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前的汶川地震没有夺走杨广林的生命,但却夺去了他半条腿。从11岁到20岁,走着走着,孩子变成了大人,但他的成长却因这场灾难伴随着比普通少年更多的疼痛。图为2010年5月2日,香港伊丽莎白体育馆,广林和艺术团的同学们在演出后台,为了方便,他将空荡的校服裤腿打了个结。杨抒怀/摄(本栏目由华夏银行特约)
2008年5月,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在四川武都小学读书的杨广林被倒塌下来的房梁压断右腿,为保住生命,右脚小腿以下被截肢。之后,他被送到长沙接受治疗。图为2008年7月25日,湖南省儿童医院,小姨要帮广林洗澡,被广林拒绝,“我自己洗,我可以洗干净。”由于父母不得不留在家里忙灾后重建的事情,主要是小姨在这里照顾陪伴广林。
广林是个开朗的孩子,地震带来的截肢,改变了他的生活,但是面对厄运,他没有哭,而是用笑去面对,甚至去恶搞。图为2008年6月9日,湖南省儿童医院,广林很吃力地在走廊里练习走路。他一蹦一跳,还不能完全控制好自己的这条“新腿”。
广林对数码产品非常感兴趣,他逮着护士的手机玩起了游戏,身后的涂鸦是在地震中受伤的孩子们的杰作。即使在病房里,他们也在不断地发掘、制造快乐。
自从失去了右腿,广林最喜欢把残腿“抬”起来,当做一支炮筒,嘴里还不断地配音,发出“轰轰轰”的射击声。
地震中,广林班里39名学生,仅幸存19位。一同来治疗的小伙伴渐渐都伤愈回家,医院里只有广林和选鹏留了下来,两个平常不说话的孩子成了亲密无间的伙伴。
医生对广林的腿进行测量,这一步的成败决定了假肢是否合适。当医护人员第一次给广林装上假肢时,他高兴地欢呼“我又长腿了”。
然而,当他尝试着走路时,顺着面颊流下的汗水浇没了他灿烂的笑容。每天8个小时的训练,对这个11岁的孩子而言,是个不小的挑战。图为2008年8月3日,康复中心训练间歇,广林取下假肢休息。
在30℃的高温下反复训练,广林的残肢被假肢磨出了水泡,走路姿势也开始变形,他孩子气地嘟囔着:“我已经三个月没有走过路了,都快忘了怎么走了。”图为2008年8月5日,广林开始练习走楼梯,摇摇晃晃的他每迈出一步都是巨大的考验。
在医院呆了三个月的广林第一次出门,小姨带着他为假脚挑选新鞋,广林对鞋架上不同款式的鞋子心动不已。
广林很兴奋,给远在四川的妈妈打电话,说自己有了“新脚”。
虽然装了假肢,但是广林还没能这么快适应。走路这件对于正常人来说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对他来说依然困难。晚上,小姨推着广林在湘江边散步,他羡慕地看着玩滑板的同龄人,地震前广林也很喜欢玩滑板,很想买一块。
没过多久,广林可以拄着拐杖行走了,穿上长裤的他调皮地说:“我是个正常人了,可以去踢球,可以到处玩。”图为2008年8月15日,小姨带着广林出去玩。
2008年8月23日,在长沙治疗了3个多月的广林终于回家了。广林的家在四川省绵竹市汉旺镇武都村,地震中,他家成为一片废墟,午休的爷爷没能逃过劫难。震后,他们用一些木条和支架搭了两间房,上面盖着蓝色雨布。屋子不足30平米,除了父亲杨纪明收购来的一台旧电视,就没有其他的电器了。图为2008年8月23日,回家第一天,外婆和妈妈“伺候”着广林干干净净地洗了个澡,妈妈不停地说“回来了就好,回来了就好。”
在木棚搭建的临时家门边,广林妈妈耐心地帮他练习弯腿,这是广林从湖南治疗回四川老家后第一次流露出痛苦的表情。
第二天,广林和妈妈一起去墓地祭拜爷爷,由于腿不能弯,妈妈代替广林给爷爷磕头,求他保佑唯一的孙子能够健康地成长。
回到村里,小伙伴们对广林的这条“新腿”无比好奇。
身体不好,要强的广林还不忘挑战“极限”。在同学的帮助下,他还是没有骑出“第一步”。地震前,他可是班里玩车的高手。
