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拉托,据离佛罗伦萨16公里,30分钟火车即可到达,意大利传统纺织业名城。2000年后,普拉托的华人移民异军突起,迅速占领了欧洲的快消服装市场。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移民潮,30年过去,华人不但建立了自己的生活圈子,更是成为了当地经济不可或缺的生产力,将“意大利制造”卖向全世界的中国人。相较迅猛的“中国速度”,当地意大利人与华人融合进度,依旧缓慢,隔阂重重。图为从普拉托市中心古城墙上眺望出去,墙外就是历史悠久的意大利传统工业区。摄影:黄姝伦
普拉托有196,000人口,外国移民比例占18%,其中有将近一半是中国人。但这只是囊括了有合法身份的16918名华人。这里,是意大利第二大华人移民城市,仅次于米兰,保守估计有超过60000华人生活在此,十之八九来自中国温州地区。图为在市中心,华人女子与意大利人在同一时间玩手机。
教堂前的广场,是孩子们放学后最喜爱的嬉戏场所,以及妈妈们交流育儿经的地方。他们之中,找不到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孩子。一位意大利女孩跳到记者的镜头前,尝试用意大利语和记者交谈。
意大利人天生的热情、乐观,并不被生活在当地的华人认可。而华人的勤劳拼搏、白手起家,让意大利人感到神秘又害怕,指责中国移民抢了他们的“饭碗”,为了钱不择手段。市中心除了车站和巴士上,少见华人的身影。即使每天同坐一班车,华人和意大利人之间依然彼此沉默。
公车驶出城墙,犹如穿越回了国内某县城。华人街的气质与中国的“城乡结合部”,有着遥远的共鸣,有着同样令人尴尬的割裂感。中国街不见一点意大利元素,甚至还有婚庆一条街。华人移民们把中式生活,有模学样地,复制到了这里:中国超市可以买日用品,中餐馆三欧管饱,补习班开设意大利语课和中文课,华人诊所看病开药不成问题,桑拿城、KTV供休闲娱乐,在中国公园下棋、打牌、跳广场舞不亦乐乎。
在米兰上了大学的小张,是同辈人里为数不多的华人大学生。结束罗马的实习后,他回到了普拉托,娶妻生子。今年3月份,儿子满月酒,年轻的父母在酒席间敬酒,学习着中国式成人社交。入夜后,普拉托的华人酒店,几乎座无虚席。生活在此的数万华人,有些甚至十年都学不会一句意大利语,因为“没有必要”。
华商用极低的成本打造“意大利制造”(Made in Italy),数千家华人企业,彼此间竞争激烈,多以“价格战”的方式,来争取市场份额。图为普拉托第一个兴起的华人工厂区IOLO 。
从华人街延生开的IOLO与TAVOLA工业区,星罗棋布着数千家中国工厂。经济危机后,随着意大利传统纺织业的衰落,建立在大量华人移民的基础上的低成本、高产量快消服装业崛起。这些服装由当地华人生产,然后贴上“意大利制造”的标签。
中国工厂里的规矩是“多劳多得”。有一位2006年偷渡过来的李师傅,十年没有回过家,在吃住一体的黑工工厂里忙活。旺季来临,工人们会每天14个小时,一刻不停地,坐在缝纫机前。十年没有回家的李师傅,家里的兄弟姐妹相继成家立业。他也只能在朋友圈点赞家人生活的点滴变化,三十多岁的李师傅自嘲:“十年了,钱没有,青春也没了。”随着整治和华人商业渠道的增加,黑工工厂已经越来越少。图为一所黑工工厂,工人们并不愿意出镜。
这些服装由当地华人生产,然后贴上“意大利制造”的标签。近年来,有不少东北人来到普拉托温州人的工厂里打工。根据普拉托市政厅2015年最新数据,中国企业年创收达23.4亿欧元,其中10亿欧元为合法创收,有约5000家中国企业在此扎根,据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年11月21日报道,中国移民控制了当地95%的服装产业,成为当地服装生产的绝对主导。图为一所温州人开设的合法工厂,雇佣了不少东北打工工人。
