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拣标准高、卸点仅两个,浦东多个街道遭“建筑垃圾围困”

解放日报 2016/10/1901:24 显示图片

原标题:分拣标准高、卸点仅两个,浦东多个街道遭“建筑垃圾围困”

  在浦东陈行公路上的三林垃圾中转站倒一车建筑垃圾,司机往往要排好几个小时。 /晨报记者 张佳琪

在历时5个月的投诉后,因为殷女士的坚持,浦东新区上钢二村小区内堆积的建筑垃圾总算被清理一空,但她没有因此轻松——今后再产生的建筑垃圾该如何处理?

忧虑的又何止殷女士,在上钢街道,其他22个居民区依然被建筑垃圾围困;而在浦东新区,多个街道都在为无法运出的建筑垃圾犯愁。

倒一车垃圾堪比挂专家号

9月29日9时,小雨,垃圾清运公司师傅老黄和他的同事老华,已经在雨中工作了2个小时,他们一早开着铲车,将堆放在德州一村至德州七村各个居民楼下建筑垃圾一袋袋搬至垃圾车上。

此时,8吨容量的垃圾运输车已装满,他们准备发车将这些垃圾运到三林垃圾分流转运中心。

相较于往日,他们这天出发的有些晚了。“希望下雨天排队的垃圾车能稍少一些,给他留些时间再回来运一车。”老黄期盼。

然而,垃圾车一开上陈行公路,老黄就知道,再运一车的可能性不大了,而以前他们一天内可以完成4车的清运。

在三林垃圾分流转运中心的门口,早已排满了蓝色的清运车辆。门卫派给老黄67号。按照前段时间的经验,这个号码意味着老黄要等到下午才能将这车垃圾卸掉。

老黄到达的三林垃圾分流转运中心,是浦东仅有的两座区属建筑垃圾分流转运中心之一。浦东新区12个街道2/3的建筑垃圾必须在该分流转运中心里完成分拣,然后才能再次被转运至末端垃圾处置场所。

在三林垃圾分流转运中心的门口排列的蓝色车队里,除了老黄负责清运的上钢新村街道外,还有南码头、陆家嘴等街道的垃圾清运车。

“运个垃圾,搞得像挂专家门诊。”看到老黄拿回来的号,同行老华嘟囔了一句,然后蜷在座椅上,开始打盹。老黄则将车辆排在队列的尾端,然后熄火,就着淡淡垃圾味,翻看手机。用他的话讲,他是在“浪费青春”。

在三林垃圾分流转运中心,这个让老黄感慨的“浪费青春”的状态,已经持续三个月以上。司机需要排队拿号并经过漫长的等待才能将垃圾倾倒入三林垃圾分流转运中心。倒完一车垃圾,再次运过来的第二车垃圾,需要重新拿号排队。因此,运气最好的垃圾清运车,一天也最多能将两车垃圾倒入中转站。

老黄说,排队时间变长,主要是因为现在转运中心的人不再接收毛垃圾(对建筑垃圾内的除碎石、混凝土块、砖块、瓷砖、碎玻璃等物质以外物质的统称)。转运中心的员工会将包装好的建筑垃圾一袋一袋拆开,将里面混入建筑垃圾的毛垃圾一点点挑出,然后再由清运公司将不合格的垃圾带回去。因此,即使每袋垃圾仅用一分钟的时间挑拣,一辆垃圾车完成倾倒,也需要至少20分钟。

分拣时间的延长意味着分流转运中心日分拣转运量的降低,大量的建筑垃圾和毛垃圾,被滞留在了街道。

16时40分,总算轮到拿到67号的老黄。20分钟后,他这一车成了当天三林垃圾分流转运中心最后一辆倾倒垃圾的车辆,用时整整8个小时。而老黄所使用的8吨垃圾清运车,已是今年清运公司为提升清运速度而特意更换的大车型。也就是说,即使当天排队的全部车辆装载量均达到8吨,三林垃圾分流转运中心,也仅接纳约536吨建筑垃圾。其中,还不乏一些被剔除出来的毛垃圾被重新运回了起点。按照原规划,三林垃圾分流转运中心的日接纳量,应为1100吨至1200吨。

几乎每个居民区都有困惑

长时间滞留在小区内的垃圾,上钢二村的殷女士一家感受颇深。

今年5月至9月,上钢街道在她们小区内设置了用于堆放转运不出去的建筑垃圾的临时堆放点,具体位置就在殷女士母亲家楼下的垃圾箱房前,临时堆放点很快“引”来其他生活垃圾,这些垃圾产生的异味和蚊虫让他们寝食难安。

在向12345等部门投诉了40余次,经过和建筑垃圾数月的斗争后,9月24日,在浦东新区环保局协调下,上钢二村19个点位的建筑垃圾终于被集中清运了。120吨垃圾被15辆8吨容量的垃圾清运车集中清运出居民区。看着成排被清运走的垃圾,殷女士长出了一口气,她身患肺结核90岁高龄的老母亲,终于不用再与蚊虫异味相伴了。

