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60年·生活变迁:中泰化学强疆业
- T大
原标题:辉煌60年·生活变迁:中泰化学强疆业
□亚心网记者任江
“当时,这里除了离城市近一点,其余都是戈壁滩,而且狼等野兽都有,在这样的地方办工厂,第一个念头就是‘什么东西都没有,怎么可能办起来?’”原新疆烧碱厂创始人之一昌国福老人回忆起当年的创业史时,感慨万千。
如今,当初在野兽出没的戈壁滩上白手起家的校办企业已成为国内最大规模的氯碱化工企业之一,新疆中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综合技术实力已跃居世界同行业第三位。
回首过去,发展的历程艰辛、前行的脚步铿锵。从1958年成立,到1962年企业年产烧碱300吨、盐酸500吨、漂白粉100吨、氯酸钾15吨,并更名为“新疆烧碱厂”,再到2000年11月新疆化工集团兼并新疆氯碱厂,然后在2006年12月8日,中泰化学首次公开发行的10000万股A股正式挂牌交易,投资10亿元的米东工业园一期技改项目全面开工建设,企业迈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在不到4年的时间内,中泰集团公司成功实现了3次融资,完成了资本和资源的有机结合,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从校办工厂、小规模生产,经历了即将破产的阵痛,中泰集团公司一步步走来,最终占领行业规模的制高点,吸纳上万人就业,这是新疆国有经济发展壮大的一个缩影,更是自治区成立60周年以来,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一个缩影。
创业,在峥嵘岁月赢得荣光
在当初的新疆烧碱厂创始人缪龙森眼中,企业是在一片荒凉中蹒跚起步的。
荒凉,是自然环境。“在几百亩的荒地上零零星星散布着一些坟茔,还有几座废弃的破砖窑,西北角有一个面积不大的小苇湖,地势高低不平,没有一棵树,异常荒凉。”初次踏上厂区的这番景象深深地印在缪龙森脑海之中,历经半个多世纪没有淡忘。
就在这片因清朝年间用来供给老满城内官兵喂马做饲料而得名马料地的几百亩土地上,一群拓荒者打破了寂静和荒凉。
当初,企业只有30万元的建厂资金,是规划厂房和购买设备用的经费。在建厂过程中,全厂唯一的交通工具是一辆人力车,拉运货物全靠这辆人力车。
1958年建厂时,正是困难时期,创业者们就自己动手建厂房。没有房子、没有食堂,吃饭在工地上;大家吃完饭后不休息,从早晨一直干到天黑才收工。经过几个月的奋战,500多平方米土木结构的宿舍和食堂、菜窖终于在入冬前建好了。搬进自己亲手修建的房屋里,很多人激动得流出了热泪。
荒凉,也是指技术、工艺生产方面。当初,企业完全没有技术、没有工艺生产设计方案……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在整整38个月里,创业者们一直在摸索,直到1961年2月才试生产成功。
企业经历了初创时的艰难,经历了发展的困难时期,经历了国有企业初涉市场经济的阵痛时期,经历了濒临破产的绝境,更经历了兼并重组、挂牌上市、高速发展等令人振奋的发展时期,作为见证人之一,中泰化学股份公司原总经理崔玉龙回顾起中泰集团近十几年的发展历程,感慨不已。
2000年11月,新疆化工集团兼并新疆氯碱厂,企业兼并重组工作画上圆满句号后,上市就成了中泰人的奋斗目标。从2002年开始,中泰集团公司开始准备上市前的大量工作,他们继承了老一代中泰人不怕困难、百折不挠的精神,终于在2006年12月8日成功上市,其后又成功再融资、定向增发。
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中泰人以企业良好的经营业绩、规范的资本运作、广阔的发展前景,成功完成了3次融资,实现了资本和资源的有机结合,掀开了企业发展建设的新篇章。
跨越,时不我待抢抓机遇
在回顾企业发展历程的“高光”时期,中泰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洪欣多次提及对企业发展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自治区早餐会,特别强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等对中泰集团发展的巨大关怀和支持。
2010年11月26日,张春贤书记等自治区领导与王洪欣等举行早餐会,要求该公司抢占行业制高点、规模制高点、技术制高点。
2012年2月1日,张春贤书记率自治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和兵团五大班子,在春节假期过后的第三天,首先来到中泰化学阜康工业园视察,并与包括王洪欣在内的25家企业负责人举行座谈会,拉开了新疆2月“项目促进周”的序幕;同年9月27日,张春贤书记一行再次亲临中泰化学阜康能源视察,深切寄语中泰化学要打造旗舰企业,寄语企业要以忘我的精神,以甘当新疆各族人民“儿子娃娃”的豪迈之情,在天山南北创造新的奇迹。2014年10月2日,在国庆节、古尔邦节期间,张春贤书记考察调研吐鲁番地区,再次寄语企业要在吐鲁番再建设一个中泰。2015年4月19日,张春贤书记一行亲临中泰塔吉克斯坦纺织产业项目视察,勉励中泰塔吉克斯坦项目为国争光,为新疆争光。
在自治区早餐会上,王洪欣向张春贤书记汇报了企业发展情况、未来规划以及节能减排所取得的成绩后,张春贤书记高度赞扬了企业,称“中泰化学是新疆的宝贝儿子”,并指出,中泰化学作为新疆的本土企业,从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发展到今天,现在又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希望企业在把经济做好的同时一定要把环保做好,一定要把下一步的发展主线规划好,要不断开拓市场,占领行业制高点。
自治区早餐会后,中泰集团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按照张春贤书记的要求,在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中泰集团公司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勇于创新,迎难而上,积极探索,不断加快发展步伐。
特别是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按照自治区国资委的产业布局规划,集团公司全体干部员工战风沙、斗酷暑,吃住在项目建设现场,以“白加黑”、“5+2”的战斗模式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用两年时间建成阜康和大黄山两大工业园,建设80万吨聚氯乙烯、60万吨离子膜烧碱、90万千瓦发电机组、100万吨电石等项目,产能进入全国氯碱行业第一位,占领了全国氯碱行业的规模制高点,既创造了新疆效率,也体现了新疆能力,更彰显了中泰精神。项目一、二期分别在2012年9月、11月投产,比正常施工期提前近两年。自治区领导评价这两座现代化工业园区的建设是“新疆建设史上的大手笔”。国内氯碱专家说:“现代化、大型化的氯碱化工工业园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拔地而起,令人震撼!”
