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大事从来“不要脸”
- T大
原标题:干大事从来“不要脸”
日期:[2014-11-21] 版次:[C18] 版名:[商业地产·专题] 字体:【大中小】
树要皮,人要脸。中国人最好面子,为了维护面子,撒谎,掩饰,甚至付出生命的例子并不鲜见。在知名民营企业家严介和看来,干大事的人从来“不要脸”,脸皮可以撕下来扔到地上,踹几脚,扬长而去,不屑一顾。因为发展与成功比面子更尊贵,适当地“不要脸”是能屈能伸、柔韧圆通的生存智慧。真正爱面子的人,要知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道理,才能在最后挽留面子。
今天严介和先生为我们分享的心得是:干大事从来“不要脸”。
什么是脸面?我们干大事的从来“不要脸”,脸皮可以撕下来扔到地上,踹几脚,扬长而去,不屑一顾。
“面子”即自尊心,或者说对“别人眼里的我”的在乎。倘若地球只有一个人,他就无所谓“面子”,只要有了第二个人,“面子”就会出现。所以“面子”属于个人与群体关系的一种现象。但“面子”细究起来,是个很复杂的问题。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里有一段对面子惟妙惟肖的描述:一个穷文化人到烧饼铺吃烧饼,本来肚子里饿得咕咕直叫唤,却要装作“正餐”吃毕来此小尝的样子,买一个烧饼坐在那慢慢享用。烧饼吃完了却发现烧饼上沾的芝麻有些许遗落在桌上,想要捡起来吃又怕别人看见笑话,于是假作写字状,将手指蘸了唾液在桌面上划来划去,把桌面上的芝麻一点点尽收口中。可又发现尚有几粒掉到桌缝里,于是又作欲写某一字却突然想不起状,以手挠头良久,恍然悟出,咣一拳砸在桌面上,将桌缝里的芝麻全数震出,再口蘸唾液书写之,将最后残余的芝麻也消灭了。
可见,面子对于这个文人有多重要。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过分在意面子是一种不理性的行为,是一种浪费资源与机会的愚蠢。重读历史,再看现实,我们不难发现,无论古今,凡是有所成就者都是能够很好掌控面子的人。他们懂得如何适时地掌控面子,而不是被面子掌控。
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在当时冷兵器时代,人们崇尚血气之勇,信奉“士可杀,不可辱”的信条,而韩信竟能忍之,并反其道而为之——“士可辱,不可杀”。从此间足可窥见韩信的过人之处,不愿置身于无谓的小是小非中。
当代各领域独领风骚的企业家们,如史玉柱、马云、陈天桥,他们都是超级富豪,但这些创业者们是怎样成为超级富豪的?他们在成为超级富豪的道路上,付出了怎样的代价,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忍受了多少别人不能够忍受的屈辱和痛苦,练就了怎样圆融柔韧的处世发展哲学?
什么是脸面?我们干大事的从来“不要脸”,脸皮可以撕下来扔到地上,踹几脚,扬长而去,不屑一顾。不把自己当回事,不把面子当面子,视面子为虚无,这才是一个真正干大事的人应有的风度。当初收购ST纵横,我五进ST,被不知内情的原厂工人打得遍体鳞伤。为了能够让公司平稳过渡,长远发展,我都忍了,建议警方释放肇事人员。这看似极其没面子的行为,却让我在日后赢得了更高大的人格形象。肉体上的折磨不算什么,精神上的折磨才是致命的。只要精神不倒,面子迟早是要挣回来的。在委屈中平衡,在妥协中前行,在放弃中收获。委屈、妥协与放弃,对一个铮铮铁骨的汉子来说,无疑是不要脸面的,但是这是为了以后的前行,永久的平衡和未来的收获。
楚汉争霸,项羽垓下之战失败,乌江亭长劝其东渡,以期东山再起,可是项羽以“无颜见江东父老”为由予以拒绝,在乌江自刎。重面子到如此地步,实不是一个能屈能伸的大丈夫所为,这个时候讲面子就是流于形式。一个优秀的斗士在逆境中会坚忍不拔,不屈不挠,以待东山再起。战国时期的孙膑被庞涓囚禁,只好装疯,最后竟然当着庞涓的面抓起地上的猪屎吃,让庞涓彻底相信孙膑疯了,便放孙膑自由。孙膑到齐国谋得将军之职,最后在战场上用了一个奇计,让“庞涓死于树下”。孙膑坚忍至此,项羽与之相比,差之甚远。真正爱面子的人,要知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道理,才能在最后挽回面子。
对我们来说,最大问题是如何发展的问题,而发展与成功,一切都比面子更尊贵。这是发展的大道,而非权术,是能屈能伸、柔韧圆通的生存智慧。
干大事从来“不要脸”。
鲁迅 我觉得坦途在前,人又何必因了一点小障碍而不走路呢?
赫胥黎 要意志坚强,要勤奋,要探索,要发现,并且永远不屈服,珍惜在我们前进道路上降临的善,忍受我们之中和周围的恶,并下决心消除它。
罗素 自尊,迄今为止一直是少数人所必备的一种德性。凡是在权力不平等的地方,它都不可能在服从于其他人统治的那些人的身上找到。
波普 每一个人的虚荣是和他的愚蠢程度相等的。
卡莱尔 虚荣是虚伪的产物。
在自己还弱小的时候懂得忍辱负重,才能获得强大的永恒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