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成为好父母的人们,不妨克制护犊之心

2017-04-14 03:14 华西都市报
  • T大

原标题:想成为好父母的人们,不妨克制护犊之心

想成为好父母的人们,不妨克制护犊之心

近日,一段“儿子被女童误踩一脚母亲失控咆哮拽女童”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广泛关注。据视频信息显示,当日在杭州某商场内,因一名女孩不慎误踩一名男孩的脚,导致男孩母亲失控咆哮。视频中女孩母亲不断道歉并将女孩叫到身边,但男童家长并不满意,多次拉扯女童。整个过程中,男孩母亲仪态尽失,甚至还与一旁劝说的群众发生冲突并扭打起来。商场工作人员称,确系因孩子之间的事引起了冲突。(钱江晚报)

孩子间的小小冲突,触发了一位母亲歇斯底里的暴怒。原本只是小事一件,却因为整个视频画面太具戏剧性和冲击感,而引得网友好一阵围观、评点。对于此情此景,一部分人似乎始终困惑不解,另一部分人却颇能感同身受。在围绕此事的种种讨论中,所谓“素质论”、“教育观”等等大词被一再提及。就如以往很多次一样,公众似乎总是乐于为极端个案争出个是非对错,总是乐于从中提炼总结出某些“中心思想”。由此,“小事”也就成了大话题。

按照主流的“三观”判断,视频中男孩母亲的所作所为无疑是有些气急败坏了,或者至少说也应该算是“反应过激”吧。然而,在新闻之后的跟帖中,不少网友却对该女士的做法极力追捧点赞,简直就差拍手叫好、高呼“大快人心”了。持此论调者,理由大致有这么两条:其一,护子心切天经地义;其二,低素质的小孩和父母太多,和他们好言好语讲不通就得来简单粗暴的……凡此种种,其间暴戾之气,可谓毫不掩藏。

置之于当时语境下,到底该怎样理解这位母亲的失控、失态?当然,我们完全可以将之归因为失稳型人格的一时爆发,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与所谓“怒路族”的发生逻辑是一致的。可是一个需要正视的现象是,现实中许多人一旦涉及到“孩子”的事情都会变得焦虑、强硬、偏执并具有攻击性。这集中表现为,总是倾向于放大孩子可能遭受的风险或伤害、放大自己作为家长所具有的权利和能力——太多人急于扮演好母亲或父亲的角色,他们往往变得神经质而不自知。

爱子心切,护犊情深,这一切原本都是人之常情。可是倘若仅仅出于为人父母者的角色焦虑,就总是夸大外界的恶意,总是呈现一副易怒好斗的姿态,实在是大可不必了。毕竟,母亲或父亲,只是一个人多种社会角色的其中一种,除此以外,我们还应当是一个理性的、体面的、可以沟通的成年人。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释放进入手凤首页

手机凤凰网 i.if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