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察兵,骁勇善战见担当

2014-08-09 04:43 解放军报
  • T大

原标题:侦察兵,骁勇善战见担当

“来无影、去无踪,如闪电、似轻风,单枪匹马闯敌阵,捕捉俘虏探敌情!”每当耳畔传来《侦察兵之歌》激昂的旋律,总让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侦察兵的主要任务是渗透至敌后,在战斗发起前查清敌军动态、判明敌军事目标的位置,为己方火炮及空中打击提供详实的地理坐标和破坏情况等,是指挥员的“眼睛”和“耳朵”。

随着战争高技术化程度的日趋加剧,战场侦察手段和方式愈加灵活多样,这要求侦察兵在具备“水深千尺能泅渡,山高万丈敢攀登”等基本体能、技能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未来战场新特点、新趋势,掌握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新知识、新本领。今天本版推出的几位侦察兵,聚焦能打仗、打胜仗,用青春、热血和汗水谱写新时期的侦察兵之歌。敬请关注!

济南军区某特战旅四连班长阿西木呷——

“彝族雄鹰”振翅泰山之巅

■田洪磊 酒瑞宝 本报特约记者 陶连鹏

精武星路:阿西木呷,彝族,四川凉山人,1986年5月出生,2005年12月入伍,先后参加中印尼特种部队反恐联训、全军特战比武等重大活动,被评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荣立一等功1次、三等功3次。

7月的天气好似娃娃的脸,说变就变。刚刚还是艳阳高照,转眼间就大雨倾盆。

泰山南麓,济南军区某特战旅四连班长阿西木呷正带领全班进行特种侦察训练。面对如注暴雨,有人提议暂避休息。

“难道只有晴天才打仗?”阿西木呷对战场有自己的理解。在他的带动下,战士们继续翻越、攀登、滑降……雨中,大伙的动作威猛如常。

入伍9年来,阿西木呷从一名彝族青年成长为一名特战尖兵,源于他对训练极致的追求。体能训练,他几乎每天1个10公里武装越野,500个俯卧撑,500个仰卧起坐;狙击训练,他孤身在野外陌生环境中潜伏3昼夜;攀登训练,沉重的装具外他又加挂1把自动步枪……

“伞兵天生就是被包围的,要完成敌后侦察渗透任务,不仅要跳得准、跳得好,更要有充沛的体能和顽强的战斗意志。”第一次参加伞降实跳,营长王波讲的这句话被阿西木呷一直牢记在心中。

一次攀岩训练,场地是一处高30米、坡度近90度的悬崖。阿西木呷背着25公斤的战斗装具,爬到一半时,脚下一滑,身体贴着崖壁迅速下落,幸好他又抓住一块凸起的石头才稳住身体,可手、肘、膝盖却都被磨破。队友要拉他上去,他摇摇头说:“没事。”强忍着剧痛,他抠着岩石缝一点点往上挪,鲜血在岩石上留下一串暗红的印迹。

和平年代,比武场就是战场。

去年3月,全军特战比武集训,阿西木呷成为军区代表队的种子选手。训练日志上留下这样一组数据:他每天超负荷训练10小时以上,每次定向越野时全副武装负重40公斤。70天里,他越野距离达1200余公里。

回忆起那段日子,队友们印象深刻:“每天晚上躺在床上,肌肉都会不由自主地抖动。”

比武开始后,阿西木呷与战友们先后摘取携装定点跳伞、目标侦察和报知课目两枚金牌。

40公里定向越野是最后一项比赛内容。参赛队员除了要背负30多公斤的装具,每个小分队还要携带一部20多公斤重的榴弹发射器。有人提议把它分解开,一人背一个部件。

“分解开来不符合实战要求,我一个人背吧!”阿西木呷主动请缨。越过出发地线,他们一路奔袭20公里,背上的榴弹发射器越来越沉,阿西木呷呼吸也越来越重。队友提出轮流背发射器,他却头也不回地说:“来回交换浪费时间,我能行!”

