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将进酒》中的“五花马”可能是唐代于阗马
- T大
原标题:李白《将进酒》中的“五花马”可能是唐代于阗马
和田出土文物印证:李白《将进酒》中的“五花马”可能是唐代于阗马
“花斑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亚心网讯(文/记者 赵梅 图/新疆博物馆提供)“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李白《将进酒》中的“五花马”究竟是什么马?学术界一直众说纷纭,近日,新疆博物馆推出的《丝路于阗——文化与艺术的交融:新疆古代和田艺术精品文物展》,通过和田地区的出土文物向人们印证,李白《将进酒》中的“五花马”,很可能就是当时西域于阗出产的一种花斑马。
丹丹乌里克唐代木版画中的于阗马。
和田出土文物证实:于阗盛产花斑马
新疆博物馆的这一结论和说法,主要来自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梅林村教授的大量研究和考证。
于阗马,《魏书·西域传》中曾有记载:“于阗城东三十里有苴拔河,中出玉石。土宜五谷并桑麻,山多美玉,有好马、驼、骡。”这段记载说明,于阗曾经产好马,但是,于阗好马具体长什么样子,文献记载并没有说明。
上世纪初,英国人斯坦因在和田以北丹丹乌里克遗址发现了3件唐代木版画,其中,两件木版画中人物,头上束带或戴有卷檐帽子,身穿长袍,脑后有背光,胯下骑着一种周身带有花斑的高头大马。
《五马图》于阗马——满川花。
2002年,新疆考古人员在丹丹乌里克遗址又揭取过一批晚唐壁画,有两幅壁画中绘有的花斑马形象,也和木版画中的马形象如出一辙。
梅林村教授通过考证分析,和田地区发现的壁画和木版画,恰好弥补了文献记载的不足,向人们描述了于阗马的形象。
文物和文献记载充分说明,唐代时期,于阗王国曾经出产一种浑身花斑的西域马,于阗画工“近水楼台先得月”,创作了这些带有花马形象的壁画和木版画。
于阗马见证中原与西域密切往来
一些传世作品印证,唐宋时期,随着西域和中原的经贸往来,于阗良马作为“进贡马”出现在中原。
五代·后梁画家赵喦在《调马图》中绘画的于阗马。
五代·后梁画家赵喦(yán)的《调马图》,就出现了于阗马,这幅绢画作品长29.5厘米、宽49.4厘米。画中人物深目高鼻、络腮胡须,头戴卷檐帜虚帽,身穿圆领窄袖胡服,手牵一匹白底黑花的高头大马。其形象和丹丹乌里克木版画中的马形象基本相同,现在,这幅绢画藏于上海博物馆。
宋代时期,著名的画马大师李公麟在他的《五马图》中也勾勒了于阗马形象,《五马图》已毁于二战时期。
《五马图》于阗马——凤头骢。
李公麟的《五马图》,表现的是西域向北宋朝廷进贡良马的情景。画中绘两位中原汉人和3位西域人,他们每人牵一马,其中,一匹马身上带有花斑,马旁边站立着西域贡使,虬髯满腮、头戴四檐毡帽,与丹丹乌里克的一幅木板画上人物如出一辙。
梅林村结合《五马图》中的题跋分析,这匹花斑马和另一匹花马,分别是于阗国产的“满川花”和“凤头骢”。
关于李白《将进酒》中的“五花马”,学术界大致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五花马”指的是马鬃上剪成五瓣花的马,另一种认为“五花马”指的就是五颜六色的马。
梅林村通过考证研究认为,这些说法应该都只是推测。首先,自然界不存在5种颜色的马。其次,五花马当得名于良马的自然秉性,并非鬃毛剪成五瓣花,即可成为良马。
他认为“五花马”的“五”,应该是多的意思,“五花马”指的是“多花马”。而新疆出土的考古材料和内地传世书画印证,这种多花马只有西域于阗有,因此,“五花马”很可能就是古代于阗出产的花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