:郝氏家族第十九世孙郝整年,71岁,身份:农民。

河北省武安市固义村刘氏家谱:明代中期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来,今已繁衍至二十四世,160户,910人。采访人:刘氏家族第二十一世孙刘天柱,58岁,身份:农民。

河北省武安市固义村刘氏家谱:明代中期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来,今已繁衍至二十四世,160户,910人。采访人:刘氏家族第二十一世孙刘天柱,58岁,身份:农民。

河北省武安市东通乐村邢氏家谱:立祖年代及迁来地址不详,今已繁衍至17世,120户,500人,后与河北省永年县大油村邢姓认为同宗。被采访人:邢氏家族第十三世孙邢换朝,74岁,身份:农民。

河北省武安市东通乐村邢氏家谱:立祖年代及迁来地址不详,今已繁衍至17世,120户,500人,后与河北省永年县大油村邢姓认为同宗。被采访人:邢氏家族第十三世孙邢换朝,74岁,身份:农民。

河北省永年县邓底村崔氏家谱:明代永乐年间(公元1410年)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始祖崔德玘携妻李氏立祖,今已繁衍至第二十六世,1000余户,4300人。被采访人:崔氏家族第十九世孙崔东林,69岁,身份:农民。

河北省永年县邓底村崔氏家谱:明代永乐年间(公元1410年)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始祖崔德玘携妻李氏立祖,今已繁衍至第二十六世,1000余户,4300人。被采访人:崔氏家族第十九世孙崔东林,69岁,身份:农民。

山东胶州市李哥庄镇张氏家谱:先祖于宋元佑年间从河北清河迁来,至今繁衍至二十八世,在即墨、烟台、淄川、邹平、莱州有分支,祖上曾出一位翰林、两位大学士,声名显赫。被采访人:张氏第二十一代孙张志康,64岁,身份:教授、画家。

山东胶州市李哥庄镇张氏家谱:先祖于宋元佑年间从河北清河迁来,至今繁衍至二十八世,在即墨、烟台、淄川、邹平、莱州有分支,祖上曾出一位翰林、两位大学士,声名显赫。被采访人:张氏第二十一代孙张志康,64岁,身份:教授、画家。

河北省武安市贾里店村贾氏家谱:明代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来,始祖贾广德立祖,今已繁衍至二十四世,150户,6632人。被采访人:贾氏第十九世孙贾金山,82岁,妻李来娣,81岁,身份:农民。

河北省武安市贾里店村贾氏家谱:明代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来,始祖贾广德立祖,今已繁衍至二十四世,150户,6632人。被采访人:贾氏第十九世孙贾金山,82岁,妻李来娣,81岁,身份:农民。

河北省武安市夏庄王氏家谱:明代从山西省洪洞县移民迁来,始祖王明立祖,今已繁衍至二十六世,500余户,2000余人。清康熙二年(1663年),本宗世孙王可大乡试中举,康熙十五年(1676年)中进士,授内阁书,康熙三十二年任户部江南清吏司郎中,受命殿试江西,任主考。王可大一生著述颇丰,有《四书解》、《燕台诗艺》、《南游诗集》等,为这个家族带来无尽的荣耀,民间留下很多关于王可大的传说故事。被采访人:王氏家族第22世孙王才科,52岁,身份:农民。

河北省武安市夏庄王氏家谱:明代从山西省洪洞县移民迁来,始祖王明立祖,今已繁衍至二十六世,500余户,2000余人。清康熙二年(1663年),本宗世孙王可大乡试中举,康熙十五年(1676年)中进士,授内阁书,康熙三十二年任户部江南清吏司郎中,受命殿试江西,任主考。王可大一生著述颇丰,有《四书解》、《燕台诗艺》、《南游诗集》等,为这个家族带来无尽的荣耀,民间留下很多关于王可大的传说故事。被采访人:王氏家族第22世孙王才科,52岁,身份:农民。

