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缕玉衣看古代贵族对“死而复生”的迷恋
- T大
“金缕玉衣”
【编者按】人总有一死,为了能够在阴间继续享受荣华富贵,古人利用丰富的想象力和无尽的生存欲望,创造出了来世再生和灵魂不死的信念,这便有了金缕玉衣来世再续的传奇,因为他们相信只要穿着金缕玉衣灵魂便能升天,就能带着阳世的礼仪和身份去阴间继续享受。5月18日,罕见国宝级文物窦绾身着的金缕玉衣将亮相长沙,向我们展示古代皇帝贵族对死后享乐的追求,对死而复生的迷恋。
国宝级文物“金缕玉衣”将展长沙看汉人的生死观
“金缕玉衣遇见长沙王玺——汉代长沙国与中山国出土文物精品展”将于5月18日在长沙博物馆展出,此次展览将展出汉代长沙国和中山国王陵中出土的金银器、玉器、漆器、兵器、车器、马具等生活用器,向我们展示大汉王朝的风采。众多文物中,最抢眼的当属中山靖王刘胜妻子窦绾身着的金缕玉衣。
金缕玉衣也叫“玉匣”、“玉押”,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时穿用的最高规格殓服,外观和人体形状相同,包括头罩、上身、袖子、手套、裤筒和鞋六个部分,每个部分都由许多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等玉片拼成,玉片上钻有许多小孔,可以用纤细的金丝、银丝或铜丝将玉片编缀成衣,所以又称为“金缕玉衣”,玉衣内头部有玉眼盖、鼻塞、耳塞、口琀,下腹部有生殖器罩盒和肛门塞。
窦绾金缕玉衣
此次展出的窦绾金缕玉衣是我国考古发掘中发现最早的保存完整的金缕玉衣,是罕见的国宝级文物,长1.72米,以700克金丝连缀2160片玉片而成,玉衣内还包含玉九窍塞、玉璧、玉握,体现了汉人“事死如生、事亡如存”的生死观。此次展览于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开展,将持续至8月28日。
400年玉衣演变史的3个版本
初级版:覆盖面部的“缀玉面饰”
西周虢国玉面罩
春秋吴国国君玉敛葬饰件
那么最早的玉衣是什么样子的呢?据研究,汉代的玉衣是由先秦时期的“缀玉面饰”演变而来的。所谓“缀玉面饰”,就是将做成眉、眼、鼻、口形状的玉石片,按一定形状排列,缀饰在织物上,于殓葬时覆盖在死者面部。这种缀玉面饰一般只有几十片玉片,还不是真正的玉衣,只能算是玉衣的雏形。最早的缀玉面饰出现在西周晚期的虢国墓地中,到了战国时期,缀玉面饰已成为一种颇为流行的丧葬礼俗,皇帝与贵族死后,都要用玉覆面做陪葬。后来,贵族们又从玉覆面中发展出了金缕玉衣等陪葬品。
过渡版:覆盖头、手、脚的“金缕玉套”
刘疵“金缕玉套”
玉衣开始出现的时间大约为汉文景时期,武帝时开始流行。这期间的“金缕玉衣”严格来讲只能称之为“金缕玉套”,因为整套玉衣没有上身、袖子和裤筒,只有面罩、玉帽、玉手套(两只)和玉鞋(两只),山东临沂刘疵墓出土的西汉早期玉衣就是其中的代表。这样的用意似乎在于以点代面,即用身体最末端的几个点来代替全身,起到象征性的作用。这种“金缕玉套”是缀玉面饰向玉衣的过渡形式。之所以产生这种情况与当时的玉料非常稀少有关,刘疵身着的玉衣,有的玉片就是用其它的残玉器改制而成。
精品版:覆盖全身的“金缕玉衣”
徐州狮子山楚王陵出土的金缕玉衣