然而,在上钢街道的其它22个居民区里,大小不一的建筑垃圾堆,仍与居民共存。

9月30日清晨,上钢新村街道德州一村居委会工作人员颜先生,一早就蹲守在小区内,等待着垃圾清运车的到来。小区一人行通道前的建筑垃圾堆已有些摇摇欲坠了,他要说服清运公司,把那堆垃圾先清运走。

“小区里面堆建筑垃圾,顶多难看一些。通道附近堆建筑垃圾,万一滑下来伤到人就麻烦了,最近又一直在下雨。”颜先生摇着头说,作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他近来几乎每天都要接到居民的投诉,而他也几乎快把街道相关部门的电话打爆了。

“现在居委会打过来电话,我几乎都不敢接,因为90%肯定是在反映建筑垃圾的问题。”上钢街道管理办陆主任无奈的说,上钢街道每天会产生装修垃圾逾80吨,而两家清运公司每天去三林垃圾分流转运中心排队倾倒,最多只能倾倒4车32吨垃圾。

“为了能够尽量多倾倒一点垃圾,我们的清运工人早上3点半就要起来到各居民区收建筑垃圾,然后赶早去三林垃圾中转站排队。”陆主任说,“结果,5点到了中转站门口,前面排了8辆车。”

后来,清运师傅发现早上3点半起来去垃圾中转站门口排队也没用了。各街道的司机前一天晚上就把垃圾装进车,直接将清运车停在垃圾中转站门口,彻夜排队。

多出来的建筑垃圾和中转站不收的毛垃圾,只能在上钢街道的各个角落里堆积。

记者在上钢街道连续多日走访发现,从上钢一村至上钢八村,几乎每个居民区里都有两到三个大小不等的长期不能清理的建筑垃圾堆。旧沙发、床垫、破旧的抽水马桶和成袋的建筑垃圾被堆积在居民区的角落,让居民不堪忍受。

“你帮着反映反映吧。”在上钢四村,一名老伯指着小区空地上的一堆建筑垃圾说,“已经好几个月了。”

除了上钢街道,记者调查得知,与上钢街道毗邻的周家渡街道也出现了类似的问题,所属上南一村至上南十村,均堆有大小不等无法清运的建筑垃圾堆。小区居民介绍,这些垃圾堆许多已经形成两个月以上。

标准高卸点少,分拣效率低

事实上,由于浦东新区仅有的两家垃圾分流转运中心对垃圾接收的速度减缓,几乎所有浦东新区街道,都遇到了垃圾围困的局面。

按照原规划,除了三林垃圾分流转运中心的日接纳量,应为1100吨至1200吨,浦东的另一家建筑垃圾分流转运中心北蔡中转站的日接纳量应为400至500吨。两家垃圾中转站,一起要完成浦东新区12个街道1600吨的居民装修垃圾分拣转运任务。而近期,三林垃圾分流转运中心的每天接收垃圾量,只能达到原来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少。

部分时候,三林垃圾分流转运中心甚至会直接闭站或直接限制倾倒量。上钢街道管理办陆主任回忆:三林垃圾分流转运中心7月2日、7月11日、8月31日至9月7日都发生过闭站。

“9月初的那段时间甚至时关时开,比如上午9点开,或者下午1点开。”7月11日,三林垃圾分流转运中心还给出了规定,一个清运公司一天只能倾倒一车垃圾。

垃圾分流转运中心的一系列限制倾倒措施,令街道基层干部无所适从,在一则工作报告中,上钢街道工作人员这样写道:“居民反应强烈,不断向‘市民热线’和城市网格化管理平台等渠道投诉反映,但清运末端受阻,使街道无法及时有效回应群众的诉求。”

那么,以三林垃圾分流转运中心为代表的建筑垃圾中转站,为何表现如此异常?记者了解到,上海目前所有的建筑垃圾都存在卸点紧缺的问题。出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为数不多的建筑垃圾卸点对接纳的质量要求很高,除碎石、混凝土块、砖块、瓷砖、碎玻璃等,不允许混杂其他废弃物。这使中转站的分拣难度大大加大。垃圾分拣所需要的人手和空间出现不足。

“完成分拣工作,人手是一个方面,最重要的是需要场地。分拣说白了是摊开作业,被摊开分拣的建筑垃圾,势必要占据中转站大量的空间。另外,被挑拣出来的毛垃圾,也会占掉中转站许多空间。这就使垃圾中转站的存储能力大大被削弱了。”中转站工作人员解释。

记者在垃圾中转站现场看到,在分拣过程中,工人需占据一大块空间,将成袋建筑垃圾倾倒摊开,再将其中的编织袋、木板等材料仔细挑拣出来,而负责清运的公司需要站在一旁等待,将被挑拣出来的毛垃圾带回去。清运司机所等待的时间,实际是建筑垃圾进行初次分拣的时间。如果中转站不要求司机将不合格的垃圾带回去,那么这些无法到达建筑垃圾处置终端的毛垃圾,只能堆放在垃圾分流转运中心之中,无处清运。