河北省武安市东通乐村庞氏家谱:明嘉靖四十年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来立祖,始祖庞深,今已繁衍至第二十四世,186户,685人。戏剧的活化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东通乐赛戏》已经在这个家族里传承了400多年。被采访人:庞氏家族第19世孙庞明春,68岁,身份:农民。

河北省武安市东通乐村庞氏家谱:明嘉靖四十年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来立祖,始祖庞深,今已繁衍至第二十四世,186户,685人。戏剧的活化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东通乐赛戏》已经在这个家族里传承了400多年。被采访人:庞氏家族第19世孙庞明春,68岁,身份:农民。

河北省武安市马家庄乡没梁店村王氏家谱:清代晚期始祖王家顺携妻帅四子从三公里外的山根村迁来,今已繁衍至十五世,225户,1100余人。被采访人:王氏家族第十一世孙王荣贵,75岁,身份:农民。

河北省武安市马家庄乡没梁店村王氏家谱:清代晚期始祖王家顺携妻帅四子从三公里外的山根村迁来,今已繁衍至十五世,225户,1100余人。被采访人:王氏家族第十一世孙王荣贵,75岁,身份:农民。

河北省武安市固义村丁氏家族:明代中期从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来,始祖丁世严,今已繁衍至第二十四世,60户,285口人。丁氏家族与本村李氏家族联合结为“西大社”,世代传承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武安傩戏《捉黄鬼》。被采访人,丁氏家族第十八世孙丁贵成,70岁,身份:老红军。

河北省武安市固义村丁氏家族:明代中期从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来,始祖丁世严,今已繁衍至第二十四世,60户,285口人。丁氏家族与本村李氏家族联合结为“西大社”,世代传承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武安傩戏《捉黄鬼》。被采访人,丁氏家族第十八世孙丁贵成,70岁,身份:老红军。

河北省沙河市孟石岗村孟氏家谱:明天启2年(公元1622年)从山东邹县迁来,立祖人孟宏儒、孟宏治(亚圣孟子61代孙),已繁衍至第 78代,350户 1185人,被采访人:孟氏家族第73代孙孟庆菲,85岁,离休教师。

河北省沙河市孟石岗村孟氏家谱:明天启2年(公元1622年)从山东邹县迁来,立祖人孟宏儒、孟宏治(亚圣孟子61代孙),已繁衍至第 78代,350户 1185人,被采访人:孟氏家族第73代孙孟庆菲,85岁,离休教师。

河北省武安市东土山村韩姓家谱: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韩氏四兄弟春、夏、秋、冬四人携妻带子从山西省洪洞县移民至河北省,其中老大韩春定居永年县滩头村,老二韩春定居沙河县河头村,老三韩秋定居武安县东土山村,老四韩冬定居武安县水头村。今已繁衍至第二十四世,135户,600余口人。被采访人:韩氏家族第二十世孙韩春堂,67岁,身份:退休工人。

河北省武安市东土山村韩姓家谱: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韩氏四兄弟春、夏、秋、冬四人携妻带子从山西省洪洞县移民至河北省,其中老大韩春定居永年县滩头村,老二韩春定居沙河县河头村,老三韩秋定居武安县东土山村,老四韩冬定居武安县水头村。今已繁衍至第二十四世,135户,600余口人。被采访人:韩氏家族第二十世孙韩春堂,67岁,身份:退休工人。

东通乐村卢氏家谱:立祖年代及迁来地址不详,今已繁衍至十六世,130户,600人。后与河北省永年县刘营村刘姓家族认为同宗。被采访人:卢春有,卢氏家族第十二世孙,63岁,身份:农民。

东通乐村卢氏家谱:立祖年代及迁来地址不详,今已繁衍至十六世,130户,600人。后与河北省永年县刘营村刘姓家族认为同宗。被采访人:卢春有,卢氏家族第十二世孙,63岁,身份:农民。