Nardini一家,从祖辈开始,在普拉托从事纺织品经营。他坚持只面对小客户,销售高质量的布匹。每天中午,他还保持着意大利人关店午休的习惯。这位意大利老板与当地的中国人没有任何生意往来。他说二者专注于不同的市场,当意大利人生产五件成衣时,中国人已经生产了上千件,中国人的脑子里只有工作、工作、工作。
做生意的老板们,安全感越来越少,担心官方针对移民企业,进行“蛮不讲理”的打压。华人圈内有个笑话,只要谁发现了“老外”警察出没,记得拍照上传朋友圈,奔走相告,多加小心。三十年移民史过去,华人融入的问题依然严峻,就像普拉托一家店里,同时摆放着中国的佛像和西方的耶稣像。
若有不同的宗教信仰,烧香拜佛与礼拜祷告,相处泰然,亦能找到住持、神父、牧师来答疑解惑。华人在普拉托有规模不小的各个宗教社团。华商捐赠的普华寺已经建成了18年,有3个佛堂,每年组织舞龙舞狮活动,还在扩建中。
华人天主教会,由于经济实力有限,与当地的意大利人教会共用教堂,教徒多为打工者。陕西调来的王神父,刚来普拉托一年,他感慨教友们太辛苦,做工时间太久,教会没办法开展活动,“(周日)能过来做弥撒就不错了,他们请不下假。”
2016年3月20日天主教圣枝日,佛堂的僧尼前来华人天主教会学习交流。
近几年,随着整治力度的加强,华人守法意识的改变,华人社团与意大利NGO组织的努力,以及当局普拉托政府出台帮助移民融入的政策,两者的关系,才有所缓和。随着移民数目进一步增加,衣着暴露的大龄站街女亦日趋增多,普拉托火车站周边甚至有华人性工作者终日流连。今年,意大利警察加大了对华人卖淫业的整治,但还是随处可见相关小广告。(红圈处)
由于华人非法居留、偷税漏税等问题严峻,加之欧债危机后,意大利低迷的经济状况,双方矛盾不断升级。而华人又缺乏政治参与和发言权,更是雪上加霜。近年来华人区打砸抢频发,意大利警方却治安不力。今年二月份,华人社团自发组织了“反对暴力”游行,不再沉默,有2000左右的华人华侨参与。普拉托副市长表示,很高兴见到中国人第一次公开发声。摄影:Giorgio Bernardini(意)
Radio Italia-Cina(意大利-中国的网络电台),普拉托首个双语网络电台于今年3月份开始广播,由意大利人Andrea发起,他表示关于华人的负面报道太多,他希望促进双方更多的了解,更好地融入。目前,电台由华人和意大利人志愿者共同运营。Stella生活在普拉托十几年了,她的主业是开酒吧,业余时间来电台广播时事新闻。
普拉托,至始至终,对于许多华人来说,是改变命运的转折点,亦是无奈而辛酸的坚持。少有人把它当作“归宿”和“家园”。对于一些生活在此数十年的华人而言,回国早已没了退路,适应不了国内变化迅猛的环境,普拉托的生意逻辑甚至相对单纯。也许,“迟早会放弃,呆腻了,不想生活在别人的脸色下。”新千年的移民热潮过去,仍然不断地有淘金者来到普拉托,渴望在意大利改变自己和家族的命运。
华人二代、三代移民被寄于了融合的新希望,毕竟他们在语言上没有障碍,衣食无忧的他们,与父辈们拼命赚钱的思想也大相径庭。不过,他们也面临着身份认同的焦虑,中国是陌生甚至素未谋面的故里,而意大利是生我养我的异乡。周日华人天主教堂礼拜后,移民教友的孩子们,在教堂里玩耍。
入夜后,华人街的温州大饭店高朋满座,觥筹交错;刚来普拉托不久的女工,靠在缝纫机上,打起了盹;失业的意大利人修改简历,应聘中国企业;商务部长琢磨起了微信。这颗分叉的树干,由意大利画家在普拉托创作,左和右,分别代表着,过去和未来,华人移民们看重的价值观。在NHK纪录片《意大利品牌中国人造》中,普拉托市政府听证会后,一个中国男子走向这棵“树”,在分支上,写下了“恨”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