到了汉武帝时期,随着张骞出使西域,与西域各国建立友好关系,大量和田玉通过丝绸之路运往内地,玉衣的形制也在充足的材料下渐趋完备,形成了外观与真人形体相同,由头罩、上身、袖子、手套、裤筒和鞋子六部分组成的完备玉衣,并成为汉代皇帝和皇亲国戚专用的殓服。其中最为精美的当属徐州狮子山楚王陵出土的金缕玉衣,这件玉衣由4248片上等和田白玉制成,其中穿缀的金丝就重达1600克,是目前国内出土玉衣中年代最早、玉片最多、玉质最好、工艺最精美的一件。
玉衣的设计均为死后享乐而存在
为了尸体永存玉衣作殓服,且玉堵九窍
无论玉衣怎么演变,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尸体永不腐朽。汉代的人们普遍相信人死后灵魂尚存,只要留住魂魄,人还是可以像活人一样吃喝玩乐。而魂魄只能依附于身体而存在,所以当时的皇室贵族对如何能使身体永不腐朽十分热衷。
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金缕玉衣
“他们认为,玉乃山川之精英,自然界之精华,具有神奇的功能和不可思议的灵性。”晋代著名炼丹家葛洪在他的《抱朴子》中也曾说到:“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之不朽。”所谓九窍就是指两眼、两鼻孔、两耳孔、嘴、生殖器和肛门。所以古人误认为用昂贵的玉衣作殓服,且以玉堵住人体九窍,这样就能使人的精气不外泄,最终达到防腐的目的。玉堵九窍的葬俗逐渐成了皇室贵族的玉衣葬制。
玉堵九窍
正是出于这种认识,玉衣才从仅能覆盖面部的“缀玉面饰”渐渐演变成覆盖全身的“金缕玉衣”,并且玉衣还经常搭配有用玉做成的眼盖、鼻塞、耳塞、口琀、罩生殖器的小盒和肛门塞。其中最讲究的是用玉蝉作口琀,古人认为人死后,其灵魂离开尸体,正如蝉从壳中蜕变出来时一样,能够复活和再生。
南越王墓出土的丝缕玉衣
为了死后享乐玉衣严丝合缝,仅余一孔
为了最大程度地保证尸体永不腐朽,玉衣本身的设计与制作也非常周全。首先,在玉衣制作之初,工匠先制作一具人体模型,并在上面划出纵横的行格,然后逐格编号,制作玉片,并根据人体各部位的不同形态,设计出数以千计的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玉片,钻孔后以金丝缀结,从而使玉片间的距离最小可达0.3毫米。另外,在链接玉衣的六个部分时,工匠们采用了现代裁剪所使用的卷边手法,力图使整件玉衣严丝合缝,成为一个整体。
玉衣头顶大多留一个孔,有人说是为方便灵魂出入
考虑到死后灵魂享乐方便,玉衣的头罩顶部设计有一圆孔,其目的是为了灵魂可以通过圆孔自由出入躯体。另外,玉衣本身的材质也保证了皇室贵族死后还能保持其原有的身份地位,因为一两千年前玉器为无价之宝,唯皇室和地位高的贵族才能佩带使用。如果是普通民众拥有玉器,定会引来杀身之祸。而缀结玉衣的金丝则可以保证贵族死后还可以享受富足的生活,毕竟金是“百世财富”。从玉衣的设计、材质上来看,每一个细节无一不是为了皇室贵族的死后享乐而存在。
玉衣的玉片用金丝缀结
【结语】据《后汉书礼仪志下》记载:皇帝死后,用金缕玉衣;诸侯王、第一代列侯、贵人、公主死后用银缕玉衣;大贵人、长公主用铜缕玉衣。在这个“我为玉狂”的时代,汉代皇室贵族为了死后能够继续享乐,渐渐形成了以玉衣为主体的葬玉使用制度。只是随着佛教的兴起,玉衣的使用也渐渐走到了尽头,毕竟跟道教宣扬的人死后还要在阴间过着正常生活相比,佛教描绘的西方极乐世界更为人们所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