在两家垃圾垃圾分流转运中心,如今,尽管已强制要求清运公司工作人员在一旁等待,垃圾分流转运中心内还是积累大量的毛垃圾,这些已被堆成了比人还高的垃圾山,占据了分流转运中心的一大块空间。

毛垃圾成各部门“瓶颈”

浦东新区环保市容局工作人员坦言,如何处理毛垃圾,是令其头疼的问题之一,“建筑垃圾不会是纯粹的石头,里面可能会被混有铝合金废板、砂石材料、编织袋、门窗材料、甚至是装修工人的吃喝拉撒废弃物。这些东西多了,就会成为毛垃圾。垃圾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处理,毛垃圾一直以来成为垃圾处理的一大瓶颈。”

面对堆放在中转站中成山的毛垃圾,北蔡垃圾分流转运中心的工作人员说:“如何处理毛垃圾,我们也在等上级的进一步指示。”

目前,无论是老黄等一线垃圾清运人员,还是清运公司老板,抑或是垃圾分流转运站干部、街道或居委基层干部,他们对该如何处理毛垃圾,都毫无头绪。

“为了能够将毛垃圾运出去,我特意和浦东新区垃圾分类促进办联系,他们允许上钢街道每周运一到两车(约8至16吨)大件生活垃圾(如床垫、沙发等)至北蔡中转站,但是也是杯水车薪。”上钢新村街道管理办陆主任说。

据不完全统计,经过几个月的堆积,上钢新村部分居民区平均已累计了约160吨毛垃圾,这些毛垃圾均被堆放在居民区之中。

为了能让小区里尽量整齐一点,居委会和物业公司每天都将小区里四处堆放的毛垃圾尽量收集在一起,设置一个个建筑垃圾临时堆放点,藏在小区转角处、垃圾箱房侧面、绿化带深处。一些看上去比较规整完好的沙发和座椅,还被保洁人员整理出来,整齐地摆在小区老人经常聚集的树荫下。然而,尽管居委会和物业公司已经想尽办法让这些毛垃圾看上去更“可亲”一点,却掩盖不了这些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桌椅板凳,都是一些被丢弃的废品。

催生

民间开始乱找垃圾出路

迫于居民投诉压力,一些清运公司开始在外面“自寻出路”。在清运师傅之间,一些小的私人垃圾倾倒点位置,被口口相传。

然而,对于清运公司而言,将建筑垃圾倾倒在私人倾倒点,并不是划算的买卖。

业内人士透露,向私人倾倒点倾倒垃圾,行内的平均价格为纯粹建筑垃圾(无毛垃圾或毛垃圾较少)200元至300元每车,毛垃圾600元每车。这笔钱,都要倾倒司机当场现金结账。

“三林这边是不收钱的。私人卸点一车建筑垃圾要收费200至300元,一车毛垃圾要收费600元。这些钱都是我自行付的。有时候居民投诉的太厉害了,或者那垃圾实在是堵了门,我们咬咬牙,也就倒了”,某清运公司老板说。

除了需要支付私人卸点的费用之外,清运公司以及其员工,还要承担高额的违法成本,“像我们的车上都装了GPS,每天清运的路线都被定好了。一旦被城管、协管或交警发现我们偏离了路线,就要挨罚。”老黄向记者出示了一份司机之间广为流传的视频:一辆违规的垃圾清运车被执法部门抓住,几名负责清运的司机抱头跪在地上。

然而,尽管要承担高额的违法成本,随着投诉压力的增大,清运公司在私人卸点倾倒的行为却越来越多:建筑垃圾被拉出小区,堆放至某临时堆点,等待再次清运;而毛垃圾则被成百吨的被花钱送入私人垃圾堆场。

晨报记者找到了藏匿在浦东某工地旁和某村子里的两处规模不等的私人垃圾堆场。这些私人垃圾堆场被设置在正在拆迁的区域或人烟稀少的村落,垃圾场内,比人还高的垃圾堆连绵不绝,这些垃圾均以毛垃圾为主,垃圾场山上,一些人弯着腰,对垃圾进行分拣。两处私人堆场内,均停有多辆大型货运车。

分拣成本过高制约资源化之路

为了解决建筑垃圾出路问题,上海市政府做出了很多努力。其中,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处理方案中,包括将建筑垃圾回收用于垫高路面、制造铺路石等。然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前提是建筑垃圾必须被分拣至合乎资源化利用标准。而高质量的分拣,离不开人的参与。这就使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成本,急剧增高。

建筑垃圾分拣造成的高额人力成本,也使由建筑垃圾资源化生产的产品,和同类产品相比,在市场上不具有竞争优势。

“如果想要把建筑垃圾资源化这条路走通,国家要出台相应的扶植政策,为建筑垃圾回收再生产出的产品进入市场,也需要准入支撑,才能形成规模化效应。”相关专家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