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石记:石中君子封门青
- T大
原标题:赏石记:石中君子封门青
封门青,产自青田封门矿区。
在成都送仙桥古玩艺术城,有一家以青田石构成主体的印章博物馆。很多当代治印大家,都是这里的常客。
这家印章博物馆的主人陈秀平先生,出生于青田世家。自幼接触青田石,他认为高妙的石头就有记忆和感情、能够以特殊方式与人交流,并能升华到精神领域。上世纪八十年代,陈秀平以经营摆件、雕件为主,稍后几年,开始制作经营青田石印章材料。他发现,在四大印石中,以青田石最受篆刻家的欢迎。尤以封门青、白洋石最受欢迎。其中封门青石性纯而雅,更胜一筹。
好多省内市州的篆刻名家,试用青田石后,一致钟情于封门青。以至于现在许多治印的同行,只要来到陈氏珏侃,进门就说,其他石头不要拿,只要封门青。
甚至有的篆刻家,譬如重庆的张一农,他就只刻封门青。治印大家、西泠印社社员王道义先生,用封门菜花黄刻制了心经全文,全套共五十三方,内美煌煌,大气盈盈、静气浩荡,美不胜收。
青田石作为印石名石,历史颇为悠久。说起来,其实印章的材料纷繁百出,木质、角质、金银铜等金属、翡翠、水晶、牙、玉、陶、甚至瓦缶……但近古以来至于当下,最常见的是石质印章。通常又有四大类:即寿山、青田、昌化、巴林。明代以前的印材多为铜印。在宋代,除皇帝御宝有用玉、金之外,其他官印基本为铜铸,以玉制玺,则为帝王之专利。
到了明代,石质印章大量出现。青田石在四大印章石中历史最早。所谓青田石,属叶腊石科,石性清纯、质地晶莹、色感雅丽、硬度适中、适于受刀。对此,清末篆刻大家、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先生尝谓:“旧青田石,贵如拱璧,闪字工整,刻重其质”。其妙处在于软、坚、脆、韵、色、纹、润等对立统一的特征杂糅一炉。所谓刀痕富于变化,有天然奇趣,此即所谓金石味。青田石的硬度在二至三之间。以手工雕刻而论,比铜容易着手得多。
封门青的审美效应,是时间越长,色泽越佳,几乎所有的高级印石都需要搽油保养,而封门青不需任何搽油,只需把玩,颜色越加油润深沉,这是高贵而不娇贵,大气而非娇气,石头自有的生命力的表现。它在治印文化中,出现最早,也最受印家推崇,而又应用广泛,故而在印材中占有主流地位。既是石中君子,又是印石之王。
西泠印社社员、篆刻家曾杲先生,主要用青田、寿山、巴林刻制印章,以青田为最多。他清楚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封门青十元一方,而其他石头仅售二毛玖角一方。
在他看来,青田石颜色纯粹,密度均匀,容易受刀,年深日久不开裂,稍加把玩,慢慢变得细腻深沉,甚至内部质地和颜色就会从内向外更加明显,给人的感觉就是光亮温润,这一变化让人赏心悦目。这个感觉是有历史渊源的——明代篆刻家吴日章认为:“石宜青田、质泽理疏、能以书法引乎其间,不受饰、不碍力,而见笔者,石之从志也,所以可贵也。使治印文人雅士,视青田石治印既有治印之美,又有书法之意。”
封门青,产自青田封门矿区。肌理常隐有黄、白、青,或青嫩如冻,或美如菜花,质地细腻温润,石质微结,不坚不燥,最宜走刀,尽得笔意,为难得之珍品。而封门青中的顶级品,和昌化鸡血石、寿山田黄并列为印石三宝。
伍立杨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