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实战训练提高应变能力

2016-07-14 06:08 法制日报
  • T大

原标题:贴近实战训练提高应变能力

□ 本报记者   朱宁宁  

本报通讯员 张建宁 刘成明

7月初,在武警黑龙江总队大庆支队“油城砺剑-2016”反劫持演习现场,机动中队中队长宋万军有点儿不解地说:“在前期实战化演训问题大纠治活动中,我们梳理出了使命意识淡化、实战观念虚化等11个方面的问题,并对各类作战方案进行了调整。这样还打不赢,你说问题出在哪里?”

原来,1个小时前,支队不设预案、不打招呼,向机动中队下达了处置劫持人质事件的作战命令。宋万军带领特勤排快速反应,仅仅用了不到15分钟便完成了集结机动、战场研判、攻心劝降等一系列行动,可正当突击队员准备破门强攻时,裁判组却突然判定中队“处置失败”并叫停演习。

担任此次演习裁判长的支队参谋长都继忠说:“你们前期的表现,算得上是处突行动样板。可你们想过没有,‘劫持者’的刀就架在‘人质’脖子上,正面强攻,胜算能有几成?”

但对于这个问题,宋万军有不同的看法:“房间是封闭的,根本不存在奇袭的可能!”

“‘人质’一旦受到伤害,硬碰硬还有什么意义?”都继忠的话一针见血。“你们败就败在歹徒选择了有利的战场,你们却没有拿出合适的战术!”

振聋发聩的一席话,让宋万军哑口无言。

“去年以来,你们的训练确实有了贴近实战的意识,但实战化训练的意识与能力提高不同步的矛盾,才是给战斗力提升拖后腿的根本原因!”

随后,都继忠给官兵们举了两个类似的例子。不久前,支队采取不打招呼方式,以“在押嫌疑人脱逃”为背景,对某中队专勤专训情况进行了一次实兵检验性拉动。结果,就在哨兵熟练地按照口头警告、电话报告、鸣枪示警程序进行处置的时候,“犯罪嫌疑人”已翻过营区大门,一溜儿烟钻进了附近的庄稼地里。

去年深秋,某中队把官兵拉到陌生地域,针对捕歼战斗训练进行红蓝对抗。红方结合地形,制定了详细的搜捕计划,但没想到,两名身着冬季作训服的蓝方队员将自己隐藏在枯草丛中,不但成功躲避了搜索,还将身着夏季作训服的三名战士“摸哨”,红方以失败告终。 

“今天的演习和这两个战例,反映出的是同一个问题,那就是官兵错把处置方案当成了规定动作,而自身战场应变能力又存在短板。战斗力标准大讨论活动不是阶段性的,更不能仅仅停留在纸面上,而是应当做到贯穿始终,末端落实。”都继忠说:“下一步,支队将在抓好顶层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基层的指导力度,像这种‘不按套路’出牌的演习,以后肯定会经常搞下去。”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释放进入手凤首页

手机凤凰网 i.if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