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生活会中的“高频词”脾气大、享特权与边批边哭
- T大
原标题:民主生活会中的“高频词”脾气大、享特权与边批边哭
近日福建宁德民主生活会上,一名女干部发言时禁不住哽咽起来
“慰问困难户是被安排的”、“县长患上书记依赖症”、“衣服不是名牌不想穿”……各地召开的民主生活会虽然暴露的问题各异,但梳理近期媒体报道可以发现,官员们自我批评和被批评通病主要包括“形式主义”、“追求政绩观”、“特权思想”、“脾气太大”、“老好人”等问题,与此同时,在会场上,还有不少官员“边检讨边哭”。
记者高家涛
“慰问困难户,我明知是被安排的”
“自己工作安排布置多,实地调查现场解决少,‘盲目射门’多,‘破网得分’少”。
——陕西高陵县县委书记杨晓东
“慰问困难户时,我明知道是被安排的,看的是关系户和重点户,嘴上说要改进,但没有实质性行动。”
在民主生活会上,浙江金华市委书记徐加爱如是自我批评。
盘点各地民主生活会,形式主义成为被提及最多的“高频词”——几乎在所有公开报道中,各地官员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都有相关表述,金华市委书记的自我批评则是其中典型。
6月30日,温州市委常委专题民主生活会上,有人这样检讨:“去年,我参加各级各类工作会议180多次,对各类材料作出批示1300多件,过多过滥,存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
在桂林,市委书记刘君也自我检讨:深入一线、深入基层的时间还是相对不足,不打招呼的调研更少。
陕西高陵县县委书记杨晓东在自我批评中也表示,“自己工作安排布置多,实地调查现场解决少,‘盲目射门’多,‘破网得分’少”。
在相互批评环节,批评对方“重形式、轻实际”也屡屡出现。比如在温州,有常委班子成员批评别人,“你的形式主义问题比较突出,工作中评比、达标、表彰太多。有一次你分管的表彰活动,表彰人数过多,在场的几乎人人有奖。”
云南武定县县长周志远也被炮轰“走马观花、官僚主义”,有人批评他说,“你下乡进村指导工作不扎实,比如2013年下乡,开了半小时短会你就走了,有的基层干部问,听说领导来了,怎么没见到人?”
五星酒店老板认识我,感觉很有面子
“出差基本上是坐飞机,很少坐火车、汽车,在医院看病从不排队,住院也是住有专人看护的VIP病房。家里灯坏了,水管不通,直接给机关事务局打电话派人修。”
——湖北恩施市长李国庆
形式主义之外,特权思想也在各地民主生活会上屡屡出现。
在海口,有市委常委称,“我存在‘接待就是生产力’的错误思想,有时喝好酒,吃高档菜肴,这样才觉得有面子。”
湖北恩施市长李国庆也自我批评:“出差基本上是坐飞机,很少坐火车、汽车,在医院看病从不排队,住院也是住有专人看护的VIP病房。家里灯坏了,水管不通,直接给机关事务局打电话派人修。”
哈尔滨市长宋希斌称,自己随着职位的升迁,习惯于高高在上,习惯于主观臆断,习惯于到处讲话作指示,养成了一种官僚主义习气。
河南兰考县长周辰良则检讨自己:出差一般宾馆不想住,公交、地铁不想搭,衣服不是名牌不想穿。
兰考县委宣传部部长李金光也批评自己称:过去分管招商,开封五星级饭店一周去几次,老板服务员见了我都打招呼,感觉很有面子……
与自我批评“注重享受”之外,在相互批评中,针对“特权思想”的批评,更多的集中在“脾气大”方面。
如前文所述吉林农安县委书记被县长批评,“你当了一把手,脾气也大涨,影响班子民主。”
在山东蒙阴,常委们也向县委书记朱开国“开炮”,县长王皓玉说:“朱开国同志有时过于霸气,爱发无名火,有的基层同志回去考虑几天都不知道犯了什么错误。”
朱开国在自我批评中则表示,“我过分注重自己的领导权威,有时把统揽、统筹变成了包揽、独揽。”
广西上林县,有常委批评县委书记韦志鹏,“你家长作风严重”。这导致的是县长决定不了事,这从其他常委对上林县长蓝宗耿的批评中能看到,“不敢担当,不敢拍板,议而不决,有‘书记依赖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