第一次装的假肢不太合适,起蹲不方便,2008年9月,广林来到德阳残联更换一个新假肢。广林的父母靠收废品为生,从年头到年尾,挣不了几个钱。然而,广林的腿每隔两年就要换一次假肢,几万块的花销对这个清贫的小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无论如何,他始终是杨家唯一的孙子,日子还是要继续过下去。难肯定是会难,但这是没办法的事。”母亲刘玉芳无奈的神色和广林少年不识愁滋味的笑容交织着,错跃成大人世界无法理解的童话。图为换上新假肢的广林高兴地向大家“秀”了一下自己灵活自如的“美腿”。
回家路上,广林被“狠心”的妈妈和小姨远远地甩在了身后。“未来的路还很长,你现在自己不走好,那以后你一个人怎么办?”母亲刘玉芳很严厉地对广林说。
2009年4月,四川绵竹,“姨,加油,加油!”广林骑着自行车,如离弦的箭般疾驰,身后扬起一层尘土,“这是我的‘小宝马’,时速30公里。”不到一年的时间,广林已经重新骑上了自行车,并且行动自如。
小小年纪的广林甚至已经能熟练地干起家里的农活。
每天回家后,广林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卸下右腿假肢,然后脱掉戴在残肢上的“袜子”。“妈妈,快看,这里流血了,痛。”广林喊起来。“时间长了磨成茧子就不痛了。”广林的妈妈刘玉芳没起身,仍在专心择菜。她每天都要经历孩子喊痛的过程,她认为“漫不经心”是处理孩子喊痛的最好方法。图为2010年4月23日,广林 “跑”进屋子给自己倒洗脸水。广林家已经从路边临时搭建的棚子里搬出来,在原有的宅基地上面,盖上了一间90平米的平房。
家门口的马路上,广林和小伙伴们兴奋地玩着他新买的滑板。“这个难度很大,我滑了几天都滑不好,假腿掌控不了方向,一踩上去就不停的晃,滑两步就要摔倒。”“不得行,必须有人扶着才能滑动。”
这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孩子,只有在田野间才能肆无忌惮的撒欢,学着解放军的样子在草地上冲锋、打滚,和小伙伴们玩闹,在田野间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图为2010年4月,广林被村里的女孩子“欺负”。
2010年,广林在社工的推荐下参加了一个由地震截肢女舞蹈教师廖智成立的艺术团,和他一起学习舞蹈的有一半都是地震造成的残疾儿童。图为2010年4月24日,阳光照进汉旺小学体育馆,这里就像一个舞台般虚幻的世界。同样失去小腿的残疾老师崔发军一边为广林调整舞蹈姿势,一边鼓励着他。
抬腿、劈叉这些跳舞必需的功课,对于广林这样的残疾孩子来说,考验的不仅仅是身体,更多的是意志。图为2010年4月24日,汉旺小学,老师崔发军为广林“开小灶”。
2010年5月,艺术团受邀前往香港演出。在香港伊丽莎白体育馆,戴着领结的广林绅士味十足。广林还不习惯戴领结,“这东西好看,但是戴上很难受,好像有人在勒脖子一样,不习惯哦。”
晚上,广林乘坐缆车登上香港太平山顶,第一次坐登山缆车的他好奇地观望着窗外的一切。
2010年5月2日,香港伊丽莎白体育馆,广林和同学们在进行正式演出前的最后一次排练当晚,演出取得圆满成功。
“下面请四川汉旺小学的杨广林上台领奖”,主持人话音刚落,香港伊丽莎白体育馆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这一刻,全场四千多名观众一起将掌声送给了这些来自四川的普通少年。广林面带笑容自信地走上台去。广林说,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领奖,非常地开心,觉得很自豪。
谢幕后,广林做了一个飞翔的动作。“以前我不喜欢被别人看,觉得奇怪,现在学会跳舞可以大方地展示了。”广林开心地说。