快30公里了,榴弹发射器与后背不断摩擦,把皮都磨破了,血粘在衣服上,阿西木呷紧咬牙关,却脚步不停。最终,他们夺得该课目第二名,并以综合成绩获伞降渗透课题总分第一。

精兵礼赞

胸怀报国志,执着手中枪。阿西木呷,你矢志强军流血流汗,书写了一名彝族战士精武强能的青春履历,彰显着中国特种兵的豪情与血性。

外长山要塞区某船运大队侦察营代理排长郑奎鹏——

“两栖精兵”砺刃黄海前哨

■本报特约记者 李祥辉 通讯员 王凤明

精武星路:郑奎鹏,河南商丘人,1980年7月出生,1998年12月入伍, 先后被评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和沈阳军区“特战精兵”,荣立一等功1次、三等功2次。

在外长山要塞区,说起某船运大队侦察营代理排长郑奎鹏“单腿武装泅渡300米夺冠”的故事,至今仍让战友们津津乐道。

去年秋,沈阳军区侦察兵比武选拔赛在长春打响。面对来自全区的50多名侦察尖子,郑奎鹏暗下决心:全力以赴,誓争第一!在比武前期的各项课目中,他一路领先。

“砰!”伴着清脆的发令枪响,1000米武装泅渡开始,身负35公斤装具的选手们纷纷跃入温度仅有几摄氏度的湖水中。透过飞溅的水花,只见郑奎鹏双臂犹如船之双桨,划水动作协调有力,很快将其他选手甩在后面。

没曾想,游到700米距离时,意外发生了!郑奎鹏右小腿突然抽筋,怎么也伸展不开,疼得他把嘴唇都咬出了血。

“放弃就意味着投降!”郑奎鹏强忍疼痛,蜷缩起右腿,用双臂拼命划水,并摆动左腿尽力保持身体平衡。50米、10米……凭借顽强的毅力和过硬的实力,郑奎鹏率先游到岸边。他单腿跳过终点线,旋即倒在了地上。

“郑奎鹏,第一名!”现场几乎所有人都为他鼓掌欢呼。闻知此事,辽宁省军区主要领导当即赋诗一首:“激流勇进弄潮头,何惧潭水彻骨凉?身有恙,念如钢,千难万险付一笑,战士心中有战场!”给予郑奎鹏高度肯定。

参加比武,奋勇争先;对待战友,生死相依。2010年8月,上级组织侦察兵陌生海域潜水训练,两人一组。

与郑奎鹏同组的上等兵张世方潜到水下约10米处时,由于海水浑浊,水下能见度不足2米,他不慎闯入被激流冲来的养殖笼里。因为心里极度紧张,小张越使劲挣扎,双腿被笼子上的绳子缠得越紧。更糟糕的是,随着吸氧量的骤增,小张氧气瓶内的氧气很快消耗殆尽。

看到战友命悬一线,郑奎鹏毫不犹豫地冲进笼子,摘下自己的呼吸器塞到小张口中。

时间一秒一秒流逝,氧气越来越少。紧急时刻,郑奎鹏冷静地掏出随身携带的匕首,奋力割断缠在小张身上的绳子。在郑奎鹏的不懈努力下,两人成功脱险,上演了一场现实版的“绝地逃生”活剧。

从军16载,郑奎鹏先后20多次参加军区、省军区组织的各类军事比武,10余次夺冠,并连续11年担任要塞区两栖侦察专业教员,培养出500多名侦察专业骨干。如今,这些“两栖精兵”都成为黄海前哨一柄柄闪亮的海防尖刀,护卫着祖国海疆……

精兵礼赞

纵横陆地岛礁,叱咤碧海深潭。郑奎鹏,你眼中有敌情、肩上有使命,逢敌敢亮剑,遇险仍向前,不愧为精武强军的“领头雁”。

广西军区某边防团特务连侦察排中士熊三三——

“拼命三郎”书写精武传奇

■本报记者 陈典宏 通讯员 蔡 炎

精武星路:熊三三,四川泸州人,1987年9月出生,2006年12月入伍,多次参加各类军事比武竞赛和边防执勤活动,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

《水浒传》里,“拼命三郎”石秀武艺高强,作战勇猛。今天,广西军区某边防团特务连侦察排中士熊三三,训练场上总有一股子不要命的拼劲,加上名字里有两个“三”字,战友们便送他雅号“拼命三郎”。

