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之宝:蜀绣的技艺传承及当代发展

2015-09-23 09:47 雅昌艺术网
  • T大

蜀绣是四川和重庆地区最具代表性的传统纺织手工艺品,名列全国“四大名绣”。2006年5月20日,蜀绣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天,它也和中国其他历史悠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面临着在当代如何传承和创新、如何适应新的社会生活的问题。

2011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作品双面三异绣《贵妃鲤鱼》

非遗传承面临当代危机

20世纪80年代是四川蜀绣最为鼎盛的时期,那时成都有三家蜀绣厂进行生产。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四川旅游业的发展,很多外宾来四川旅游都会到蜀绣厂进行参观并购买蜀绣产品。随着改革开放程度加大,观光项目的增多,游客在选择旅游项目上较以前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蜀绣厂不再是游客们必到之处,蜀绣厂的发展也就日趋式微。工厂里老式的管理体制不适应新的市场经济发展,造成了大量优秀人才的流失;加之苏绣在市场经济中的成功运作,占据了刺绣品市场的主导地位。蜀绣产品在市场中受到巨大的冲击。蜀绣的手工刺绣产品品种也较单一,工厂的管理体制僵化,新的产品研发不出来,直接导致市场日渐萎缩生存难以为继。

21世纪初,四川只有一个成都蜀绣厂,境况不佳,面临改制的问题,本来人数就少的绣工,年龄也都在30岁以上,难有新人出现。美轮美奂的蜀绣,其发展已严重滞后,与号称“百万绣工”的苏绣相距甚远。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电脑绣花充斥市场。随处可见人们身上、包上都有电脑刺绣的图案,既经济又美观。谁还会费时费力去搞个蜀绣图案在身上呢?加之蜀绣老艺人都已作古,年青姑娘又没有耐心学,所以蜀绣这一民间艺术瑰宝就面临传承发展的危机。

以上种种原因导致了四川蜀绣行业现在低迷的情况。05年蜀绣一厂被其他企业兼并,四川再也没有一家从事蜀绣生产的专业工厂,随后四川蜀绣业一盘散沙,蜀绣手工艺人也再次流散到民间。艺人们各自艰难求生,转行者有之,有的经营工作室以继续自己未竞的刺绣事业。

多种举措破解发展困境

传承技艺:校、地、企合作开班授徒

从业者的世代相传为蜀绣历经千年发展立下根基,如果不是他们无私奉献自己的青春研习技艺,如果不是他们毫无保留的将自己的毕生所学倾囊享受,不知有多少蜀绣技艺会失传于世,因此谈到蜀绣自然就会想到那些将这一技艺传承和坚持到至今的传承人。改革开放后,涌现出郝淑萍、杨德全、孟德芝、邬学强、彭世平、袁伟等老中青蜀绣工艺美术大师,他们将蜀绣的针法技艺及艺术风格很好地传承下来,并使蜀绣艺术达到了新水平,研究发明了蜀绣的乱针绣、双面绣、双面异色绣、双面全异绣等针法和品种。

进入新世纪,国家及省、市政府将保护传承蜀绣技艺的问题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2006年5月20日,四川成都市的蜀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四川省成都市的郝淑萍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2008年,重庆渝中区的蜀绣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列入蜀绣国家级传承人的有郝淑萍、康宁。重庆市级传承人有李尚余、胡惠琴、李淑兰、黄敏。2014年,杨培林、易起明、陶小凤、易敏成为蜀绣市级传承人。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郝淑萍在绣架前飞针走线。

蜀绣传承后继乏人一直是制约蜀绣发展的关键问题,现今拜师学艺的年轻人虽然不少,但以传承非遗技艺为使命的接班人却难得一见,这也成了萦绕在老一辈蜀绣工艺大师们心头的要紧事。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郝淑萍尽管年事已高,但还是在不断地重点培养年轻的传承人。她挑选年龄小、没有工作、形象气质佳,且能持之以恒的年轻人传授蜀绣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康宁几年前在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开设了自己的工作室——“渝康宁蜀绣庄”。她来到这里,不只为创作、销售和推广,更重要的是找到愿意传承、并有能力传承蜀绣这项古老技艺的年轻人;工美大师孟德芝现在自己经营着一个工作室,为传承蜀绣的绝技,她亲自开班授徒,为学生传授自己所掌握的100多种刺绣针法。为保护这一民族文化艺术瑰宝,还有更多的人在积极奔走,为保护和传承这一民族的艺术奇葩贡献一己之力。

