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美院副教授罗奇 看看先辈留下的背影:红军长征过草地
- T大
原标题:广州美院副教授罗奇 看看先辈留下的背影:红军长征过草地
日期:[2016-11-06] 版次:[A16] 版名:[收藏周刊·封面] 字体:【大中小】
《草地铁流》(油画) ●作者:罗奇、孙佳兴、黄福昌、翁润鹏、林海东(广州美术学院)
《十送红军》(中国画) ●作者:吴宪生(中国美术学院)
近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美术作品创作展”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此次展览展出了由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宣传局、中央美院、中国美院、清华美院、广州美院、湖北美院、鲁迅美院、西安美院8个单位、12组主创团队根据红军长征中最具代表性的历史节点,最新创作的12幅宏幅巨制,同时展示了各主创团队创作过程中的写生手稿、创作草图等,展出作品共计200余件。对此,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在开幕时致辞指出,“本次展览中的12幅反映长征途中经典场景的巨幅大作,必将成为中国现当代美术史上革命历史题材的重要构成”。■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实习生 梁婉莹
从史实的角度,红军过草地是件不容置疑的事,这是长征途上比较重要的节点,也是红军长征路上艰苦岁月的一个重要见证。
我们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以前不少红军过草地的作品描画人物的时候,更多的可能是选择正面,或者是已经过完草地昂首挺胸的状态,相对描写艰苦状态比较少。但事实上,当时红军过草地是非常辛苦的,体力匮乏,毅力、心理底线都达到了一种极尽挑战的状态。
而且,“红军过草地”中,“过”字很重要,我更倾向于表现出“过”的状态。为了突出这一点以及战争的残酷性,我选择了以背影组成画面,着重表现红军步履维艰、艰苦、沉重的瞬间。这一方面是为了区别于以往的同类创作,另一方面,战士的背影也是历史留给我们的背影。而且跟以往历史画习惯表现一种中心故事或者动态不同,我这次是在众多过草地的红军中,截取了行军中的一个局部进行定格,没有了戏剧性,纯粹是红军的艰苦背影。
《飞夺泸定桥》(油画)
●作者:井士剑、郭健濂(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副院长井士剑:
超越过去过于修饰的画面,来真实还原革命大无畏的精神
我认为我们现在创作历史画,既不能像以前的红色经典,也不能像西方如今玩味的表现,艺术创作对于今天这种重大历史题材依然是有效。例如《飞夺泸定桥》这样的作品,其实是突出了时代的变革。在这个演绎的现象面前,我们该如何面对我们的历史,如何更加超越那种红光亮,超越过去过于修饰的画面,来真实还原革命大无畏的精神。
对于此次的创作的构想,其实在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还设定了另一种构图,是以背影强调飞的概念。但后来靳尚谊先生向我们提意见,他说:“正面最好,这可超越以往的同类创作。”所以,我们最后选择了正面。
《血战湘江》(中国画)
●作者:黄其华、郝孝飞、朱国栋、周颢、彭震中(湖北美术学院)
【创作谈】还原历史事件,力求表达悲壮英勇的战争氛围
整幅作品的创作意图,是在还原历史事件的同时,力求表达悲壮、英勇、惨烈的战争氛围。画面在构图形式上强调对“势”的把控,通过典型人物、场景、道具的远近、大小、比例、超时空组合等方式,合理有序地控制画面内容,以获得力感与量感相对饱满的视觉体验。画面人物的刻画以厚重阴郁作为基调,既贴合创作的主题,同时又强调墨色的不同层次。局部深入刻画的同时又保留部分初稿的未完成感,形成画面的多层次对比,既有传统水墨的表现力,同时亦具备当代水墨的个性表达。画面在表现形式与手法上,刻意与传统水墨语言拉开距离,通过反复的勾皴、积墨、拓印、水墨冲染等手段,寻求浑厚而丰富的画面效果。
《翻越雪山》(中国画)
●作者:王颖生、董卓(中央美术学院)
【创作谈】力图让作品呈现出
过雪山主题的厚重和质感
“夹金山,夹金山,鸟儿飞不过人不攀,要想越过夹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间!”当双脚真的踩在这片土地,呼吸着夹杂寒潮之味的冷风,裹着冰冰凉凉的衣服,作品构思中原本模糊不清的人物一时变得真切、清晰起来。从所用材料的选择到作品中每个人物形象的确定都是反复琢磨,力图让作品能够有力地呈现出过雪山主题的厚重和质感,特别是精神的传达,无精神、不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