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家称存在外星生物 适宜星球多达数百万
- T大
原标题:天文学家称存在外星生物 适宜星球多达数百万
中国网5月19日讯 据西班牙《世界报》网站5月17日报道,外太空是否存在除了我们以外的其他生物?这个在人类历史上由来已久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一个绝对的答案,天文学家和生物学家们给出的猜想亦是众说纷纭。然而就在近日,一位名叫马丁·里斯(Martin Rees)的天文学家在一次电视访谈节目中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他明确指出:外星生物必然存在,而且能够孕育外星生物的星球多达数百万个。
马丁出生在英国的约克(York)地区,如今已经有72岁高龄,他为人类在航天领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马丁也被认为是天文学领域的“大师级”人物,他的任何言论都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曾经与著名天体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共事,一同研究黑洞的秘密。
据了解,马丁在节目中曾表示,事实上人类目前对于生命体的认知程度还是相当低的,虽然一般的高中生都知道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并清楚地了解生命是由精细胞和卵细胞相结合形成的,对于受精卵如何发育成胎儿的过程我们也是耳熟能详,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已经完全了解生命的形成了,我们所了解的只不过是生命的生长过程,那么它最初的起源在哪里呢?地球上的第一个生命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对于这些问题,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科学家能给出准确的答复,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那么想要探究外星生命的存在就是一个很难解决的课题。但是据马丁本人透露,他和他的研究团队已经针对该问题做出了很多合理的假设,估计会在未来的10年内有重大突破,他甚至还预言,最初的生命体或许并不是在地球上生成的。
此外,马丁的支持者也补充说道:“大约在20年前,由于各项科学技术还非常不发达,因此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程度还相对较低,但是现在就不同了,仅在近几年内,我们就达到了一个之前20年内都无法触及的知识水平。”据他们给出的研究数据来看,目前在仅银河系内外,就有多达数百万颗星球有孕育生命的可能性,它们的大部分特点都与地球相似,比如自转周期,体积,质量,表面温度,土壤成分等,只要能够满足这些特点,理论上来讲就可以形成生命体。
马丁强调说:“虽然我们并不能保证这些生命体的形式一定会像人类这样如此完整,但是即使是一个单细胞生物也可被算作生命体,任何微小的线索都可以为人类的研究带来巨大的参考价值,当然或许他们会比我们更加进化,聪明,那我们反而会变成他们的试验体也说不定。”虽然现在的科技已经十分发达了,但是还存在很大的上升空间,对于那些距离地球非常远的星体,我们只能通过人造卫星发回的图像进行间接观测,如果多年以后人类又造出了更高级别的望远镜,那我们的观测工作就会变得轻松许多。
在此之前,马丁也曾经做过大胆的假设,他认为地球并不是生命最初的发源地,他解释说:“所有的恒星都会变成红巨星(Gigante Rojo,所谓的红巨星是指当一颗恒星度过它漫长的青壮年期——主序星阶段,步入老年期时,它就会变为一颗红巨星,红巨星的体积非常庞大,带有大量光和热,会吞噬周围的其他星体),只不过不同恒星受到自身特性的影响,变为红巨星的周期也有所不同,太阳还有6000亿年就会变为红巨星,假设6000亿年以后地球还存在的话,由太阳变成的红巨星也会吞噬地球,到那个时候,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会毁灭,届时,就会有一小部分存活下来的生命体,被‘放逐’到宇宙各地,而在这些幸存者中,如果有生命被恰好‘放逐’到一个适宜生命繁殖的地方,那么新的生命就会从那里开始,就像多年以前的第一个生命体在地球上扎根一样。”因此,既然地球以后必然将会遭遇这样的命运,那么我们也有理由认为,或许地球上的生命也是以同样的方法生成的。
马丁·里斯于50岁那年从欧洲航天局退休,但是他并没有选择放弃天文学,而是继续带着自己的科研团队探索宇宙深处的奥秘,此外他还在英国皇家天文学院(Astrónomo Real de Reino Unido)担任教授一职,同时也是剑桥大学(Universidad de Cambridge)的名誉教授,尽管如此,马丁一直教导自己的学生:“科学领域没有所谓的绝对,因此我们一定要谦虚,认识到人类有多么的渺小,有很多事物或许是我们永远也无法理解的,就好像一只猴子永远不可能学会量子学理论一样。”在剑桥大学的演讲中,马丁说道:“我们要知道,‘未来’永远比‘历史’要长,所以我们‘未知的东西’也永远比我们‘已知的东西’要多,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探索,探索,再探索。”
实习编译:闫大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