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局:欧洲“公投热”背后的民主迷失
- T大
原标题:解局:欧洲“公投热”背后的民主迷失
新华网北京6月15日电 欧洲政坛似乎迎来紧锣密鼓的“公投时刻”。英国本月23日将举行公投决定是否退出欧盟;意大利今年10月之前举行修宪公投;匈牙利总理欧尔班计划通过公投决定是否接受欧盟的难民分摊方案……
公投在西方政体中本是“代议制民主的补充和修正”,但近年来却频繁扮演欧洲政治决策主角,解决“重大问题”。这股“公投热”的背后,是欧洲民主政治的嬗变和迷失。
【变味和滥用】
一般而言,公投旨在弥补代议制民主的缺陷:一是解决可能出现的民意扭曲现象,即民选出来的代理人在一些问题上与民众的真实立场不符;二是处理关乎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大事件,比如修改宪法、缔结盟约等。
拥护者认为,公投最大限度地扩大了公民直接参政范围,具有更高权威。而批评者指出,公投假定对民意做出更广泛和更迅速的响应就能带来更好结果,这一假定具有争议;此外,公投在实际操作中暗藏复杂的政治动因和利益纠葛,可能出现所谓“多数人暴政”。
虽然关于公投利弊的讨论难有定论,但回顾欧洲国家近年来举行的多次公投,不难发现其中变味和滥用的现象。
一是公投被当成一种政治手段用于施压或解压。2015年7月,债务危机漩涡中的希腊在公投中以压倒性优势否决了救助协议草案。总理齐普拉斯提议公投的用意就在于以民意相要挟,向欧盟和国际债权人争取更大谈判空间。
二是公投成为民众宣泄不满情绪的渠道,背离其解决特定重大问题的初衷。多数情况下,公投会将复杂的政治议题向民众简化为“是”或“否”的投票,但民众利益趋向与动机千差万别。以荷兰今年4月的公投为例,主题原本关于欧盟和乌克兰的联系国协定,而实际上演变成民众“疑欧”或者“挺欧”的情绪表达,以及对当政者的意见表示。
三是公投有时掩盖问题根本,拖延危机,反使情况更为棘手。2014年9月,苏格兰独立公投失败,但此后,支持独立的苏格兰民族党成员人数猛增三倍,预示另一场政治风暴正在酝酿。
【失信和逃避】
公投在实际操作中暴露出诸多弊端,但欧洲近年来出现的“公投热”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个中原因值得深思。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认为,公投频繁表明社会民众对政治精英的失望,公投也是把“双刃剑”,表面上吸纳足够民意,拥有不可质疑的权威性和正当性,但暗地里却是政客的一种责任推卸。
新加坡学者郑永年近日在《西方庸人政治人物时代的到来》一文中也指出:“现在西方的政治家利用‘民主’的机制,越来越不负责任。这尤其表现在使用‘公投’这一机制上。”
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欧洲“公投热”还与政治风向、社会思潮、媒体传播、技术环境等方面的变化直接相关,特别是民粹主义流行、反欧盟情绪上升等。
崔洪建认为,民主和民粹政治之间的界限在当前欧洲政治实践中模糊难辨,民粹正借助公投这一形式成为泛欧洲的政治势力。而由政治精英创建的、存在所谓“民主赤字”的欧盟最容易成为攻击标靶,借以迎合选民情绪,这也是欧洲许多公投都涉及欧盟问题的一大原因。
【撕裂与退化】
从当前形势判断,欧洲这股“公投热”仍将继续,可能造成的政治和社会影响不容忽视。
一是在英国“脱欧公投”的示范效应下,欧洲其他国家预计会更多地通过公投,对内获取政治资本,对外迫使欧盟让步。奥地利极右翼政党自由党近日表示,奥地利应该“通过公投治理”。法国极右政党国民阵线承诺,如果赢得2017年总统选举,将就欧盟成员国地位举行公投。
二是公投无助于“达成共识”,还可能激化矛盾,为民粹主义势力创造条件。从某种角度来看,公投像一个潘多拉魔盒,一旦被打开,会不断制造出分歧,加大现有政治秩序的撕裂。以英国脱欧公投为例,卡梅伦表示,公投能够一劳永逸地解决英国的“欧洲问题”,但从客观效果看,公投强化了两大阵营的对立,加剧英国社会分裂。无论公投结果如何,英国今后还会受“欧洲问题”的困扰,公投可能再次上演。
值得注意的是,欧洲舆论开始出现各种反思声音,出现诸如“英国去留欧盟不应通过公投决定”的观点。英国《经济学家》在报道中写到,一人一票的“直接民主可以用于像欧洲歌唱大赛一样无关紧要的问题,但绝不适用于管理一个国家,更别提整个欧洲大陆”。
然而,此类反思能在多大程度上为“公投热”降温令人存疑,欧洲民主政治演变趋势混沌不明。前意大利外交部副部长儒耐力认为,欧美国家面临一个长期的民主退化过程,发展到今天形成危机。这一危机在高层表现为国家和人民失去干预一些根本选择的能力,在底层表现为欧洲近20年来各种各样的反对精英阶层运动。这是导致现在欧美国家政府和整个政治体系权威受到挑战的根本原因。(记者张伟,编辑蒋骢骁,新华国际客户端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