为加强蜀绣创新设计及刺绣人才的培养工作,成都纺专于2009年成立了蜀绣研究中心。成都纺专艺术学院立足自身专业与人才优势,长期关注并服务蜀绣产业发展。系列培训根据蜀绣从业人员的特点,安排中国画、素描基础、色彩基础、图案设计、色彩构成设计、蜀绣艺术综合应用设计等艺术基础课程,以提高受训学员的综合素质、增强综合技术能力、提高蜀绣艺术设计水平。现朱利容教授带领团队建立的蜀绣基地已成为成都市妇联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学习实践基地,其团队几年来创作的作品在2012、2013、2014年成都市蜀绣创意设计大赛中多次获得一等奖。从开办工作室招收学生到与高校开办蜀绣专业,蜀绣传承打破了传统的师带徒方式,开始向专业化、全方位发展。

保护非遗光有大师还不够,需要大众传承。成都市妇联与郫县合作,用“生产性保护”的方式共同打造安靖镇蜀绣居家就业示范基地,将蜀绣打造成特色产业。对于参加培训的绣娘,予以专项补助,还组织相关企业扎根郫县,把培训合格的绣娘招聘为绣工,增强其自身“造血”功能。这一方式不仅解决了非遗传承、发展难题,也让非遗保护从大师走向大众,而且更扩大了“留守妇女”的就业门路,巧妙解决了“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的社会问题。

走出绣房:文化活动中扩大交流展示

作为从四川走出去的李宇春,携手同为四川籍80后作家郭敬明打造的非遗代表作《蜀绣》,将蜀绣这门古老而又时尚的艺术演绎得丝丝入扣,有效的扩大了蜀绣在年轻一辈人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蜀绣这门艺术,也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蜀绣这门文化。

通过文化活动、专业展馆、网络营销等多样的方式,蜀绣正走出绣房,吸引更多人的关注。

在成都国际非遗节上,蜀绣的技艺表演与互动展示成为系列活动之一,通过非遗节这样的国际平台,蜀绣被越来越多的海内外人士认识。在成都市中心的浣花溪畔,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每天都有不少人前来,在这里参观者可以看到蜀绣绣品展示、蜀绣绣技表演,也可以通过蜀绣绣技体验和蜀绣制作的视频播放了解完成一件蜀绣作品的全过程。

目前,郫县正以“非遗节”为契机,依托郫县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开展“蜀绣文化体验”、“川西民俗文化体验”、“川菜美食文化体验”和“非遗文化之旅”等一系列的主题互动活动,实现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及转型升级。不断探索,加大宣传促销力度,让更多的蜀绣产品走出成都,走出四川,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开拓市场:实现全方位产业化发展

在中国四大绣当中,蜀绣技法不比其他三大绣差,但蜀绣和其他刺绣相比,在市场上却有一些距离。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蜀绣技艺非常重要,但在市场环境下,只有做大蜀绣产业才能更好的保护传承蜀绣技艺。

郫县安靖镇作为蜀绣的发源地之一,素有“蜀绣之乡”的美誉。2008年底,郫县安靖镇建立起了以蜀绣为主题的“成都市居家灵活就业示范基地”,放大了蜀绣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把蜀绣非遗传承和发展推向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2012年,郫县被确定为成都市蜀绣产业核心发展区,安靖镇被确定为成都市蜀绣产业核心发展区示范区。为推动蜀绣的传承和发展,郫县已经找到清晰的路径:多元化地开拓蜀绣产品、提高蜀绣技艺、实现园区规模化发展,塑造独一无二的蜀绣品牌,倾力打造“非遗”文化产业链。经过几年的发展,以安靖镇为代表的成都蜀绣产业发展已现发展雏形。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安靖镇已建立11个生产基地、12个社区(村)生产车间、较大的规模绣庄22家,家庭绣坊100余个,合作社发展社员500余名。

在充分发挥已建成的起步区示范带动作用的同时,郫县规划并启动了天府蜀绣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目前,一个总投资约28亿元,占地1400亩左右,项目总面积60余万平方米的天府蜀绣文化创意园建设正在全面提速。据郫县政府办介绍,该园区将按照国家“AAAA”级景区标准打造,由蜀绣非遗博物馆、锦绣艺术商业街、艺术工作坊区、培训及艺术交流中心等组成,成为独树一帜的蜀绣文化产业主题景区。到2017年,将形成以郫县安靖为中心的蜀绣产业核心发展示范区,引进30家以上规模企业,并带动该县14个镇及周边区(市)县建立蜀绣生产网络,使蜀绣及其配套服务业年产值达20亿元以上。蜀绣这门古老的文化遗产有望走上产业与富民工程、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相结合的路子,形成蜀绣产业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的产业布局。

责任编辑人:李志明 PN032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释放进入手凤首页

手机凤凰网 i.if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