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恶人》:到底哪八个?

2016-02-04 03:06 北京日报
  • T大

原标题:《八恶人》:到底哪八个?

《八恶人》剧照

任凡

看完电影,我心里一直有一个疑问:“八恶人”到底指的是哪八个?如果按照海报上的说法显然不对,因为钱宁·塔图姆饰演的女囚的哥哥才是那个最坏的大boss。如果按照电影的立场去掉两个正面角色马奎斯上校和治安官,你会发现恶人又凑不出八个。如果说不算布鲁斯·邓恩扮演的那个没几句词一闪而过的角色,主要人物正好是八个,可这个面对暴行无动于衷,却对种族主义念念不忘的顽固老头难道不是个大恶之徒?

带着这个问题我又看了看片名,直译过来应该是可恶的八,可那是指八个人么?还是八个别的什么?这时我又注意到,他在片头特意加上了一行小字——“昆汀·塔伦蒂诺的第八部电影”。鉴于昆汀一贯的淘气,我开始怀疑这不一定是巧合,因为不论按什么逻辑计算,本片也不能算他的第八部电影。那么,电影到底是指哪八个恶人?昆汀又拍了哪八部电影呢?

看昆汀的电影永远像解谜,除了错乱的时间顺序,还要琢磨他又在角落里耍什么花样。不管怎样,我们算是看到了期盼已久的昆汀新作,这是可喜的。然而遗憾的是,除了故事的陡峭感依然在,这次的期盼没有等来其它惊喜,我们发现《八恶人》的节奏和结构与《落水狗》高度相似,观念和主题与《被解救的姜戈》也并无不同,看来天才昆汀也随着年龄的增长,陷入了每个伟大的艺术家都无法逃避的自我重复。

纵观昆汀的电影,除了结构上的复杂变化,他一直在试图寻觅并建立一种善恶观。其实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做这件事,有时推倒有时重建,总之能做好十分不容易。昆汀把这样一个纠结的过程放在电影里,经过黑道规矩(《落水狗》)、圣经教条(《低俗小说》)、复仇愿望(《杀死比尔》)的反复洗礼,他发现这些你来我往的江湖斗杀最终都指向虚无,于是昆汀决定把他的善恶观建立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从《无耻混蛋》开始,善恶变得师出有名。布拉德·皮特扮演的满嘴脏话形骸放浪的盟军队长,一副无知无畏的痞子样,但他心里想的只有手刃德国鬼子。这样的人在和平年代无疑是个十分危险的存在,但在二战的大背景下就不同,只要大方向对了,一切都是良善。同样的人物设置还有《被解救的姜戈》里的赏金猎人舒尔茨,他貌似为了钱财不惜一切,但同时对种族主义深恶痛绝,并用行动解救和支持了黑奴姜戈。所以,根据同样的理由,我不能认同本片中库尔特·拉塞尔扮演的赏金猎人属于恶人。虽然他举止粗鲁,口无遮拦,还打女人,但他坚持要把活着的黛西交给法庭审判,并且在说到林肯时,流露出由衷的钦佩,这些表明他是一个持有正确立场的反种族主义者,与道貌岸然的老军曹形成鲜明对比。

但昆汀毕竟还是昆汀,即便心底里干净得像个孩子,他也决不会板起脸来扮伟光正,让电影里的好人无往不利。昆汀对待“好人”几乎是残忍的,《无耻混蛋》中小酒馆那场戏,我军的优秀地下工作者几乎死绝;《被解救的姜戈》里舒尔茨死得既突然又凌乱,毫无悲壮感;本片中男一号马奎尔上校最后更是被钱宁·塔图姆打得生活不能自理,要不是最后掏出林肯来信,其结局简直可以说是滑稽。昆汀不断用好人的“不堪”描绘正义的困境。同时,恶人都是体面的——一丝不苟彬彬有礼的德军,家财万贯生活考究的庄园主人,把血肉亲情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的匪徒兄妹,他们都有充足的理由实施自己的恶行,然而那却是以他人的尊严和生命为代价的血淋淋的“体面”。

不难看出,昆汀为自己建立的善恶观骄傲不已。片尾,两个奄奄一息的“正面人物”掏出那封神秘的林肯来信,一起“满怀正义”地诵读着,给一个劲道十足的黑色故事彻底镶上了似是而非的金边。除此之外,本片总体上还是保留了昆汀的一贯风格和一切讨巧的手段,也可以看成是他给大家出了一道关于善恶的是非题——你心中的恶人到底是哪八个?每个人的答案一定不同,正好可以据此检验自己的善恶观。我的答案是:四匪徒、女囚犯、不辨对错的车夫OB,以及老军曹和他仅在倒叙里出现的儿子。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释放进入手凤首页

手机凤凰网 i.if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