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阿之缘

2016-10-16 04:30 人民日报
  • T大

原标题:果阿之缘

苑基荣

《 人民日报 》( 2016年10月16日 07 版)

在去果阿之前,印度朋友把果阿描述成人间天堂,纷纷不约而同地说:“去果阿呀,那地方真漂亮!”美丽的海滩、秀丽的风景、西式的建筑、全印度面积最小却最富裕的邦,这些独特的地域特质,使果阿在印度人心中成为全国最好的旅游胜地之一。

一下飞机,笔者就看到果阿新修建的机场很有现代气息,但在大玻璃幕墙笼罩下的机场只有一条跑道,略显局促。据同机的印度人说,眼前的机场已经比一年前大多了。

穿过机场出口,瞬间融入熙熙攘攘的人群,一不小心踩到了一个软绵绵的东西,低头一看,原来是一条胖野狗睡在人群中间。坐上出租车,行驶接近市中心一个十字路口时,猛然间映入眼帘的是六七头高大的牛卧在十字路口中间,在川流不息而又小心翼翼的车流面前显得十分悠闲自然。沿途的道路都是双向两车道,路边满是椰树和热带树木,偶尔经过小村庄可以看到椰林掩映下的蓝色、粉色或红色的葡萄牙式小楼房。沿途村庄街道两边人很少,显得非常安静。

据说,“果阿”二字来自葡萄牙殖民者,实际起源不详,英国殖民者继承了这个名字。在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中,果阿地区被称为“果帕拉施特拉”,含义是“牧牛者的国度”。果阿最早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其后直到成为葡萄牙殖民地,历经多个朝代更迭。

果阿开启近代进程以1498年第一个欧洲人瓦斯科·达伽马初临果阿为起点。由于当时印度至欧洲传统香料贸易路线被奥斯曼帝国中断,葡萄牙派出达伽马到印度寻找香料。1510年,葡萄牙舰队司令阿尔布克尔克占领果阿现在的老城,殖民统治长达450多年。在这段时期里,果阿成为辉煌一时的东西方贸易中心,海上香料的中转站。直到1961年印度用武力收回主权,果阿最初作为印度一个联邦属地,1987年升格为印度第二十五个邦,直到1974年,葡萄牙才正式承认印度对果阿的主权。现在果阿邦邦长的办公地兼府邸就设在葡萄牙总督府,位于果阿出海口正对的一座小山顶上。府邸沿山顶建成半圆形,是典型的葡式风格。从府邸二楼可以俯瞰果阿首府帕吉纳入海口全貌,二楼走廊上则摆满了葡萄牙人留下的各种物件。

这段历史令果阿在印度各邦中特色鲜明。据说这里有印度最好的海滩、西式建筑、印西结合的饮食和风俗。走在果阿街头,经常看到印度寺庙的同时,也能见到天主教堂。葡萄牙占据果阿后,曾打压印度教和回教,使当地多数人皈依天主教。现在则是印度教徒约占66%,天主教徒约占26%,穆斯林则占8%左右,其他民众分别信仰锡克教和佛教。令人惊奇的是,果阿的宗教、习俗和传统不但没有成为造成社会动荡的因素,反而促进了该邦的凝聚力。

果阿最具西方特色的是教堂和修道院,保留至今的还有10多座,目前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笔者看到1619年完工、位于老城的圣卡塔琳娜教堂通体白色,气势恢宏,正殿礼拜堂高大的穹顶下能容纳数百人,正墙上高悬基督教诸神,精雕细刻,金碧辉煌。两边的小教堂则镶嵌着花岗岩石板,上面刻着葡萄牙文。

果阿的教堂中很多都是15至16世纪葡萄牙努埃尔建筑风格,兼具16世纪意大利矫饰风格和巴洛克风格,因此被称为“东方罗马”。“多层次性”是印度建筑的典型风格,果阿教堂楼层比通常的欧式建筑更多一些:一般欧式建筑的楼层仅为两层,不会超过三层,果阿教堂是五层建筑,充分体现了建筑史上被称为“巴洛克五重奏”的印度建筑风格。

果阿的经济发展也颇具特色。首先是旅游业,也许由于城中随处可见的西式建筑带来的熟悉感,很容易引起西方人的青睐,从而使果阿成为西方游客在东南亚地区经常光顾的旅游目的地之一。这里每年都要接待几百万游客,其中西方游客数量有几十万之多,印度旅游部门更将果阿描述为一年365天都是假日的城市。笔者在北果阿看到,在首府帕吉纳和邻近小镇,一排排的西式餐馆打出各种海鲜食品和啤酒广告吸引游客,街上不时走过说着各种语言的背包客。

渔业是果阿的传统产业,笔者看到几十艘渔船停泊在码头,渔民们在那里买卖刚刚捕获的海鲜。几十米宽的码头两侧是一个个小摊铺,一块支起来的铺板加上一个垃圾桶,这些小渔船和简单的摊铺就这样撑起渔民们祥和平静的生活。果阿渔业协会主席沙米拉女士对笔者说,中国是果阿渔产品出口重要国家之一。同时,中国在果阿经济发展中留下的印记不仅是进口渔产品,更重要的是铁矿石进口,矿业也是果阿的重要支柱性产业之一。

也许正因为开放度高并具有良好的经济发展前景,滨海城市果阿才有了“金砖缘”——印度总理莫迪从4个备选城市中挑选果阿作为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举办地。用莫迪的话来说,是“想趁机把果阿打造成印度的国际旅游胜地”。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释放进入手凤首页

手机凤凰网 i.if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