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文化》读书报告

2016-03-18 16:30 社会学之思
  • T大

本文为“社会学之思”粉丝投稿。

作者简介:杨新宇,男,1995年出生,现为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本科生,选修社会学双学位。兴趣方向:城市社会学,鬼城问题,社会阶层测量。

《街头文化:成都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1870~1930)》一书是王笛先生研究中国城市生活的一本重要的著作,也是质量非常高的一本著作,在欧美学界赢得了广泛的称赞。2013年由商务印书馆翻译成中文,引进了国内。

个人认为,这本书的研究非常有价值,而且对今天的我们有很大的启示作用。王笛先生在第一章的导论的开头这样写道:“中国城市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历了深刻的社会变迁,但学者们对这个变迁怎样改变了人民的公共生活却知之甚少。研究这一时期中国城市史的专家们,大都把注意力放在沿海地区,对中国内陆城市,特别是内陆城市社会生活的研究,至今仍十分薄弱。”这两句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下研究的一个盲区,那就是生活在城市里的最广大的人民的公共生活。凡是研究历史的人,大多数都是把注意力放在了那些有历史影响力的人物身上,研究他们的人生经历,研究他们如何成长,又如何改变历史。很少有人把注意力放在普通人的公共生活上来。而少数关于中国城市史的研究又大多研究的是沿海地区,因为沿海地区在历史变迁中受西方影响的影响较大,社会变迁速度比较快,显得更有研究价值。而王笛先生则另辟蹊径,选择了成都这样一个内陆城市,这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像是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社会变迁很慢,但是沿海城市有的那些社会矛盾与冲突,成都也有。

王笛先生在本书中为我们揭示了在成都这样一个典型的内陆城市里,下层民众的公共生活是什么样的,人们如何经历社会变迁,社会冲突与矛盾如何一点一点地改变人们的生活。

本书一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下层民众与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社会改良、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从三个不同的方面来展示下层民众的生活。自古以来,我们就缺少对下层民众生活的研究,他们没有话语权,能留下来的关于他们的描述多数是来自地方精英或者是官方记录。这些记录能否代表真实的下层民众的生活呢?王笛先生认为,不能。

所以要真正了解下层民众的生活,还必须找到一些其他方面的资料来源,比如一些个人游记,当时的文学作品等。把这些零散的资料和官方记录放在一起比较,基本可以反映一个时代的下层民众的真实生活。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看王笛先生是如何描述和分析成都的下层民众和街头文化的。

本书第一部分是下层民众与公共空间,分为两章,街头和街民。街头一章考察了成都街头的利用,揭示城市居民,特别是下层民众如何把街头作为其日常生活的舞台。王笛先生把街头看作是商业空间、日常生活空间、社会空间和节日庆典空间。作为商业空间,成都的街头有店铺和地摊,这些店铺和地摊成为了当时成都的商业活动的主战场。人民的日常需求都可以在这里得到满足。

作为日常生活空间,人们把街头作为交流的空间,孩子可以在街上玩耍,人们甚至可以在街上处理一些事务。

而街头的一些艺人表演也为人们的生活添加了一些乐趣。作为社会空间,成都街头有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地方——茶馆。关于茶馆,王笛先生写了一本专门研究茶馆的书,《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的微观世界(1900-1950)》,里面对茶馆里发生的事情有更加详细的描述。这里只是做了一些简单的关于茶馆的介绍。茶馆在成都人的生活里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茶馆很像是英国的咖啡馆,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碰面交流的机会。但是茶馆发挥的作用绝不仅限于此,成都人民对茶馆的利用可谓到了极致,茶馆还可以有进行商业交易,调节社会矛盾等一系列的作用。茶馆里的“茶博士”和茶客的互动,茶馆里的说书人,茶馆里上演的戏剧和性别压迫都是非常值得研究的现象。最后,作为节日庆典空间,成都人民的喜事、丧失、节庆等很多活动都会在街头开展,成都的街头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用于进行社会活动的空间,也是为人们提供了精神上的支撑和寄托。

街头一章是将街头作为空间形态来探讨,街民一章则着重研究生活在街头上的人们,分析成都的“街头生活”,即那些由下层民众日常生活、休闲娱乐、谋生活动而形成的“街头文化”。具体分析了街头市场里的小商小贩、作坊里的工匠苦力、街头舞台上的民间艺人、靠街头谋生的江湖游民、街头祭坛里的善男信女、在街头娱乐的公共妇女和出没于茶馆里的忙人闲人,内容十分丰富。上一章研究了空间,这一章转向研究生活在空间里的人,研究人们是如何在街头这样一个空间里进行互动,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社会学研究人的互动往往忽略了互动的空间,而城市规划研究城市空间则往往忽视了生活在城市里的人,这二者是很有必要联系在一起的。

小结一下就是,成都的街头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人们提供了商业支持、精神支持、情感支持等一系列的支持,是维持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生活在成都的人们则可以通过街头获得工作谋生,或进行一些娱乐活动,让成都的街头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第二部分是下层民众与社会改良,也分为两章,改造和控制。第一部分是对成都的街头文化做了一个比较详细的描述,是一种静态的视角。作者结合书中丰富的配图把成都的下层民众的生活描绘得栩栩如生,很有画面感。但是要注意,这本书要研究的是社会变迁中的下层民众的生活与街头文化,仅仅截取一个静态的时间截面来观察是不够的,还要看到这个历史时期内的冲突与变革。

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在这段时期内社会精英们在接受了西方的先进文化之后对地方文化的一些改良措施以及在改良过程中的冲突与控制。成都是一个内陆城市,相对来说信息比较闭塞,所以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里还保持着清末的文化习俗和生活习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文人、官员等地方精英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认为一些封建习俗是落后的,应该革除掉,人们应该向西方人那样生活。具体举措包括提出取消旧式婚礼,改用西方乐队娶亲;禁止在传统节日,比如春节,端午等日子进行祭祀活动;在街头和茶馆里消灭一些反映封建的戏剧等。这些举措是地方精英们对于社会改良的一些尝试,在某些方面受到了民众的抵抗和反对。从现在的角度来看,这些举措中有一些是好的,有一些则是盲目追求西方的生活方式的表现,不管这些举措如何,我们可以看出这是当时社会变迁的一种趋势,是西方的文化和价值观逐渐影响中国的一个体现。这里我不想进行过多的讨论,因为这是上世纪初的中国普遍存在的现象,我没有能力进行深入的讨论。

第三部分是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同样分为两章,冲突和政治。这一部分把政治的视角引入进街头文化的研究中,通过对民众的街头斗争的探讨来看人们如何将街头文化转变为街头政治,来分析民众为什么空前地介入地方政治。

冲突一章分析了家庭和邻里之间的纠纷、茶馆里的阶级与冲突、族群间的社会排斥、妇女对男权社会的挑战和穷人作为城市社会的底层的斗争。从冲突论的视角分析了城市社会里的微观斗争。我们可以看到的是,街头作为一个公共空间起到了调节矛盾的作用,邻里之间的矛盾可以在街头上解决,而茶馆在调解矛盾的过程中更是发挥的巨大的作用。此外,茶馆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聚在一起交流的机会,也很容易地就变成了一个信息交流中心,人们想获得一些最新的消息,最好的去处就是茶馆。同时,茶馆也就不知不觉的变成了一个人们议论政事的地方,民众从这里开始介入地方政治。由此可见,茶馆在成都的城市生活中起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想深入了解成都的城市生活,先了解茶馆是很有必要的。由此也引出了王笛先生的另一本著作——《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的微观世界(1900-195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释放进入手凤首页

手机凤凰网 i.if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