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柔亦豪抒真情
- T大
原标题:亦柔亦豪抒真情
《心上青居》邹安音/著 现代出版社出版
我是在重庆晚报群英荟微信群认识安音的。去年春天,她的一篇散文《春到九龟山》打动了我的心,虽然是最常见的游记,但文笔婉丽,内容鲜活,写得从容自如,浑然天成。自此,我开始关注这位活跃在晚报微信群的女作者,她也加了我的微信,不时发来我喜欢的散文精品和中外名曲,可谓心有灵犀,情趣相投!
安音和许多爱美的女作者一样,微信头像换得勤,最初见到的头像有点特别,是一幅坐在江畔巨石上的侧影,戴一顶浅色帽子,仪态优雅,气质娴静,浓浓的书卷气息扑面而来。到了夏天,又是一袭粉绿长裙,恰似一株细柳摇曳多姿;金秋季节,刚从西藏采风回来的她,换上了一件紫色藏袍,宛如一朵格桑花明媚鲜艳;冬天的冷雨还在飘洒,她身着白色衣裙,站在蔚蓝的大海边,携来了远方的椰风蕉雨……无论春夏秋冬,也无论浓妆淡抹,秀气的脸上总挂着温婉的笑容,给人一种邻家小妹般的亲切感。在讲求颜值的当今,安音的形象很能赢得人缘,聚得人气,即使不搞文学创作,在别的领域也肯定是一位成功女性!然而,这位外貌和心灵俱美的女子,偏偏爱上了写作,缪斯注定对她青眼相加,让她翘楚一方。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安音出生在闻名中外的“石刻之乡”大足邮亭镇天堂村,故乡的奇山异水赋予她与生俱来的灵气,乡村田野的一草一花,都是她眼中生动的风景,小学的作文就成为全班同学朗读的范文。初三那年,全校举行了一场作文比赛,题目是《一件难过的事》,她想起了英年早逝的父亲,含泪写下了《山梁上,又见桐子开花一朵朵》,获得了年级一等奖,赢得了同学们羡慕的目光,文学种籽植于她稚嫩的心田,经过多年的孕育,终于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了!
安音的成长并非一帆风顺,家庭的不幸遭际接踵而来,先是父亲早逝,继而哥哥又被车祸夺去了年轻的生命。他是安音的文学领路人,也是县劳模,正当幸福来敲门之际,却瞬间阴阳隔绝……巨大的悲伤灼痛了安音的心,她用颤抖的手写下一篇题为《春祭》的文章,多年之后,这篇作品和另一篇《情牵蒲公英》被湖北教育出版社收在《心灵物语》丛书中,成为中小学生课外读物。
大学毕业后,她在大足当了两年中学教师,在简陋的宿舍里,她利用业余时间伏案笔耕,废寝忘食,一篇篇变成铅字的作品带给她安慰,也让她敲开了重庆青年报的大门,成为一名记者。从此,她得到了在更大的平台展示才华的机会……当《海棠香国:难忘那山、那水、那情》获得重庆市大足区全国征文一等奖时,当她和姐姐邹安超同时站在领奖台上时,当她代表获奖作者发言时,她又一次想起了才华出众的哥哥,不禁无语哽咽……可以告慰的是,哥哥的文学梦正在她们两姐妹身上得到延续,这正是对九泉之下的父亲和哥哥的最好回报!
或许安音如今从事旅游宣传工作之故,我从微信看到,她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时而在沿海推介南充旅游景点,时而在故乡组织征文活动,时而又在沿着大运河考察,一路风雨兼程,一路撷英觅珠……在忙碌紧张的本职工作之余,坚持读书和写作,一篇篇活色生香的文章从她手下应运而生:塞北的冰封雪飘,江南的烟柳画桥;西藏的蓝天白云,东海的红日碧浪;还有大理的风花雪月,阆中的澄江翠峰;洛阳的灼灼牡丹,长安的悠悠古风……都化作了清泉般的文字,特别是长篇散文《流过心上的大运河》倾注了作者的一腔深情,成为书中缤纷花束中最惊艳的一朵!
难能可贵的是,安音不仅怀有一颗痴爱祖国山河的赤子之心,而且具有一副急人所难的侠肝义胆!有这样几件事让我动容:去年夏天的某个晚上,在群英荟看到安音的一条微信,云南《红河日报》的一位朋友,他的孩子突发疑难重症,当地医院无法诊治,建议送到重庆市儿童医院就医。她询问有无群友可以联系医院,群友汪渔答应帮忙。于是,患儿家长星夜赶到重庆,住进了医院,赢得了宝贵的救治时间。
去年秋季,安音赴西藏山南地区尼巴村采风,发现这里出产的核桃大量积压,运不出去,阻碍了牧民脱贫致富的步伐。回来后,她主动联系南充市的爱心人士彭小平,又设法租到货车,从遥远的尼巴村运来核桃,亲自卸货送货,东奔西走,经过数日忙碌,终于将五千斤核桃推销出去,又将卖得的56560元现金打到村长扎西顿珠的账户上,认真细致,一丝不苟。
今年2月14日夜,重庆九龙坡区作协副主席王元琼女士和她的丈夫,因一起突如其来的车祸,双方殒命桃花溪,留给文友们太多的遗憾和痛惜!安音和元琼是鲁迅文学院第五届西南班的同学,情谊甚笃,悲痛难抑。她一面组织鲁院同学悼念元琼诗歌的专辑,一面倡导成立“种子助学基金善款”,经过几天的努力,捐助的善款已逾万元,全部做为元琼夫妇14岁儿子的学费,让这位失去双亲的孩子感受到世间的真情和大爱!
这类义举,如同岁月遗落的五色花瓣,铺洒在她悲欣交集的人生路上,伴随着追逐文学梦的足迹,延伸向遥远的前方……
我衷心祝愿安音,在漫长而寂寞的文学征途中,不忘初心,不畏艰辛,攀登更加峻峭的峰峦,领略更加壮美的风景,收获更加丰盈的果实。(作者系重庆市散文学会名誉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