嗷夜|习近平三天两“茶叙”,领导人喝茶有何讲究
- T大
原标题:嗷夜|习近平三天两“茶叙”,领导人喝茶有何讲究
嗷夜|习近平三天两“茶叙”,领导人喝茶有何讲究
01-16 18:17
这两天关于习近平的外交新闻中,有个词频频出现——茶叙。三天时间,他先是和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以茶会友;接着访问瑞士,又和夫人彭丽媛一起,与瑞士联邦主席洛伊特哈德夫妇,边坐火车边品茶畅谈。
茶叙即喝茶聊天,对于这一中央领导人近年来多次采用的外交方试,有何讲究呢?
领导人喝茶,交友也交心
1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正出访瑞士,乘坐瑞士政府专列自苏黎世前往瑞士首都伯尔尼。在专列行进过程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受瑞士联邦主席洛伊特哈德主席夫妇邀请,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品茶畅谈。
嗷夜哥了解到,普通列车从苏黎世开到伯尔尼单程单程时间约在1个小时上下,边坐火车边喝茶,从官方发布的照片来看,中瑞双方十多人出席,气氛相当轻松。
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受瑞士联邦主席洛伊特哈德主席夫妇邀请,品茶畅谈。 新华社图片
说起“茶叙外交”,这已经是习近平三天内进行的第二次。1月12日下午,人民大会堂内,习近平总书记同应邀访华的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并肩走入澳门四季厅,以茶会友。这次茶叙官方报道的细节更为丰富,习近平引导阮富仲走到茶台前驻足观看,向阮富仲介绍中国传统茶艺,落座品茶时习近平还说,“‘茶’字拆开,就是‘人在草木间’。今天,我和总书记同志以茶论道,交流交心。让我们把中越关系巩固好、发展好。”
据媒体报道,双方之前会谈时采取的是谈判桌的形式,包括两党总书记在内,双方各15人,分两边落座,形式显得严肃。而这次茶叙范围相当之小,官方媒体还称“悠扬古乐,氤氲茶香”,可见环境之闲适。
“茶叙外交”还有忠实爱好者
再往前追溯,2012年2月,在美国正式访问的第三天,时任中国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一路雨雪兼程,重访艾奥瓦州的马斯卡廷。在那里,他与17名旧友茶叙约一小时。因为在1985年,时任河北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曾率团到当地考察农业,受到当地居民接待。
此外,2014年APEC期间,习近平也请奥巴马喝了茶。当年11月11日晚宴后,两人在中南海瀛台边散步边交流,原定90分钟的宴会持续了近两个小时,原定30分钟的茶叙,持续了近1个小时,直到夜里11时多他俩才挥手告别。
不光是习近平,2014年6月1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英期间,也插入了一个相对“轻松”的安排,他携夫人程虹在唐宁街10号与卡梅伦夫妇共进下午茶。
2014年6月17日,李克强夫妇与时任英国首相夫妇在唐宁街10号共进下午茶。
而在当年12月,李克强访问哈萨克斯坦时,也受到“茶叙”礼遇,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同李克强不仅进行了大小范围会谈,还见缝插针地安排了一个短暂的茶叙。要说这位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应该是“茶叙外交”的忠实爱好者,2015年他再次当选总统,正值习近平应邀出席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习近平专门抽出半天时间访问了哈萨克斯坦,并和纳扎尔巴耶夫进行了“一对一茶叙”。
或深谈或破冰,短叙变久必有分量
“请客吃饭是外交的灵魂。”在国际上,通用的外交宴请形式大致有宴会、招待会、工作进餐等,茶叙也在其中,但规矩稍有区别。比如小范围宴请一般不排座次,不作正式讲话,着装不要求正装,最大的特点是自由、轻松;家宴则是将客人请到家中招待,更加放松、随意,为外交增添浓浓的个人友谊。
茶叙作为另一种更为简便的招待形式,多选择在早、午茶时间,有时也在晚宴之后,以请客人品茶为主。新华社此前曾进行过介绍,茶叙可设在室内,设茶几、座椅、不排席位,如有贵宾参加,可将其和主人安排坐在一起,其他人随意而坐;也有在室外环境优美处共饮,品茶的时候可略备点心或小吃。
毛泽东与尼克松喝茶碰杯。
因为气氛轻松,茶叙一般被认作是双方关系缓和、友好的象征。比如李克强在英国茶叙时,前驻英国大使马振岗曾接受采访说,茶叙是英国礼宾文化的一部分,特别是其中的下午茶,尽管方式比较简单,大家比较随便,但表明两国人之间一种个人友谊的建立,以及中英关系重新走上比较缓和、合作、友好的轨道。
不过,如果短会开长、短叙变久,一定说明双方交谈的内容很深入,茶叙亦是如此。拿“习奥会”茶叙来说,加上当晚的散步、回家、宴会等等,双方在中南海瀛台谈了四个多小时。有人说,开会人数越少,会议就越深入、越重要。有报道称,奥巴马之后接受采访时说:“今晚,我最全面、深入了解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执政理念以及您的思想。”可见双方茶叙的分量。
而在历史上,领导人也多次使用茶叙来破冰。比如1976年2月毛泽东在书房里会见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会见结束时碰杯示意;又比如1978年邓小平会见时任日本联合国协会会长千玄室,“一碗茶中出和平。”
值得注意而是,尽管茶叙外交方式由来已久,但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在外宾对中国的正式访问中,习近平与阮富仲采取茶叙这一形式,还是第一次。当然,这是外交形式上的创新,也势必会成为中方越来越娴熟的外交手段。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申慧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