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午后追忆我国第一批女飞行员陈志英

2016-12-07 13:23 中国军网
  • T大

原标题:冬日午后追忆我国第一批女飞行员陈志英

冬日午后,我在网上搜寻关于我国第一批女飞行员陈志英的资料,多次切换关键词,可每次出来的文章却总是寥寥两三篇,更让人感慨的是其中一篇写道“现在柯老(陈志英的丈夫柯庭煜)唯一的心愿,就是希望领导和后人不要忘记陈志英,不要忘记她的革命精神。”面对烈士家属这样的话语,我总是无法缓和自己的思绪,无法释放自己的叹惋。是的,英雄从不怕牺牲,但他们害怕于岁月长河中被世人遗忘。

千古风流人物弹指间。先辈的那些峥嵘岁月已被轻轻地翻了过去,后辈们正竭力揭开人间另一重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也遗忘了许多。曾经那些英烈事迹,似乎也都在岁月的侵蚀下日益模糊,只余下一些斑驳记忆的痕迹。是的,历史不是时间长河中一段孤立截取的场景,时间也从不会为任何人驻留,但是英烈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符号的记忆,他们在物质条件极为困乏的年代创造的奇迹永远值得后代铭记。

继续翻阅为数不多的资料,有一篇博客文章写到博主当年去江苏常州武进嘉泽乡采访105岁的新中国第一批女飞行员教官赵赠熊老人。据赵老回忆,陈志英曾担任过学员小组长,人很好。我仔细端详着网上陈志英的照片,思绪开始飞扬,细数她短暂四十年的人生轨迹:作为一个普通人,她从自幼失去双亲的孩子成长为替妇女争光的独立女性,到最后养儿育女成为人母;作为一个飞行员,她克服种种困难,成为绽放在空中的花朵,一生因飞行而变得伟大。

一、作为孩子:她未享受过父母的关爱

陈志英照片

陈志英照片

父母的怀抱是避风港,无论离家多远,不论风雨多大,只要有父母在,心就不会恐慌。但没有父母的孩子,就像大海里的一叶孤舟,没有方向独自飘零,再苦再累,都得挑起生活的重担忍痛前行。陈志英就是这样的孩子,她1928年1月出生在上海,从小父母双亡,靠大哥、二哥抚养成人,虽有两个哥哥照应,但是没有父母的艰辛是我们常人难以想象的。

 

二、作为女性:她是飞上天空的花儿,为妇女发声争光

新中国第一批女飞行员

新中国第一批女飞行员

“胜也罢,负也罢,就是不要和它讲和”。蒋百里先生说过的这句抗日名言,用在女性能不能飞行,学习飞行时又面临怎样的困难,再贴切不过了。

我国古代虽有“嫦娥奔月”这样女性飞天的美丽传说,但是直到解放初期,飞行依然是以男性为绝对主角的舞台,女性学飞行还是个神秘和需要力派众议的事情,加之女学员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她们面临着比男学员更大的困难。

当时,毛泽东主席就勉励共和国第一批女飞行员:“不要培养成演员,要训练成人民的飞行员!”在领袖的号召下,时任副班长陈志英年龄稍大,但也只有23岁,被同学们称为大姐,她常常鼓励姊妹们说:“咱们是女人,体力有点欠缺,可智力不比男人差,要争口气飞出来,决不让一个姐妹掉队!”

正是凭着“女性不比男性差”的信念,1952年3月8日,中国空军第一批女飞行员首次编队飞过天安门,真正将女性飞天的美好祈愿变成了现实。人们欢呼着,相信这些勇敢的女飞行员会取得胜利,就像太阳明天会升起来一样,她们就像绽放在空中的花儿,为国争光,为广大女性飞出了一片天。

正是这些普通而又不平凡的中国女性,以她们的智慧、坚韧和顽强创造出许多个国内外第一:中国第一位空中飞行女指挥陈志英、世界上第一个穿过蘑菇云的女飞行员机组、第一位被授予“功勋飞行员”的刘晓莲、第一位女试飞员张玉梅、第一位专机女机长汪云、第一位女飞行员将军岳喜翠……

 

三、 作为母亲:她为了飞行,放弃了陪孩子成长的亲子时光

陈志英在指挥飞行

陈志英在指挥飞行

作为一个母亲,谁不愿意陪在孩子身边,看他迈出人生第一步,看他咿呀学语,听他第一次叫“妈妈”呢?可是陈志英却为了飞行事业,忍痛离开了还在襁褓中的孩子,直到第一个孩子6岁时,才将他接到身边生活。