著名作家冰心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官兵们知道,如果用这句话来形容熊三三的精武之路,是那么的恰当。

刚到侦察排,熊三三接连碰到几个“下马威”:散打对抗,班长几下子就把他摔个鼻青脸肿;速度训练,他成了战友眼中的“蜗牛”……

此后,负重武装越野训练,战友们按标准携带25公斤的装具,熊三三却悄悄多加了5公斤的沙袋;指力腕力训练,别人抓两三公斤重的砖头,他找来两个圆不溜秋、比砖头还重的鹅卵石;别人一天马步推砖几百下,他不到1000次不罢休。

几天后,大腿痛得上厕所都蹲不下去,吃饭拿筷子都费力,但熊三三没有退缩,强度只增不减。几个月下来,他身上青一块紫一块,有的地方贴满了止痛膏。团政委彭建忠看到后,心疼之中满是赞许:“这小子还真是块侦察兵的料!”

“训练不拼命,打仗就丢命!”凭着这种信念,熊三三练就了一身侦察硬功,很快就能在巡逻执勤中独当一面。

去年夏天,熊三三一路过关斩将,获得代表广州军区参加全军特战比武竞赛集训的资格。

“为侦察兵的荣耀而战!”熊三三带着战友们的期望来到集训队。一次野外生存训练中,突遇大风暴雨来袭,有人建议提前收队。熊三三却坚持按原计划训练。

一天、两天、三天过去,指挥员没有接到呼救信号,其他战友都为熊三三捏一把汗。那几天,时而瓢泼大雨,时而电闪雷鸣,熊三三硬是凭着意志在陌生复杂的丛林中,与大自然对抗了一个星期。归队后,看到战友关爱的目光,身体极度虚弱的他却爽朗地笑了:“我又一次战胜了自己,离能打仗又近了一步。”

比武那天,群雄列阵。熊三三从容走上赛场,一如他平日的训练。作为城市反恐作战侦察小组的组长,熊三三带领队友勇夺城市反恐作战课题第三名,以及搜索课目第二名。

载誉归来,战友们都为熊三三高兴,部队也为他请功。他却一如既往地投入训练。他说:“掌声和花环只属于过去,战士就应该回归战士的岗位。”

精兵礼赞

训练不拼命,打仗会丢命。熊三三,你用朴素执着的信念,演绎精武强军的传奇:打赢不分职务高低、没有岗位之别,能打仗、打胜仗需要人人勇当“拼命三郎”。

武警八六三○部队侦察连原连长王志强——

侦察训练开拓创意空间

■本报记者 刘彦军 通讯员 高 东

精武星路:王志强,河北邯郸人,1979年11月出生,1997年12月入伍,当选第16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先后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3次、三等功3次。

一个人对一件事痴迷的时候,常常会有一些超乎寻常的举动。

那年,某国一城市影剧院遭暴恐分子袭击。这本是来自异国他乡的一条新闻,却引发了武警8630部队侦察连时任连长王志强的许多联想:假如我们的地铁口、居民小区发生类似情况,侦察兵该如何在第一时间查明情况?

“同志们,礼堂发生劫持人质案,人质数量不清,嫌犯位置不明,上级命令我们迅速出动!”

这是王志强依托部队礼堂进行的一次解救人质模拟侦察训练。只见礼堂的下水道、天窗、雨漏管等处很快闪现侦察兵的身影,摄像头、软管窥镜等“十八般武艺”全部启用。

侦察兵为什么被嫌犯发现?侦察的人质数量为啥出错?训练结束讲评时,王志强组织大家反思侦察行动中暴露的诸如此类问题。这次尝试让王志强认定,处突侦察训练不能局限在操场上。于是,他的目光瞄向了火车站、环城快速路上的大型立交桥……这些地方,成了他砥砺侦察尖兵的课堂。

其实,早在王志强刚担任侦察连长时就锁定了这一目标:处置突发事件的侦察训练。但处突侦察,既没有现成的教材,也没有可借鉴的模式,只能自己摸索。

新任指导员王世秋报到时,看到王志强组织部队在训练场上爬来爬去,一问才知道这是为练习楼房雨漏管攀爬做准备。王志强给连队官兵每人发了一张驻地城市地图,训练场上、政治理论教育课间隙,他经常会出这样的考题:海河上有几座立交桥,大光明影院离连队有多远?这些潜移默化的训练手段,打牢了连队侦察兵的素质根基。

