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
0/0
  • 中国乡镇企业发源地:曾与深圳齐名

    1975年,《人民日报》一篇《伟大的光明灿烂的希望》的报道让回郭镇名扬国内。1975年9月27日,毛泽东对回郭镇作出批示,肯定其发展社队企业的模式。随后,全国乃至国外的考察团接踵而至,在“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包括大邱庄、南街村等一批民营经济先觉者的史志上,都把回郭镇作为探索者来记述,改革开放初期,回郭镇与深圳齐名,被誉为“中国两大镇”。

  • 中国乡镇企业发源地:曾与深圳齐名

    在其后30余年历史风浪中,回郭镇经历了三起三落,先后遭遇天灾和人祸,1982年特大洪灾、1992年“劣质电线大曝光”事件,这些遭遇也逼迫回郭镇向更高层次转型,挫折、蓄力、攀峰与辉煌始终交织在一起。作为中国民营企业的发源地,回郭镇的命运波折反映出了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轨迹。

  • 中国乡镇企业发源地:曾与深圳齐名

    回郭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600年前,这里有著名的远古夏伯国都城故址。与厚重的历史相比,更令回郭镇人骄傲的是他们沿袭百年的商业成就。清末民初,为发展民族工业,名士李显白在回郭镇创办了公立学校,并设棉纺织工厂,以此为依托,传播先进文化和科技知识。

  • 中国乡镇企业发源地:曾与深圳齐名

    到20世纪30年代,回郭镇各种商号、客栈、饭店、手工业作坊等应运而生,工业也开始起步。在20世纪40年代末,回郭镇个体私营经济已相当红火,发展成了远近闻名的物资集散地,商贾云集,以至有“小上海”之美誉。

  • 中国乡镇企业发源地:曾与深圳齐名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回郭镇集体企业起步,以卷烟业为基础,纺织业、印刷业、粮业、花行、药店、杂货店、京货估衣、客栈等也逐步发展起来。同时,在老企业的基础上又先后建立了机械厂、化工厂、炸药厂等社队企业。

  • 中国乡镇企业发源地:曾与深圳齐名

    在回郭镇工作了一辈子的孙志威老人对此感慨颇深。“回郭镇人有做生意的传统,人精明,不封闭,信息很灵。”66岁的孙志威于1974年进入镇政府担任镇文化馆馆长,他认为,回郭镇在人才、技术和设备等方面积累下来的丰富资源,才造就了后来社办企业和民营经济的繁荣。

  • 中国乡镇企业发源地:曾与深圳齐名

    1974年,河南省委一位主要领导从回郭镇路过,发现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到处呈现出勃勃生机,这在“文化大革命”中的农村格外与众不同,于是要求河南日报社去调查一下。

  • 中国乡镇企业发源地:曾与深圳齐名

    当时河南日报驻开封地区记者站的杜贵宝和时任回郭镇公社党委办公室秘书的牛玉乾带着包裹,下到回郭镇的各个村子、企业,采访了一个多月,写出了一篇《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的报道,稿子传到时任河南日报总编刘问世的手中后,他觉得这个调查报告是一个新鲜的也是十分重大的命题,为了慎重起见,他亲自带领河南日报农业处刘旭、姬业成两位记者赶到回郭镇,找到杜贵宝、牛玉乾以及公社负责人一起座谈。

  • 中国乡镇企业发源地:曾与深圳齐名

    然而,面对记者的采访,公社书记支支吾吾不敢说实话。一再追问下,书记才道出实情,他们冒着“资本主义倾向”的政治风险,在农村搞工业,办起了社队企业。随后《河南日报》对回郭镇“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的情况进行了长达半年的调查。1974年12月15日,《河南日报》首先以《光明灿烂的希望》为题刊发了姬业成、杜贵宝和牛玉乾采写的回郭镇发展社队工作的调查。

  • 中国乡镇企业发源地:曾与深圳齐名

    975年,浙江省金华地区人民银行的周长庚看到这篇报道,认为社队工业大有可为,于是,他鼓起勇气,将这篇报道寄给了毛主席、党中央,并写信建议党和政府应帮助和支持农民兴办各类企业。正值病重期间的毛主席亲自披阅此信,并肯定了回郭镇的做法。

  • 中国乡镇企业发源地:曾与深圳齐名

    1975年10月11日,《人民日报》一版以《伟大的光明灿烂的希望》为标题转发了这篇报道,并配发了署名郭大江的文章《满腔热情地支持社队企业》,之后,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吴桂贤也来到回郭镇视察指导。回郭镇由此声名远扬。

  • 中国乡镇企业发源地:曾与深圳齐名

    多年以后,后来居上的沿海民营经济发达地区,对回郭镇都心存感激和思念之情。30年来,他们把回郭镇称作“中国乡镇企业的发源地”。在上海市的工业发展史册中,记录着他们的乡镇企业是从学习回郭镇经验开始的。已经是中国民营经济领头羊的温州企业家们,经常很认真地说,是巩县回郭镇“勇当马前卒,为他们冲开了一条经济快速发展的道路”。

点击查看更多文章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