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第四大城市的成都市,在民国时期就已经被时人戏称为“成都省”了。由于历史的原因,“成都省”在四川地区“一城独大”的地位,自先秦时代开始就已逐步形成,先后成为“西汉三京”之一,“东汉五都”其一,唐代则为南京……图为与“北京老炮儿”齐名的“成都街娃”。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民国时期,这座号称建城近三千年以来,“城地不变”“城市名称不变”“城市中轴线不变”的“千年第四城”那时候什么样儿。这是一组拍摄于民国时期的成都老照片,描述了当时社会的人民生活。图为民国时期的交警。
图为警察局。
民国时期的成都还漂亮的城墙。成都城墙曾经是“成都省”居民们引以为傲的历史遗迹:自秦惠王二十七年(公元前310年)筑成都城起,成都城墙就没有挪过位置(至公元1949年开始逐步拆除,历时2059年),历代仅仅对其进行修葺改建,渐成不亚于北京老城墙的雄伟之势。
古城墙一直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还有残垣断壁,但城墙不被人加以保护,不断被人取土、撬砖、开荒种地、堆垃圾,搭建破烂席棚,特别是在文革时被大量挖土打战备砖,成都的城墙终于被夷为平地。图为成都北城门。
今天,只有北较场一小段城墙还在,还是用残砖废土重修的,算是对那么一道古城墙的见证。故而有人戏称:载誉几千年的成都而今只剩下一段墙(北较场的老城墙),一间房(杜甫草堂),一座庙(武候祠),一堆坟(王建墓),一口井(薛涛井)。
片警和铺面。
街边玩童,如果今天还在世肯定都是老头儿了。
明代蜀王府,“成都省人”称其为“皇城”,是当年成都市中心最气派的古建筑群。
豆花担子,现在游客们还能在成都市内的旅游景点看到。
四川大学。
漂亮的川大图书馆,现在还能在川大看到。
电影院。
当时的锦江水可以泡茶,比井水还好。连茶馆也要标明“河水香茶”,以示没有用井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