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花鼓戏《带灯》

2016-10-27 03:32 华商报
  • T大

原标题:商洛花鼓戏《带灯》

十一艺节展演 演员唱着唱着就被感动哭

昨日19:30,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展演剧目大型商洛花鼓戏《带灯》在咸阳大秦剧院首演。观众掌声背后是剧组人员数不清的汗水。

贾平凹小说《带灯》改编花鼓戏

《带灯》由贾平凹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大型商洛花鼓现代剧。戏剧开场,几名村民聚在一起讨论着即将到任的综治办主任。一阵柔美清脆的歌声传来,大家不由得将目光转到一身明黄的女子身上,她就是新来的综治办主任“带灯”。她在工作中兢兢业业,爱憎分明,像一只萤火虫,拼死地燃烧和照亮。

68岁武功观众李恩宽说:“一家四口都来看,专门给主演李君梅捧场。”“看得特别带劲,演员的表情和话语都特别到位,很接地气。”咸阳市民赵诗敏说。

剧组赊账购置百万元灯光设备

该剧由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国家一级导演徐小强担任编剧和导演,商洛市剧团出演。

商洛市剧团副团长李艳说,排演过程中最难的就是经费问题。剧组没有专业的灯光师和设备,每次演出都需要花三五千聘请,随后大家一合计,决定买一套灯光设备。因为实在拿不出经费,100多万的设备只能在广州商家赊账,商洛市政府相关领导得知后帮他们申请了一笔扶持资金,加上演员之间自筹,才还得差不多了。“在唱‘带灯’的坎坷命运时,我们总是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大家在排演时所遭遇的困难,经常唱着唱着就被自己感动哭了。”

曾为10分钟场景排练大半个月

第二场第二幕有一个十分钟的场景,讲的是带灯给村上的13名妇女做工作,导演要求扮演妇女的演员动作、节拍完全一致。剧组从早到晚练习,有的女演员好几天都见不到孩子,一练就是大半个月。

在该剧中饰演“带灯”的国家一级演员李君梅说,“带灯”这个人物不似以往的塑造的完美形象,她有一些小资,但也有自己的追求,她可以为群众的事自掏腰包,也曾跟泼妇扭打在一起,“我擅长的是秦腔,特点是高亢,而花鼓则比较柔美,在两者之间转换起来就比较难。有很长一段时间都跟着了魔似的,吃饭、睡觉都在揣摩唱腔唱法。”每次演出完毕,李君梅和同伴们都会吸纳观众和专家提出的建议,“现在‘带灯’这个人物形象已经非常丰满。” 华商报记者 吕兰 文/图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释放进入手凤首页

手机凤凰网 i.if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