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死后毛泽东对哪一首诗全诗画了着重线?

2015-05-27 07:33 中老年时报
  • T大
00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毛泽东写下这几句词是在1925年,彼时他已经步入而立之年。当他站在橘子洲头时,既感怀着“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志向,也回忆着“浪遏飞舟”的青葱时代。毛泽东青年时代的照片并不多,但也足以一睹当年的书生意气。 1.1913年毛泽东在湖南。

核心提示:据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介绍,在毛泽东故居里有一本平装的《白香山集》,其中《放言五首并序》的第三首:“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占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恭谦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毛泽东对全诗都用红笔画了着重线。

本文摘自:《中老年时报》2013年11月22日7版,作者:周敬青,原题为:《“九一三”后中国政局的变化》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林彪事件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的失败。”“九一三”事件发生后中国政局开始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

惊雷过后的觉醒

许多被隔离审查的同志就是从这一事件中看到党内出现了纠正错误的契机,从而积极致信党中央和毛泽东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要求。如邓小平在江西给毛泽东写信,提出自己想复出工作的请求。

还有的同志则是从这时开始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行理论总结。如张闻天在外地隔离审查期间,就是从“九一三”事件的发生中洞察到文化大革命失败了。从10月起,他即恢复一度因文化大革命而被中断的研究,动笔写论述社会主义基本问题的文稿,探讨怎样正确处理政治和经济、党和国家、领袖和群众的关系和党内斗争,寻求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新闻出版工作者恽逸群1973年在被剥夺一切政治权利的情况下,写下了《略谈“个人崇拜”》一文,指出凡是把国家最高领导人神化的,“必定有奸人弄权,阴谋篡夺权力。这是古今中外绝无例外的普遍规律。”

毛泽东在政策上进行局部性调整

“九一三”事件,毛泽东受到的震撼首当其冲。在许多场合,毛泽东屡屡以自嘲的口吻提到林彪。

1971年10月16日,毛泽东听取关于接待基辛格访华的方案,曾对在座的熊向晖谈起“九一三”事件,连声说:“我的‘亲密战友’啊,多‘亲密’啊!”他援引了唐朝杜牧的诗“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来形容林彪之死,并说: “三叉戟飞机摔在外蒙古,真是‘折戟沉沙’呀。”

最耐人寻味的是,据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介绍,在毛泽东故居里有一本平装的《白香山集》,其中《放言五首并序》的第三首:“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占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恭谦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毛泽东对全诗都用红笔画了着重线,他对白居易这首诗的观点显然是赞赏的。1972年在批判林彪反革命罪行时,毛泽东引用这首诗的后四句,用以说明一个人的错误发展是有一定的过程的,认识一个人是革命还是假革命也是有一定过程的。

毛泽东不得不对一些具体措施重新审视,特别是对文化大革命中的一些过激做法,加以更正,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批判林彪集团;第二,抓干部政策的落实问题;第三,抓军队的整顿:防止山头主义,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

不过,毛泽东的这些措施是在国内的政治、经济面临着尖锐矛盾和困难的条件下采取的,而不是自觉地对“左”的指导思想的纠正。这样,既在全局上坚持文化大革命的“左”倾理论,又在具体问题上对文化大革命在实践中的错误进行纠正,这使毛泽东陷入一个难以解脱的矛盾之中和一个两难选择的局面中。

 

周恩来抓住纠“左”的历史契机

林彪集团的覆灭,使政局发生了明显变化:毛泽东在有限的范围内调整了政策,江青集团也不得不有所收敛。这些变化,成为1972年前后周恩来领导的纠“左”斗争的历史契机。

“九一三”之后,为了在实际工作中纠“左”,周恩来抓了四件大事:

第一,在毛泽东的支持下,“解放”并重新起用了一大批老干部。

根据周恩来的指示,卫生部组织北京十大医院在不到一个月时间里给近500名副部长以上的干部做体检,使他们在这个名义下获得“解放”,重新工作。

第二,在经济领域整顿经济秩序。

1971年11月至1972年1月,在周恩来的支持下,中央连续发出文件,整顿企业,加强管理,恢复被砸烂的规章制度,强调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1973年2月26日,周恩来在听取《坚持统一计划、整顿财经纪律》(即经济工作十条)起草情况汇报时,专门作出了恢复经济秩序的重要指示,并明确指出:“整顿的方针要写清楚。”

经过调整和整顿,1973年经济建设取得很大的成就,当年计划的主要指标均完成或超额完成,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都有大幅度提高,粮、棉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成为文化大革命以来国民经济形势最好的一年。

第三,周恩来亲自指导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战线加紧肃清极“左”思潮的影响,在政治上加强了对极“左”思潮的批判。

第四,在外交上,协助毛泽东适时地调整了中国的外交战略。

这一时期国际上出现了对中国有利的外部环境。美国为了改变与苏联争霸中的不利态势,急于改善同中国的关系。周恩来协助毛泽东,适应国际形势的发展,超越意识形态的分歧,使中国外交向灵活的、务实的多边外交转变,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从1971年10月到1972年底,共有25个国家先后与中国建交,对外关系出现了从未有过的新局面。

江青集团企图扭转批林方向

林彪集团的覆灭,对江青集团来说喜惧参半,喜的是,减少了—个争夺最高领导权的强劲对手;惧的是,随着对林彪集团批判的深入,势必“拔出萝卜带出泥”,将会造成对江青集团的新威胁。为此,他们极力反对批“左”,竭力强调批判林彪的“极右”。

批判极“左”思潮,遭到江青集团的阻挠,批林反右,中断了周恩来纠“左”的努力。这就使已经开始好转的各项工作,又遇到了新的挫折。

(据《解读林彪》)

责任编辑人:周昂 PN023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释放进入手凤首页

手机凤凰网 i.if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