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B/C型传奇:保留453蒸汽轮机的巨大战略意义
- T大
同借鉴苏联驱逐舰研制国产驱逐舰一样,中国453型蒸汽轮机仿制自56型驱逐舰的TB-8型蒸汽轮机。(现代舰船供图)
051B/C型驱逐舰传奇(二)
酝酿:从453B到051B
根据郑明将军的回忆,在1985年视察大连造船厂并作出保留453型蒸汽轮机生产线的决定时,刘华清将军的主要考虑是——如果未来的驱逐舰都不采用蒸汽轮机,那么这条生产线就要中断,并将影响到整个造船工业产业链。由此也衍生出有关051B型建造缘由的一种主流说法,即中国海军之所以要开工建造这款采用蒸汽轮机动力的驱逐舰,其主要考虑便是为了保障453型蒸汽轮机的生产能力和后续发展。而在评判这种说法的合理性之前,我们先需要解答另一个问题,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海军是否有继续以蒸汽轮机继续作为驱逐舰主动力的打算?
答案是否定的,早在1980年启动中英合作的051S项目时,中国海军就已尝试过从英方同步引进燃气轮机以支持规划中的下一代驱逐舰计划。事实上,在中国军队中从不缺乏各种先进军事技术的追随者,早在上世纪60、70年代,中国海军就两度提出过在037型猎潜艇上换装燃气轮机的改造计划,但均因配装的401、404型燃气轮机技术不过关而半途夭折。此后,中国海军又先后在几个驱护舰规划中提出装备燃气轮机的构想,尽管几个规划最后都在图纸阶段戛然而止,但海军内部在下一代主战舰艇的动力选择上却已初步形成共识——燃气轮机或柴-燃联合动力系统,并最终通过整机进口的方式在052项目上得以实现。
换言之,当刘华清将军决定保留并改进453型蒸汽轮机时,中国海军实际上已经不再考虑继续将其作为新一代驱逐舰的动力选择。而一个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中国海军保留453型蒸汽轮机的理由究竟是什么?一种说法是,453型蒸汽轮机的后续改造和随后启动的051B项目,是中国海军为052项目发展受阻而准备的后招。
笔者一度也曾是这一说法的信奉者,但仔细推敲后,却可以发现这种说法的可靠性有待商榷——首先,如前所述,以上世纪80年代中国的军费状况,根本不足以支持海军同时开发两个功能重叠的驱逐舰项目;其次,也是更重要的一点是,以中国当时的国际环境和与西方军事合作的密切程度,几乎看不到052项目有任何夭折的可能。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在与西方的军事技术合作中享受的是“北约第十六个同盟国”的特殊待遇,也正是得益于多个西方公司不遗余力的技术支持,才使得80年代中期启动的052项目在1989年便顺利铺下了军决策层具备未卜先知的能力,否则很难让人相信他们会在经费左支右绌,且052项目进展顺利的前提下还坚持同步推进一个整体技术水平还逊于052的新驱逐舰计划。
图为“瓦良格”号航母蒸汽轮机锅炉安装现场。中国购入“瓦”舰后,保持蒸汽轮机能力的价值终于实现。(现代舰船供图)
而在排除了453型蒸汽轮机生产线是专为051B,或者说是下一代驱逐舰而保留的可能性后。我们不妨思考另一种可能,453型蒸汽轮机及其改进型号的可装备对象,是否只有051B?的确,这款由原苏联56型驱逐舰上装备的TB-8型蒸汽轮机仿制而来的国产汽轮机组自1974年定型后,就一直作为051型驱逐舰的主动力而存在。但作为当时中国唯一成熟的大功率舰用动力,453型的潜在配装对象却不仅仅是051!
郑明将军曾在访谈中提到,保留453型蒸汽轮机生产线的另一个理由是——这套蒸汽动力系统不仅驱逐舰能用,核潜艇上也是相似的蒸汽动力系统,453型蒸汽轮机与091型上的汽轮机组均是由中船重工703所研制完成。而这二者之间的关联其实也很好理解,受制于薄弱的工业基础,中国军工部门在装备研发中长期以来都是“有什么用什么”权宜行事,当091型核潜艇开始研制时,国内唯一有一定基础的汽轮机组便是453型,因此军工部门以453型为基础来开发核潜艇用的汽轮机组也就显得顺理成章,或许也是唯一选择。
郑明将军的这一说法也部分解释了海军在为下一代驱逐舰选择柴-燃动力后仍继续保留蒸汽轮机生产线的缘由。而如果我们沿着453型潜在配装对象的方向继续延伸,也许还可以挖掘出更深层次的解释,需要说明的是,这仅仅是笔者个人的一种揣测,一家之言,仅供参考——1987年3月31日,刘华清将军向总部机关汇报了关于海军装备规划中的两大问题:一是航母、一是核潜艇。并再一次提出了海军航母发展的时间表,即“七五”开始论证,“八五”搞研究,对平台和飞机的关键课题进行预研,2000年视情况上型号。
“现代”级也采用了蒸汽轮机,而且与“瓦良格”号采用了相同型号。(现代舰船供图)
这并不是刘华清第一次提出发展航空母舰,早在1970年,他便曾受命组织过对航空母舰的专题论证。在1982年就任海军司令员后,他便开始着手组织对航空母舰的预研工作,对航母的执着贯穿了刘华清海军生涯的始终。以至于2012年中国海军的第一艘航母“辽宁”号服役时,民间便已传出,海军之所以将“辽宁”舰的舷号选定为“16”,便是以这种形式,向这位出生于1916年,并在“辽宁”舰服役前夜离世的“中国海军现代化建设之父”致以最高的敬意。
言归正传,让我们回到刘华清将军1987年提出的航母时间表,按照这一时间表,海军应在“七五”期间,即1986-1990年间,完成航母的论证工作。而这或许从另一个层面解释了刘华清将军对于453型蒸汽轮机的坚持——在类似英国MT30的大功率燃气轮机问世前,大功率蒸汽轮机一直是大中型常规航母动力系统的不二之选。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海上自卫队在上世纪60年代谋划其“二次防”轻型航母时,所选择的动力便是同期建造的“天津风”级驱逐舰上应用的石川岛大功率蒸汽轮机。
而这种可能性似乎也能从453型的后续改造中得到部分验证,“八五”期间,中船重工703所完成了453B型蒸汽轮机及配套的新型锅炉、动力监控系统和传动装置的开发工作。与453基本型相比,453B型最大的进步便是单机功率由36000马力增加到了47000马力,甚至已经超过了原苏联1143型航母上应用的蒸汽轮机的单机功率(45000马力)。需要特别指出的是,453B型的研制工作系于“八五”期间完成,恰恰与刘华清将军提出的航母建设“‘八五’搞研究”相吻合。而在453B型的研制工作稳步推进的同时,中国海军以051后续改进型的名义启动了051B项目,以为453B型的实际使用提供必要的装舰平台。(待续 文/徐辉)
本文为现代舰船供凤凰军事稿件,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