一次,上级通报称几名邪教分子要组织活动,王志强带领官兵前去侦察和处置。平时训练的招法用上了,各种信息情报尽在掌握之中,对方成员刚一露头,就被他们妥善处置。

当地公安机关知道了该部有个厉害的侦察连长。有一年,一个工地的建筑材料连连被盗,公安机关请王连长给予侦察上的“火力支援”。王志强认为这也是实战化练兵的好机会,报请部队领导同意后,便组织侦察班战士秘密行动。

一天凌晨3时,这个盗窃团伙刚一露头准备再次行窃,就被等候多时的官兵和公安民警一网打尽。

前不久,王连长被破格提升为营长,他的研究资料、工具、模具等装了满满一箱子。他说:“这些宝贝今后还用得着。”

精兵礼赞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王志强,你居安思危,潜心探索擒敌报国本领,让人们看到了忠诚卫士心中的忧患和肩上的担当。

四川甘孜军分区独立营侦察排班长周金龙——

康巴高原演绎士兵突击

■徐 勇 邓 波 本报特约记者 赖 兵

精武星路:周金龙,山东安丘人,1989年8月出生,2008年12月入伍,获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一等奖,被成都军区评为“爱军精武标兵”,荣立二等功1次。

“挑战极限、突破自我是侦察兵的本色与追求。”八一前夕,记者来到甘孜军分区独立营采访,刚走上该部高寒山地障碍场,就见侦察排班长周金龙一边寻找障碍物的最佳起跳点,一边给全班作示范。

在氧气都吸不饱的高原上,训练成绩每提高一分,付出的艰辛都超乎常人想象。

新兵下连后,周金龙从川西平原来到海拔3000多米的康巴高原。首次参加越野训练,他刚跑了几百米就觉得心脏似乎要跳出胸腔。

“咋能一开始就猛跑猛冲,训练注意事项都忘了吧!”面对老兵的提醒,不服输的周金龙暗暗较起了劲。他一边适应高原气候,一边缝制了两个沙袋,每天利用午休或晚饭后时间围着营区加练。周末,他就到营区对面的山坡上,反复冲刺,直到累得瘫倒在地。侦察兵选拔时,周金龙以优异成绩顺利入选。

然而,高兴劲还没过去,周金龙又面临新挑战:专业训练时,自认为射击成绩不错的周金龙,在多能射击中10发子弹只有4发上靶。

别人能行,自己就能行。枪口处吊水壶、放弹壳,周金龙为提高射击精度,在苦练基本功的同时,虚心向老兵们请教射击要领。再次考核时,他的精度射击和速度射击都名列前茅。周金龙很快成长为一名素质全面过硬的“侦察尖刀”。

2011年10月,周金龙带领全班参加军区专攻技能考核,为所在侦察排夺得军区侦察专业队属分队第一。2012年参加军区“爱军精武”比赛,他又取得总评第2名。

今年初,军分区组织对抗比武,周金龙带队前出侦察“敌”指挥所位置。

天寒地冻,呵气成霜,他们翻山越岭、过河涉滩,长途急行军30多公里,巧妙避过重重暗哨,悄然抵近“敌”指挥所并做好突袭准备。然而,周金龙透过望远镜发现“敌”指挥所虽守卫森严,却无人员进出。于是,他判断这是一个假目标,随即果断下达撤退的命令。经过又一番侦察,终于在一个半地下工事内发现真正的指挥所,当即报告上级并呼唤火力覆盖。

精兵礼赞

矢志精武,奋勇当先。周金龙,你百折不挠,一路挑战极限,在演兵场放飞青春梦想,将侦察兵的信念追求镌刻在康巴高原。

图片自上而下为:阿西木呷、郑奎鹏、熊三三、王志强、周金龙。

本版照片由袁帅、马登刚、蔡炎、邓波等摄 制图:田洪磊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释放进入手凤首页

手机凤凰网 i.if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