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也是个粉红小公举——棘冠海星

2016-04-08 14:01 果壳网
  • T大

(by 笔者 沖縄瀬底)

看到上图中央的棘冠海星Acanthaster planci,大家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呢。能好怎?

在笔者所居住的冲绳岛,岛民可能想得更多的是2012年4月一名女性潜水客因被棘冠海星刺伤导致过敏性休克后于次日死亡的事故。而在澳大利亚的美丽的大堡礁,这里的管理员可能提起棘冠海星大概都是恨之入骨了吧。

先来看看澳大利亚对于棘冠海星暴发从任其发展到开发机器人进行祛除作业,这种态度的转变是如何发展的。

-1960年,大堡礁国立公园里一个珊瑚岛Green Island中棘冠海星数量开始增长,1962年大暴发。-因为珊瑚受灾以及潜水受伤事件,观光旅游业者雇潜水员自主进行棘冠海星驱除作业。(27000个体/15个月)-1954年,政府开始进行调查。1966年,Endean博士等人组成研究小组。-1969年出版棘冠海星生态调查报告书,说明驱除棘冠海星的必要性,但未被州政府采纳,认为是大自然自然现象因此还发表了不驱除棘冠海星的方针。同时、大堡礁大范围出现了大暴发。-1971年,棘冠海星暴发现象减缓。联邦政府对州政府的方针的最终报告上,采用了自然现象的看法。-1979年,棘冠海星再次暴发。GBRMPA依旧实行“自然现象不加干涉”的基本方针。但是对棘冠海星的监视调查还是作为公园管理的一个环节持续进行。-1992年Reef Tax环境管理费的导入开始,GBRMPA进行了注射法*(Pool Acid,重硫酸苏打)的驱除实验。-2000年以后,GBRMPA和州政府成立了一个AMPTO( Association of Marine Park Tourism Operators)组织主要以注射法驱除棘冠海星。

由于一直以来已人工驱除为主,花费大量的金钱和人力。昆士兰科技大学在2015年发明了一种叫COTSbot的机器。自动寻找棘冠海星并注射毒针。COTSbot可以以最高时速7.2km进行6小时以上的潜行。并希望以此代替人工作业。

COTSbot以及其作业图像。来源:https://youtu.be/RS3EpYfeJAk

现在的投入的大量金钱人力,就真的都只是因为当初置之不理的自食恶果么。

并不完全如此。关于大堡礁棘冠海星暴发的根本原因,至今仍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但有几个主流的假说,如营养盐增长和捕食者的缺失。

由于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营养物质流入了贫营养的珊瑚礁区域。2012年Kroon等人对大堡礁的水质调查报告显示大堡礁的营养物质,海水中溶解的氮N含量已经是此片区域在欧洲移民定居前的5.7倍、磷P是8.9倍。海水的营养化造成珊瑚礁区浮游植物、藻类、海草的增长。增加了幼年棘冠海星的存活率的同时、海藻海草对珊瑚的生存竞争也是对珊瑚的压力。这就是营养盐假说。

珊瑚礁生态系统中拥有丰富的海产资源,比如法螺贝Charonia tritonis,花斑拟鳞鲀Balistoides conspicillum等等。贝壳能做装饰品,能吃。花斑拟鳞鲀不仅能吃还有被还被水族产业看中进入水族箱当做宠物饲养。但是要是我说,这几种都是棘冠海星的天敌,大家又作何感想。这就是捕食者去除假说。

法螺贝

Charonia tritonis

花斑拟鳞鲀Balistoides conspicillum

——虽然如今,棘冠海星爆发的根本原因不明,但这些因素的确是在影响着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平衡。

如今由于海水温度上升、海水酸化、营养化、珊瑚疾病蔓延等原因,珊瑚礁是处于一个衰退的阶段。曾经是大自然正常现象的棘冠海星增长波动变成爆发间隔短,数量激增。留给珊瑚礁恢复的机会降低时间变短,这才是对原本逐渐衰弱的珊瑚礁打击愈加致命的原因。这也是世界各地如今对珊瑚礁区内棘冠海星暴发没有放任不理而是进行控制和监视的最主要原因。

但是,棘冠海星就真的那么毫无可取之处么。

其实,它小时候还是十分的可爱。

棘冠海星的产卵期是在夏天,产出的卵子和精子在海中受精。受精后幼体经过10天~45天左右的浮游生活后,在珊瑚礁上着底、变态发育,变成大家印象中的海星模样。

此时的幼年棘冠海星大概0.5mm大小,以珊瑚藻为食,因此身体的颜色也跟珊瑚藻一样,是萌萌哒的粉色。幼年棘冠海星吃珊瑚藻后,会留下图上那种圆圆的白色食痕。这也是对幼年棘冠海星数量进行监视的重要线索和指标。

*(图片来自沖縄科学技術振興センター)

到了一岁以后,粉色宝宝就完全转了食性,开始吃珊瑚虫。两三岁就能长成成熟的个体。棘冠海星大爆发进行珊瑚礁大扫荡一般也是这个时候。这时候的棘冠海星的身体直径大概在20cm。

*(图片来自沖縄科学技術振興センター)

一只成体棘冠海星,一年里能吃掉5~13平方米的珊瑚,也能饿半年。最爱吃生长速度较快的鹿角珊瑚和表孔珊瑚,恰巧也是比较容易受环境影响白化的珊瑚。但是饿起来基本上也不挑嘴,各种珊瑚都能下肚。棘冠海星爬上珊瑚,把胃反转从口中吐出,覆盖在珊瑚表面,消化珊瑚组织,留下不消化的珊瑚石灰质骨骼。在棘冠海星爆发的年份,棘冠海星群所过之地,一片苍白。没有爷的身影,徒留珊瑚尸体,一派路过吃光的霸道做派,仿佛蝗虫过境。

图片可能比较触目惊心。但的确,作为食物链的一环,棘冠海星也是珊瑚礁的原住民之一。正常的年份,它们的数量并不多,甚至在一次半小时的潜水中都不一定能看到一只,对珊瑚礁本身的伤害并不算特别大。对于珊瑚礁,棘冠海星就是对其调控的一环。吃掉了一部分生长迅速的珊瑚,给后来的珊瑚提供了空间与竞争机会,是珊瑚礁生态系统多样化的一位功臣。

即使如此,当人类因为自己的经济活动,造成了某处生态系统的失衡,为了维持未来的经济活动持续,进行补救而非放任不理才是正确的决策。【除非能完全去除人类对此生态系统的影响——但我们都知道,这是极难做到的不是么。

附上一个介绍棘冠海星的视频

https://youtu.be/-ardrFZuFkU

以及被棘冠海星扎到后的紧急处理方法(来源日本珊瑚礁学会):

1 拔除可以简单去除的棘刺。但如果是已经深入伤口的棘刺则应该保持不动。因为棘刺前端易折,若是折在伤口深处不容易发现处理。

2 用40~45℃的温水洗净伤口,轻轻用绷带包扎。

3 接受正规医师治疗。

…………………………………………………………………………………………

最后希望大家要是在珊瑚礁区域潜水(如帕劳、如冲绳离岛)看到棘冠海星,不要好奇去触摸。若是发现数量较大的群体,请告诉您的潜水指导,或者报告当地的管理者~

本文来源于果壳网(微信公众号:Guokr42),这是一个开放、多元的泛科技主题网站,提供负责任、有智趣的科技主题内容,欢迎关注,亦可使用果壳精选APP阅读更多有趣有料的科技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sns@guokr.com。

------------------------------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media@guokr.com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释放进入手凤首页

手机凤凰网 i.if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