1959年10月陈志英的第一个孩子在上海降生,是个男孩,取名柯卫东,小名小飞。她生下孩子后,交给二嫂抚养,休完产假,便毅然离开襁褓中的儿子,回到部队继续飞行。两年后,二嫂因车祸去世,小飞又由奶奶接到兰溪抚养,小飞6岁时才回到陈志英身边。1967年陈志英第二个孩子出生了,是个女儿,取名柯卫红,小名小红。陈志英牺牲时,小飞8岁,小红才10个月大。

陈志英作为一个母亲,放弃了此生只有一次的陪伴孩子成长的时光,那份缺憾成了她一生永远不能弥补的伤痛。

 

四、 作为飞行员:她叱咤苍穹,战绩斐然

1952年,朱德等观看第一批女飞行员飞行表演

1952年,朱德等观看第一批女飞行员飞行表演

从1951年12月14名女飞行员全部飞上蓝天,到1968年7月25日陈志英花陨长空,她的飞行轨迹历时16年有余。作为一个飞行员,她先后担任过中队长、第一位空中飞行女指挥以及空军34师某团副参谋长并参与多次抢险救援行动:在寒潮入侵内蒙古草原时,为人民群众及时空投粮食和牲畜饲料;驾机入川,于滔滔洪水中抢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她用生命谱写了一个飞行员的使命担当。

1951年12月,14名女飞行学员仅用7个月,平均每人飞行77小时44分,全部飞上了蓝天,成为新中国第一批女飞行员,分配到空军运输航空兵某师工作。

1952年3月8日,女飞行员们为首都人民做了第一次飞行汇报表演。3月24日,她们受到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随后,空军党委决定将55名女飞行人员(包括地勤人员)全部留在北京,归空军某独立运输团建制,单独编为第2大队6中队,陈志英为中队长。

1954年春,寒潮侵入内蒙古草原,风雪交加,气温骤降。锡林郭勒的牧场上,覆盖着1尺多厚的积雪。有的地区牲畜已经大批冻死、饿死,上级决定派出飞机空投粮食和饲料,支援牧民战胜风雪,抢救牲畜。女飞行员们听到这个消息,急切地请求执行空投任务。最后,领导确定由陈志英率机组执行这次任务。当陈志英驾驶的飞机进入草原后,恶劣的气流云团猛烈地吹打着机身,造成飞机上下颠簸、摇摆。她沉着地操纵着飞机勇敢地前进,同时机组的同志以敏锐的眼光,仔细地搜索机翼下面的地形地物。陈志英按领航员指引的航向,稳稳地把住驾驶盘,向目标空城飞去。牧民们听到飞机声音后从蒙古包里跑出来,挥舞着手中的小红旗向飞机欢呼。陈志英机组将一包包粮食和饲料,空投到牧民的手中,圆满地完成空投任务返回了基地。

1956年3月,陈志英被选中担任部队第一批女飞行指挥员,从拟定飞行训练计划到给女飞行员下达任务,以及空中指挥均由她协助领导组织。陈志英出色地指挥一批批女飞行员完成改装训练,指挥过飞行员们驾机抢险救灾和执行专机等多项任务,均保证了飞行安全。她1961年驾机入川,抢救严重水灾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并因此立功。

1963年8月,空军运输团扩编为空军航空兵某运输师,陈志英被任命为驻沙河某团副参谋长。为了给女飞行员开拓更广阔的飞行领域,她和女飞行员潘隽如、韩淑琴一道首批改装直升机,并率队驾驶直升机执行飞行任务。

1968年7月25日,陈志英陪同防华的几内亚元首到杨村观看飞行表演。参观完毕,计划再到沙石峪参观。陈志英是沙石峪地面塔台的指挥员,乘坐的是最后一架直升机,因驾驶员失误,飞机坠毁,不幸殉职,她和战友们的骨灰被安葬在八宝山烈士公墓。

补记:当我敲完最后一行字时,落日余晖洒在了书桌上,窗外风声响起,那声音,像呜咽,似悲吟,仿佛在哀悼已经远逝的英灵。人总会以不同的方式走向生命的尽头,瞬间与永恒没什么截然的界限,有的瞬间具有一种永恒的魅力,有的永恒凝结在一个短暂的瞬间。瞬间与永恒共存看似相悖,却又那么适合描述飞行事业。我相信,当陈志英花陨长空时便是一种瞬间永恒的超越。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释放进入手凤首页

手机凤凰网 i.if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