固义村李氏家族:明代中期从山西洪洞县迁来立祖,今已繁衍至第二十三世,126户,436人。蜚声中外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武安傩戏《捉黄鬼》世世代代流传在这个家族里。被采访人:李氏家族第19世孙李增旺,62岁,身份:农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固义村李氏家族:明代中期从山西洪洞县迁来立祖,今已繁衍至第二十三世,126户,436人。蜚声中外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武安傩戏《捉黄鬼》世世代代流传在这个家族里。被采访人:李氏家族第19世孙李增旺,62岁,身份:农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琅矿村张氏家谱:明代从张氏哥弟二人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来,哥哥张招与妻陈氏在琅矿村立祖,弟弟到相距20公里的石洞村定居。今已繁衍至二十一世,165户,820人。被采访人,张氏家族第十七世孙张福山,61岁,农民。

琅矿村张氏家谱:明代从张氏哥弟二人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来,哥哥张招与妻陈氏在琅矿村立祖,弟弟到相距20公里的石洞村定居。今已繁衍至二十一世,165户,820人。被采访人,张氏家族第十七世孙张福山,61岁,农民。

东寨子村苗氏家谱: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年),苗氏四兄弟苗刚、苗强、苗志、苗气携妻带子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来,分别在武安县的尖山村、东寨子村、招贤村、康宿村等四个村子定居,其中苗强在东寨子村立祖传承至今已经十九世,410户,1320口人。被采访人:苗氏家族第十五世孙苗红谦,身份:选矿厂老板。

东寨子村苗氏家谱: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年),苗氏四兄弟苗刚、苗强、苗志、苗气携妻带子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来,分别在武安县的尖山村、东寨子村、招贤村、康宿村等四个村子定居,其中苗强在东寨子村立祖传承至今已经十九世,410户,1320口人。被采访人:苗氏家族第十五世孙苗红谦,身份:选矿厂老板。

邑城镇二街村李氏家谱:何时何地迁来不详,口传祖上逃荒要饭到此,至今繁衍八代,1981年9月十二日(农历八月十五日)由六世孙李聚会新建家谱,族内现有十九户,70口人。被采访人:李氏家族六世孙李聚会,男,68岁,身份:退休工人。

邑城镇二街村李氏家谱:何时何地迁来不详,口传祖上逃荒要饭到此,至今繁衍八代,1981年9月十二日(农历八月十五日)由六世孙李聚会新建家谱,族内现有十九户,70口人。被采访人:李氏家族六世孙李聚会,男,68岁,身份:退休工人。

赵南庄村赵氏家谱:明代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来,始祖赵海携妻李氏立祖,今已繁衍至二十五世,185户620人。被采访人:赵树珍,67岁,身份:农民。

赵南庄村赵氏家谱:明代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来,始祖赵海携妻李氏立祖,今已繁衍至二十五世,185户620人。被采访人:赵树珍,67岁,身份:农民。

张家庄村张氏家谱:明代末期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始祖张进朝携妻赵氏立祖,今已繁衍至十七世,180户,720人。被采访人:张氏家族第十五世孙张增顺,57岁,身份:农民。

张家庄村张氏家谱:明代末期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始祖张进朝携妻赵氏立祖,今已繁衍至十七世,180户,720人。被采访人:张氏家族第十五世孙张增顺,57岁,身份:农民。

邑城村陈氏家谱:明代末期从河北省永年县陈窑村移民前来,始祖陈霄吾立祖,今已繁衍至十六世,120户,400人。被采访人:陈氏家族第十一世孙陈吉喜,79岁,身份:农民。

邑城村陈氏家谱:明代末期从河北省永年县陈窑村移民前来,始祖陈霄吾立祖,今已繁衍至十六世,120户,400人。被采访人:陈氏家族第十一世孙陈吉喜,79岁,身份:农民。

河北省武安市邑城镇北常顺村胡氏家谱:祖辈从河北省永年县施庄迁来,年代不详,始祖胡德林立祖,今已繁衍至第十八世,102户,450人。被采访人:胡氏第十五世孙胡正祥,78岁,身份:农民。

河北省武安市邑城镇北常顺村胡氏家谱:祖辈从河北省永年县施庄迁来,年代不详,始祖胡德林立祖,今已繁衍至第十八世,102户,450人。被采访人:胡氏第十五世孙胡正祥,78岁,身份:农民。

