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道:意识形态无处不在,该相信谁写的历史?

2017-06-15 18:17 看理想
  • T大

原标题:梁文道:意识形态无处不在,该相信谁写的历史?

今天,道长继续为你介绍这本日本学者杉山正明写的“元朝”的历史《忽必烈的挑战》。

杉山正明是研究蒙古历史的大家,为什么一个日本的学者如此热衷于研究中国元朝的历史?

透过道长的讲述,你将知道这背后其实有一整套的意识形态在起作用。

不仅如此,不论是日本,还是欧洲的学者研究蒙古史,同样都有各自的政治意图。

即使是中国学者对元朝历史的研究,也不能说没有意识形态的影响。

那我们又该如何对待这些不同的论述,如何能穿过意识形态的外衣,又如何辨别谁写的历史更为“真实”呢?

长按-识别二维码/阅读原文

收看一千零一夜


忽必烈的挑战(二)

元朝是中国王朝吗?

本文节选自 看理想 [一千零一夜 ] 第190夜


本集精彩抢先看

到底元朝是不是一个中华王朝,这个问题无论你怎么回答,答案都是政治的,因为它们全部都牵涉到认同的问题。

——梁文道

为蒙古正名的日本历史学家

今天历史学界里面很流行一种讲法,认为早在今天的全球化之前,16世纪时,其实世界就已经有了一次全球化的时代,或者说是一个不成熟的、初期的、胎儿时期的全球化。

那样的一个时代,大家把它叫作白银时代。

因为在那样的时代,整个世界能够透过白银去把它贯穿起来,从美洲到亚洲一直到欧洲,这整个世界彻底地连通在一起了。

这样的讲法是为了挑战学术界,和我们一般人,过去长久以来的一个定见,就是从16、17世纪之后,我们亚洲就长期是落后的,或者是原来亚洲自从欧洲搞了文艺复兴之后,就赶不上欧洲了。

欧洲越来越成为一个世界文明的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终于从欧洲发展出来的殖民帝国把全球各地都纳入它的版图之内,接着在这个基础上,有了我们现在所熟悉的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以至于全球化。

但是,16世纪那个全球化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白银时代不可能是一下子从天上掉下来的。

比如说白银,为什么会那么容易成为大家所接受的一种货币单位系统?它的根本是因为之前已经有人铺下了基础。

根据我介绍的这本书——《忽必烈的挑战》的作者杉山正明的讲法,这个基础就是由蒙古人建下来的。

换句话说,杉山正明在这本书里面想要做的就是要把全球化的史前史,再往前推,推到13世纪,到蒙古人控制整片欧亚大陆的那个年代去。

他的这套观点可以说是非常有挑战性、非常地新锐,现在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但同时也受到很多人的指责。

为什么指责他呢?就拿这本《忽必烈的挑战》来讲吧,他每一本书可读性都非常高,几乎可以当成是科普著作来讲。

而他每一本书里大致上要讲述的东西,其实说来说去都差不多。简单一句话讲完,就是要为历史上的游牧民族重新正名。

就是说游牧民族并不是我们过去所想象的那样是蛮子、野蛮人、是鞑子,跟我们所有的农业定居文明是差很远的。

相反的,他要说,游牧民族一次又一次的扩张,以及随之而来的贸易网络的拓展,还有这中间打通了各种的定居农业文明的壁垒之后,带来的文化交流、资讯的互动,是使得世界文明产生动力,不断向前的主要核心。

他的这些观点在他的十几本著作里面反复地宣说,只是每一本著作他所要侧重的面向不太一样而已。

但这些书里面,常常也为人诟病,尤其是《忽必烈的挑战》这本书,它最大的弱点就是,作为一本学术书籍,我们基本上可以说它是过不了关的,因为里面没有任何的注释、没有任何的引据、没有任何的参考书目。

当然作为一本学术普及书籍来看,它还是可以的。但是没有了注释、引据、参考书目这些东西的支持之后,里面所有的材料是不是站得住脚呢?这就是一个很大问题了。

可是杉山正明他能够自傲的一点是,他能够大量地运用多种的语言、多种的材料。他的知识非常地渊博,他会20多种语言。在他看来,用这20多种语言的材料是研究蒙古史必备的。

