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带你见识那些受佛教影响的器物
- T大
北京故宫藏清代佛教金刻八吉祥
《佛教对中国物质文化的影响》,柯嘉豪(美)著,中西书局出版
《佛教对中国物质文化的影响》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宗教研究系教授柯嘉豪的一本专著,英文版由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于2003年出版。在补充了一部分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及原书没有的图片后,它的中文版作为中西书局“国际佛教与中国宗教研究”丛书的第一种与读者见面了。
此书中、英文版的推出时隔12年,若以作者完成该项目的时间来算,也许时间更长。因此,对佛教或中国物质文化感兴趣的读者也许会问,是什么原因促使我们选择这样一本12年前的著作引进翻译;或者更进一步说,在学术书的生命力普遍越来越短的环境下,怎样的作品才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这本著作能够提供答案。
对于此书的写作目的,作者在中译本序中讲得很明确,此书当时“主要是为西方读者写的,所以其中恐怕有不少内容对中国读者而言已是十分普通的常识。然而,或许从一个较宏观的角度来讨论佛教对中国物质文化的影响,仍能引起中国读者的共鸣,促其思索宗教物品在他们的信仰与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甚至就中国读者的视角来说,如若不是作者从普通常识中撬开那一丝缝隙,我们或许也就想当然地接受了那些所谓的“常识”,丧失了挖掘物品背后精彩故事的契机。
作为一本学术著作,该书在学术史领域的价值自然是不容否认的。它填补了西方学界在相关学术领域缺乏综合性专书的空白。即通过此书,使西方的宗教史或中国史研究者,在写作时除了意识到佛教在思想、信仰以及仪式等方面的激荡外,也会多加一段笔墨,强调宗教与物品之间的关系。
全书从有“灵力”的佛教圣物(舍利、造像),具有佛教象征意义的法器(僧伽衣具、念珠、如意),受到佛教功德观念之引导的代表器物(书籍、寺院和桥),以及本身与佛教并无密切联系、但在流传中受到佛教影响的物品(椅子、糖和茶)四种不同类型的与佛教发生关系的物品中,选取有代表性者加以分析。尽管对其中的每一种物品甚至某种物品的某个方面,作者自己都承认可能或已经有更加详实、细腻的研究,但在卷帙浩繁的史料记载中,此书仍能对包罗万象的主题进行铺陈,呈现出丰赡有趣的物质图景。
更有意义的是,作者对这一课题的“复杂性”始终具有相当客观清醒的认识,并在研究过程中一直保持着反思的态度。就对物质文化的影响而言,佛教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起到了影响?而在影响过程中,究竟在何种情形下表现出外来宗教的征服,或是本土文化对其的转化?又比如,对于如何“影响”、何谓“物质文化”,或者说,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来讨论宗教对物质文化的影响,作者寻求的途径与秉持的视野也是多元和开阔的。如他认为我们必须积累从不同专业角度而来的方法和材料,对物品进行更加深入复杂的分析。作者想让读者认识到器物不仅仅是我们追踪中心文化问题的线索,它们自身即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探究器物如何反映文化以及它们在文化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之外,我们是否还可以围绕着某些具体的器物专门考察一下文化的组织建构。如制作佛教用具的过程中涉及哪些社会协商,所制作的对象作何用途,人们对待它们的态度为何等等。甚至在导言的一开始,作者就不忘首先回顾佛教与物质文化的对立,因为无论印度还是中国,其佛教传统中对物质世界的批评,与把物质视为虔诚奉佛及理解佛教真谛或允许持有物质的态度始终都是存在的。可以说,在正式讨论那些饶有趣味的物质之前,作者对讨论的必要性、局限性、方法、途径、对象等等,都已经有了较为明晰的认识。正是这种研究的意识,使得即使研究内容本身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被修订或增补,但其思想和方法仍将对后来的研究者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