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普里扬诺夫:记忆中的风雅

2016-10-22 21:26 凤凰文化
  • T大

个人化写作与外来文化影响

10月21日上午,2016凤凰·鼓浪屿诗歌节第二天,主题为“个人化写作与外来文化影响”的诗歌国际论坛在鼓浪屿举办。诗人赵野,赵四,李少君,树才,李元胜,默默,韩庆成,廖伟棠,林于弘、黄冈、加拿大诗人洛尔娜·克罗奇(Lorna Crozier),英国诗人李道(Richard Bruns),印度汉学学者、诗人普利亚达西·墨普德教授、韩国翻译家金泰成等人在论坛做出精彩又有见地的发言。论坛由诗人、翻译家、评论家汪剑釗和诗人北塔主持。

鼓浪屿拥有“万国建筑博览”美誉,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交会于此,闽南文化与外来文化共融于此。“鼓浪屿女婿”林语堂自评“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于诗人而言,外来文化将如何影响个人写作?作为“世界人”的诗人,一方面孜孜不倦地从自身文化中汲取养分,另一方面又无时不刻不体会着全球化带来的“文化震撼”,从而形成观念的冲突、矛盾、变形、融合、促进,进而可能形成写作的自我革新。

俄罗斯诗人库普里扬诺夫

以下为库普里扬诺夫的发言实录:

郭靖媛译

最初,我以俄罗斯诗人为师,从普希金一直到赫列勃尼科夫与曼德尔施塔姆。同时,我也学习过几门外语,曾以诗人的身份走过俄罗斯的许多角落和世界上的许多国家。我翻译过德语古典诗、现代诗和散文。那些伟大的诗人,比如荷尔德林和里尔克,都带给我很多启发。从里尔克那里,我获得了一些“神秘性”主题,我也曾为荷尔德林献上了三首诗作。而叛逆的埃利希·弗里德教会了我带有政治意味的“逻辑诗”,比如《歌唱课》:

选择了笼子

翅膀之前

笼子里

有翅膀的

在歌唱

飞翔的自由

面对着笼子

没翅膀的

在歌唱

笼子的公正

但是,在创作类似简洁且精准的诗作时,我尤其得益于汉学家施皮林的文章《中国古代哲学经典著作的结构》,在这篇文章里,他阐述了《道德经》的内在逻辑。

我还效仿自己曾经翻译过的诗人,同时他们也翻译我的诗作,在这之中能找到相近的主题和思想。布莱希特(他经常关注中国题材!)和他的嫡系学生海因茨·卡劳讲解朴素的公民诗。我的老师尤里·罗日杰斯特文斯基是一位汉学家,科学院院士,他是莫斯科大学教授,因此我在未曾到过中国之前,就写下了关于中国的诗歌。尤里·罗日杰斯特文斯基为我在德国以俄语和德语出版的微型作品集《竹席纹》作序时写道:“库普利扬诺夫的散文常常以近乎荒诞的原则所构建,事实上这是一种独特的戏仿,在这种模仿之中不一定包含讽刺,但存在着对文学方法的戏仿式演绎。作者在进行一种独特的文字游戏,这看似是在模仿某位作家或翻译家的风格(在《竹席纹》中包含了阿列克谢耶夫院士翻译中国散文所体现的风格),同时由于语言自身的多义性和其幽默的内在特质,将整个作品引入完全现代性的荒诞之中。”罗日杰斯特文斯基谈到了对《聊斋》(蒲松龄)的翻译。以《魅影传奇》为例:

“蓝萍是个年轻美女,她的肌肤异常光滑,甚至任何衣服一上身,都会滑下来。有一天,蓝萍非常痛苦,她哭着唱道:

只有夜晚

才能将我包裹。

亲爱的你

为何不快些来,

当我的衣服

滑落的时候?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这首歌在中国的原著中是以不太相同的方式吟唱的。”

一直以来,我以创作自由体诗为主,自由体诗在当今被认为源于西方的影响,但我是从古老的俄罗斯颂诗和教会斯拉夫语的圣经与祷告文中受到的启发。 我的诗歌曾被翻译到拉脱维亚、立陶宛和爱沙尼亚,如今正在被译介至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甚至我祖母的故乡——雅库特。上世纪六十年代,弗拉基米尔·布里奇与我们模仿美国诗人惠特曼,我们因此而被称为惠特曼派诗人。我也曾翻译过许多惠特曼的诗歌。波斯尼亚诗人伊杰特·萨拉利奇将我称为“贝尔格莱德派”诗人。我自己则是塞尔维亚作家联盟的成员。汉堡大学的德国教授知道我在德国出版了很多书,他对我说:“你甚至算是个德国诗人了!”格鲁吉亚的沙达·雅达沙维利曾将我的诗歌翻译成格鲁吉亚语,在不久前和我一起参加的访谈中,他坚持认为,在现代俄罗斯诗歌的背景下,我“不是俄罗斯诗人”。但是,一家德国大型出版社的负责人却说,我的散文“过于俄罗斯”(zu Russisch!)。波兰批评家K.M.希尼亚夫斯基在评论我的波兰语书籍时写道:“库普里扬诺夫的诗歌是精巧的箴言,风格上有些像后期的利奥波德·斯塔夫和当今的塔德乌什‧鲁热维奇,但是库普里扬诺夫的诗歌相对而言更加包罗万象,或者说:接近宇宙本源。”德国牧师赫尔穆特·高维茨尔也表达了相同的看法:“库普里扬诺夫是这样一位诗人,他的创作已经从地球中心的维度延伸到广阔的宇宙空间。”这一切都是我自己不曾表达过的!

我的诗歌创作很难说是在有意识地趋近于普遍性,趋近于“全人类的关切”(普希金语)。但是一旦我的诗歌被翻译到其他国家,乃至像巴西、印度、斯里兰卡和孟加拉国这样的遥远国家时,我就会认为,在我这颗俄罗斯心灵中有接近于他们文化的某种特质。这首诗可以作为总结:

诗人

昔日的中国诗人

为崇高的志向写作,

他们背负着使命

在未来留下伟大的诗行。

他们彼此交换文字

从别人的佳作里

找到记忆中的风雅

与上天仁慈的启示。

激情的暗涌缓缓流动

案上的诗稿久远珍贵

放弃一切——熟悉的情感,

再重新开始——温和的激情。

有时描绘尘土飞扬中的路标,

有时低垂手腕,拨弄弦乐悠悠……

他们时常走近我们,

只要我们真诚地迎接!

责任编辑人:冯婧 PN041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释放进入手凤首页

手机凤凰网 i.if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