杉山正明:日本历史学者,专长于蒙古史、中亚游牧民族史。现为京都大学文学教授。

因为我们过去中国人讲蒙古,用的多半是汉文的材料,日本、韩国这些国家的学者,也多半是用我们汉文材料。

用汉语材料探出来的蒙古,无可避免的就是亚洲大陆的东端这一边,以元朝或者是大元汗国为核心的这一块蒙古。

可是谈论蒙古还有另一派说法,那个就是欧洲或西亚人比较熟悉的材料。那部分材料用的是当年的欧亚大陆,或者至少中亚、西亚地区的世界语波斯文来写的。

长期用波斯文史料的那一批学者或读者,他们所认识的蒙古,跟我们用中文来作为主要语言的读者,所看到的蒙古,可以说是不一样的蒙古。

但是杉山正明能够自如地出入于蒙古语、阿拉伯文、突厥文、汉文的各种的原始基本材料之中,所以他觉得他很有自信,来说一个跟大家所理解的不一样的蒙古。

美化 / 重新认识蒙古?

可是这样的一个蒙古,是不是真的站得住脚呢?这个我觉得就很难一时讲得明白了。

你比如说,这里面我们会碰到一个问题,虽然杉山正明说现在很多学者过度美化了蒙古,然而我们熟悉他的读者都晓得,他恐怕才是那个最美化蒙古的人。

比如说,他就讲到,蒙古人几乎是一个很宽大、很和平的征服者,跟我们历史上所知道的那个暴虐如火的蒙古大军——屠城的那个蒙古,完全不一样。

很多人说:“杭州过去曾经很璀璨,但是元军一来,就把杭州怎么灭得干干净净了。”

杉山正明就说这不是事实,当年元军南下,攻下了南宋的首都临安——也就是杭州的时候,我们可以发现,当时它采取的策略是非常有效的、非常和平的。

他说,当南宋的军人失败撤出之后,杭州这个地方的确它是夜晚搞宵禁,要每一家每一户都在门口贴出自己家里面有多少成员、什么姓名,好像是用来歧视、禁制我们汉人的暴虐手段,但是其实是为了维护社会治安。

他说当年杭州里面发生的所有杀人放火、劫掠事件,其实是那些处在兵败前夕的南宋军人,他们自己变成了暴徒所造成的结果。这些讲法你觉得站得住脚吗?

他又说到:“当年南宋各个地方在投降的时候,几乎都是和平解放的各个城市。不止在我们中原地区是这样,在西边,俄罗斯那边也是。”

在俄罗斯人的历史之中,对蒙古人的印象,跟我们中国汉人对蒙古人的印象是差不多的,都觉得他们是野蛮人,都觉得他们来了是很暴力的一群匪徒,都觉得他们劫掠、破坏了我们了不起的文化、经济跟文明。

但是杉山正明说:历史不是这样的,事实上在蒙古人来之前,俄罗斯所有的那些所谓的公国,都只是一些城墙只不过是木栅的、非常小非常原始的一些小侯国、小城邦。

恰恰是蒙古人的到来,使这些地方一些小公国的诸侯或者是大公愿意贴附蒙古的势力,主动地靠拢,然后培养起自己的势力,并且慢慢形成了一个比较大范围的俄罗斯的这么一个国土的意识。

再说中亚跟西亚。一直有个讲法,说当年成吉思汗攻破撒马尔罕的时候怎么样屠城,然后一路横扫,到了巴格达的时候一路上怎么样杀人放火。

最可怕的是蒙古人善用一种战法,我攻破一座城市之后,把这座城市里面的居民赶到前方,到下一座城市,让这些人又哭又喊,蒙古人在那边杀人。

为什么要这么干?那是为了要吓坏下一座城市里面的人胆子。

蒙古人当年以那么少的人数,能够征服那么大片的土地,很多时候是靠着名气,他们的名气从何而来,那就是因为他们恐怖。

但是杉山正明又说:所有的这些讲法都没有根据。

他的说法是这样的:中亚、西亚许多的大城市就跟我们宋朝的杭州一样,如果说蒙古人来了破坏得一塌糊涂的话,怎么可能短短几十年之间,比如说到了忽必烈在位的时代,那些地方忽然又复苏起来了,忽然之间又变得都非常富庶了,繁荣的规模更胜于从前呢?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然后他指出,相反地,当元朝灭亡,当年明朝的军队攻克了北京之后,北京那时候才真的是彻底成了废墟。

他用这个说法来说明,其实我们汉人王朝变化之间,攻入对方的一个都城里面,对那个都城所造成的破坏,比蒙古人造成的破坏强烈得多了。

总而言之他就是百般地要美化蒙古,但是这些说法你可以说它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只可惜也并不是完全都站得住脚。

元朝是中国王朝吗?