徘徊镇夏庄村王增良家谱:明代从山西洪洞迁来,始祖王明立祖,今已经繁衍至二十五世,是总家谱的一个分支谱。被采访人:王氏家族第二十世孙王增良,76岁,身份:农民。

徘徊镇夏庄村王增良家谱:明代从山西洪洞迁来,始祖王明立祖,今已经繁衍至二十五世,是总家谱的一个分支谱。被采访人:王氏家族第二十世孙王增良,76岁,身份:农民。

山东胶州黄家屯黄氏家谱:明永乐年间从山西洪洞迁至胶州,300多年前迁至黄家屯,始祖姓名不详,六世祖黄瑞官至九品侍郎,家谱记载,祖上多人举官,每一辈都出过秀才。今已繁衍至十五世,100多户,400多人。被采访人:黄氏第十代孙黄学友,83岁,身份:农民。

山东胶州黄家屯黄氏家谱:明永乐年间从山西洪洞迁至胶州,300多年前迁至黄家屯,始祖姓名不详,六世祖黄瑞官至九品侍郎,家谱记载,祖上多人举官,每一辈都出过秀才。今已繁衍至十五世,100多户,400多人。被采访人:黄氏第十代孙黄学友,83岁,身份:农民。

山东胶州毛家庄村陆氏家谱:300多年前始祖陆应荣携妻屈氏从本镇大屯村迁来立祖,今已繁衍至十五世,200余户,600余人。被采访人:陆氏第十世孙陆效正,46岁,身份:村支书。

山东胶州毛家庄村陆氏家谱:300多年前始祖陆应荣携妻屈氏从本镇大屯村迁来立祖,今已繁衍至十五世,200余户,600余人。被采访人:陆氏第十世孙陆效正,46岁,身份:村支书。

西马庄村郭氏家谱:元代末年,被官僚贵族强迫服劳役,从山西省洪洞县老鸹村移居到武安县西马庄村。始祖郭太配靖氏立祖,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其曾孙郭资科考获二甲第四名赐进士出身,历明代五朝,官至太子太师,举家为之荣耀,对人被皇封。后人立郭资为一世祖,今已繁衍至第二十五世,400余户,2000余人。被采访人:郭氏家族第十九世孙郭有祥,75岁,身份:农民。

西马庄村郭氏家谱:元代末年,被官僚贵族强迫服劳役,从山西省洪洞县老鸹村移居到武安县西马庄村。始祖郭太配靖氏立祖,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其曾孙郭资科考获二甲第四名赐进士出身,历明代五朝,官至太子太师,举家为之荣耀,对人被皇封。后人立郭资为一世祖,今已繁衍至第二十五世,400余户,2000余人。被采访人:郭氏家族第十九世孙郭有祥,75岁,身份:农民。

山东胶州李哥庄镇冷家庄村叶氏家谱:明朝永乐二年从山西小云南迁来,始祖叶郎在此立祖,今已繁衍至第二十一代,183户,587人。被采访人:叶氏第十六世孙叶守坤,50岁,身份:村支书。

山东胶州李哥庄镇冷家庄村叶氏家谱:明朝永乐二年从山西小云南迁来,始祖叶郎在此立祖,今已繁衍至第二十一代,183户,587人。被采访人:叶氏第十六世孙叶守坤,50岁,身份:村支书。

河北省武安市没口峪村杜氏家谱:明代从山西省洪洞县移民迁来,始祖杜金会妻白氏携二子杜洪、杜兰在此立祖,今已繁衍至十九世,110户,420人。被采访人:杜氏家族第十五世孙杜存太,66岁,身份:农民。

河北省武安市没口峪村杜氏家谱:明代从山西省洪洞县移民迁来,始祖杜金会妻白氏携二子杜洪、杜兰在此立祖,今已繁衍至十九世,110户,420人。被采访人:杜氏家族第十五世孙杜存太,66岁,身份: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