2011年,广林从小学升到了初中,并且成为住校生。他和同学一样上课、吃饭、嬉闹,跟他们有着一样的笑容,一样的顽皮。图为下课后,广林和好哥们苟双良一起打饭。
篮球场上,广林和小伙们一起围观高年级的同学打篮球,事实上,广林从不掩饰自己与其他人的不同。他走路的姿势有点失衡,在篮球场看球看累了,别人能蹲下,他却只有撑着同伴的肩。
汉旺中学有着两米多高的栏杆式围墙,墙外的零食对孩子们而言有着无尽的诱惑,于是翻墙者众。2011年5月4日,正在翻墙的广林被逮了个正着。学生处门口,广林和丁吉斌一起,接受老师的批评。但他是如何出去的,很让人“费解”。
下课回寝室后,广林卸下右腿假肢,然后脱掉戴在残肢上的“袜子”。身体长得快,假肢磨破腿流血了,室友们一起安慰受伤的广林。这个寝室只有广林一个截肢的孩子,但是8个男孩亲如兄弟。
每个周末,学校里的住宿生都会回家。广林家里有三亩稻田,父母从田里栽秧回来,他抓着门栏展示着他的臂力,逗笑劳累一天的父母。广林是家里的独子,也承载着全家的希望。
院子里的枇杷熟了,广林上树为同学们摘枇杷。从腿脚不便、上树困难,到现在能够轻松地上下,这仿佛才是他的世界。
2012年5月12日,广林和妈妈刘玉芳一起到德阳更换假肢,脱下假肢后,广林在宾馆里洗澡。刘玉芳和丈夫一直对没有照顾好孩子感到自责,广林劝慰妈妈:“这不是你们造成的,我会努力走好自己的路。”
2013年6月,广林初中毕业了,他收拾好行李准备回家。平时成绩能排到全班前十,年级前五十的广林中考失利,他失去了上高中的机会。
两个月后,广林选择读职高,他想学一门技术,自食其力。和很多农村孩子一样,离开学校后,进城务工对他将是大概率事件。2014年12月,广林去苏州一家电子厂实习。在厂里,广林负责屏幕外壳组件和包装,在流水线上一站就是十二个小时,大部分是夜班,这对于右腿截肢的广林是难以承受之重。可是工厂里并没有人在意广林是否失去过右腿。
广林最终没能在苏州留下,他的身体吃不消。他回到了汉旺,此时电子竞技正在年轻人中间流行。广林和小伙伴合计,打算成立一支英雄联盟战队,还找了镇上的网吧老板谈合作。然而,汉旺还是太小了,根本无法支撑起一个电子竞技战队所需的市场条件。2016年,广林的第一次创业计划就这么流产了。图为2017年5月7日,四川绵竹,广林花六块钱买了两瓶脾酒,和好朋友何瑞一起喝。两个人最近很迷茫,一个想着创业、一个担心未来的工作,此刻他们有着县城青年的阵痛和焦虑。
普通的工作并非没有机会,但残疾令广林在劳动市场上处于不利地位。曾有老师介绍他去户外广告公司,结果老板就因为他扛不了广告牌,而将他婉拒了。但是广林依然保有梦想。2017年5月8日,广林一大早提着电脑包出门,电脑是读职高的时候买的,一直用到现在,路上他不停地打哈欠。广林今年20岁了,已经长成了一米七六的大小伙子。他如今在绵竹县城学室内设计,每天风雨无阻转两趟公交才能到达目的地。
广林很喜欢室内设计,因为可以坐着工作,不需要用腿。虽然没有学过美术,入门很难,但是他学的很认真。广林已经学了五个月,他说:“2017年,我想先学好技术,找一家公司实践一下,然后找个工作。学完还想出去闯一闯。”图为老师正在指导广林用软件绘图。
没事的时候,广林依然会主动帮父母分担一点家务。虽然很多时候,因为腿脚的问题被家人拒绝。2017年5月7日,院子里的枇杷逐渐变黄,刚浇完地的母子在屋顶上聊天。妈妈刘玉芳说,村里广林以前的初中同学今年要结婚了。广林笑着回应道,“妈,你放心,25岁前我给你生两个”,顿时母子俩都笑了起来。
2008年到2017年,从少年到成人、从被关爱到独立面向社会,广林已经走了九年。当聚光灯散去,他要面对身体缺陷带给他工作和生活上的种种不便,还有世俗的一视同仁,甚至是漠不关心。有些路很难走,但他只能靠自己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