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的结尾,原来是这样的
- T大
原标题:《四世同堂》的结尾,原来是这样的
1951年在美国出版的英文版《四世同堂》。
本报讯 很少有人知道,自己看的《四世同堂》,并不是老舍的完整版本。第三部《饥荒》的最后部分,是根据美国出版的英文版返译过来的。
佚失原稿近70年的《四世同堂》第三部《饥荒》在美国发现英文原始译稿,《饥荒》未曾发表过的21章至36章,计10万多字,经由学者、上海译文出版社副社长赵武平回译,终于“重见天日”。这部分译文将会在下一期的《收获》杂志全文刊载,计有十万七千多字,50多页。
《收获》主编程永新说:“我们曾经看到的《四世同堂》,就是一尊断臂的维纳斯。我拿到译稿时,就知道赵武平先生做了件功德无量的事。”
《四世同堂》是老舍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可惜是残本。
据说,老舍当年初步设计,这部著作分为三部,共100章。它于1944年在重庆的报纸开始连载。老舍本打算用两年时间写完,但由于时局动荡和多种病痛,直到1945年底才完成第一、二部。
此后,老舍受邀赴美,它的第三部是在美国完成的。
但《四世同堂》第三部的最后13章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并未出中文版。
幸运的是,其英文版于1951年先在美国出版。那时,它的中文版仅剩87章。198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此书时,只能从《四世同堂》英文版返译了这最后13章,才勉强凑齐。
但是,这不是老舍的原稿,因为它是经过美国出版社跟编辑改动并大量删减后的节选本和删改本。
赵武平利用赴美访学的机会,多方联系,确认哈佛大学图书馆所藏的老舍英文译者浦爱德的档案中,不仅有老舍其他未刊信函,而且还包括浦译《四世同堂》全稿。
赵武平看到《四世同堂》档案时震惊又激动,“所有材料都保存得非常完整,老舍先生画的草图、人物分析等等,都保持着原貌。”
从哈佛影印原稿回国后,赵武平开始艰难的回译过程。赵武平说,目前的这个新译稿,虽然不是老舍原来计划和完成手稿的全部,但他相信也衷心祈望,这一版本能让新一代读者,更进一步接近老舍原作。
本报首席记者 王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