创新,勇立改革发展潮头
在塔吉克斯坦南部哈特隆州丹加拉市的田野中,有一片一望无际的棉田,这是中泰集团公司投资20亿元,在塔吉克斯坦哈特隆州建设的中泰新丝路塔吉克斯坦农业纺织产业园项目。目前,20万亩棉花种植以及配套的3座轧花厂、20万锭纺纱项目已于4月3日正式开工建设。
自“一带一路”作为国家战略迅速推进后,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新疆理所应当地要承担先行者的重担,而中泰集团站在以往半个多世纪辉煌发展的基础上,积极践行“一带一路”战略,走出去拓展新的发展空间。目前,一期投资15亿元的塔吉克斯坦20万亩棉花、16万锭纺纱农业产业园项目已启动,被列入塔吉克斯坦国家项目和中塔合作重点项目,搭建传统产业进入国家战略产业大通道,走出了传统产业新常态下“不传统”的发展道路。
“中泰集团有信心有能力按照张春贤书记提出的‘达到种植国内一流、纺织国际领先、管理世界先进水平”的要求,做好中泰新丝路塔吉克斯坦农业纺织产业园项目,抢抓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机遇,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将中泰新丝路塔吉克斯坦农业纺织产业园项目建设成为中塔友谊示范基地,实现中泰集团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第三次腾飞,为塔国人民造福,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作出新的贡献。”王洪欣充满信心地表示。
如今,以塔吉克斯坦农业种植和纺织产业园建设为契机和突破点,中泰集团不断研究“走出去”战略,同时积极利用中亚、西亚等货运班列开行的机遇,促进出口市场多元化;充分利用塔吉克斯坦通往欧洲的免税通道和贸易优势,延伸棉纺织产业链,推进公司产品从中亚逐步向欧洲市场延伸;并加强与中国氯碱工业协会和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的协调,大力拓展PVC应用领域……
此外,中泰集团还积极贯彻落实自治区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百万人就业战略规划,增资新疆富丽达11.9亿元、控股51%,启动新增年产8万吨粘胶纤维、350万锭纺纱项目,牢牢巩固了烧碱市场,大幅降低了产品发往内地的运输成本,实现了资产整合、产业延伸、传统产业国家战略化。
如今,中泰集团公司积极调整结构、拓展市场,在PVC行业中率先转型升级。该集团公司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成熟技术,加强管理,解决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难题;与乙烯法PVC质量对标,建立产品质量跟踪制,改进工艺技术,降低产品指标变动幅度,提升产品质量;积极与北京化工大学、湖北化工大学等科研院校紧密联合,发挥产、学、研合作平台和研发基地作用,开展技术攻关,调整产品结构,生产高端化、差异化、高附加值产品,减少同质化竞争、低端化竞争。另一方面,该集团公司进一步加快推进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投入1000万元在北京化工大学设立校企联合技术研发中心和联合实验室,进行新型催化剂、资源综合利用以及现代煤化工、石油化工相关产业关键技术的开发应用。
目前,企业坚持技术创新,实施“立足现有装置,稳定产品质量;向乙烯法PVC看齐,提高产品质量;优化产品结构,拓宽PVC应用领域”三步走战略。依托投资1.3亿元的研发中心,联合国内知名院校以及下游生产企业建立产业联盟的创新研发平台,开拓片材、膜材等差异化、高端化市场。引进德国魏格马设备,建成年产7万平方米高档塑钢门窗生产线。走近终端客户,完善营销网络,加强同新疆富丽达、泰昌实业、梅花味精、中铝集团及远东集团的战略合作,维护和发展疆内外烧碱市场,开拓电缆专用PVC市场。以提升PVC建筑模板耐温度为技术攻关突破口,全面打开PVC下游领域市场,真正实现以塑代木、以塑代钢,引领PVC行业发展向更高端领域迈进。
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让中泰集团收获了辉煌。回首过去,更对未来充满信心。将来,中泰集团将和新疆一起,共同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