这在学术界里面自然会有很多的讨论,但是这里面最让人觉得奇特的一点,就是关于蒙古的定位,尤其是在中国历史上该怎么定位它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一段话:

一直以来,世人都理所当然似的将忽必烈政权视作一个完全的中华王朝。他们将之唤作“元朝”,作为历代中华王朝的一个朝代来处理。

当然,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看,对于忽必烈政权与蒙古帝国而言,中国本土都是重要的。但那也不过只是一个部分而已。

此外,从忽必烈政权国家机构的面向来看,中华帝国的色彩也是在特别限于涉及中国本土的行政组织中,位于中下层级的位置才较为明显。但是,在大元汗国统治下的其他区域姑且不论,在有关军事、政体、财政等,涉及国家与政权最根本的层次上,吾人不得不说中华色彩简直是淡得不得了。只要能不抱先入为主观念来加以审视的话,就自然可以得见。

忽必烈帝国的本质是重新改造的蒙古世界帝国。忽必烈帝国本身绝未成为中华王朝。


这段话,我相信对绝大多数接受传统的中国历史教育的读者或者观众来讲,都是非常一时间难以适应的一段话。

他说我们中国人所叫的元朝,其实并不是一个中国的王朝,它是蒙古帝国。

在那个年代的中国,其实是处于一个异族蒙古人的统治之下,我们是被征服的,蒙古帝国是个征服王朝。

但是在我们过去的观念之中,虽然我们都能够意识得到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我们也都意识得到当时后来有很多的汉人是对这个帝国深怀不满的,于是才发生了后来的元朝覆灭,有了明朝。

但在我们观念里和正统王朝史里,我们一路背下来,仍然会说是“唐宋元明清”,把它当成是一个中国王朝。

乃至于我记得在我小时候还有很多人说:“我们中国人多了不起啊,当年我们成吉思汗一下子快打到欧洲去了。”

那时候我们都觉得成吉思汗是我们自己人,是我们中国人的一部分。一来固然是因为蒙古人,也是整个中华民族构成的一部分。

第二就是因为我们深信元朝是中国的正统王朝之一。

蒙古帝国疆域及征战地区

但是换一个角度想,假如成吉思汗真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的话,那么今天的蒙古国又怎么样呢?

蒙古国现在有大量的成吉思汗的像被重新树立起来,他们越来越喜欢重新提起他们过去这段光辉的历史,他们民族上的骄傲——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那是因为他们认为成吉思汗是他们的,从他们的历史叙述来讲:“我们当年蒙古多厉害呀,曾经征服过整个中国。”

到底成吉思汗是谁的骄傲?成吉思汗是谁的英雄?这个帝国是谁的帝国呢?这从来就是混淆不清、你很难摸得清楚的一个讲法。

“唐宋元明清”是历史的真实吗?

再换一个角度来讲,所谓的“唐宋元明清”,我记得小时候背诵这样一个中国正统王朝史的序列表时,我就一直在想这个问题:

历史上的唐宋元明清,唐跟宋之间固然有过一段非常杂乱的历史。

到了所谓的宋那个时代,大半个中国其实可能是西夏、是辽、是金,那么他们难道不算是中国的一部分吗?

如果说那是异族,但那些人今天难道不也都在中华民族之内吗?中华民族难道就只是汉人而已吗?


所以说,我们整个王朝序列表或者王朝史观里都离不开一套中原正统的观念,或者说汉人的史观。

这个跟今天中国作为一个民族国家里的很多的说法是会矛盾的,也跟别的民族所建立的国家他们的史观是会矛盾的。

这说明我们所有的一些国家观念,以及依附于国家观念的历史观念,本身并没有我们所想象得那么干净、圆滑、顺畅。

里面总是有很多漏洞、很多空白、很多你用意识形态解释不了的地方,而那些地方都是你无法否认的事实。

杉山正明这一批历史学家,他们一直想要研究游牧民族以及游牧民族所建立的王朝,就是要向我们说明,中国历史上,常常有一些被我们有意无意忽略掉的一些的国家。

比如说像辽、契丹、金、西夏、元,这些其实都具有一些非常鲜明的文化特色,以及很重要的政治和经济的作用,它们都分别曾经有贡献于我们所了解的中国的整个王朝体制跟整个国家体制的构建。

他要把它们重新带回到中国人的历史观念之中,但是另一方面又要把它从中国的历史里面抽离出来,让这些征服王朝、让这些游牧民族,不只是中国那么简单。

例如说蒙古,那么这样一个讲法,我觉得是非常有冲击力的,对于我们很多人而言,甚至是具有解放的作用的。

他能够帮助我们今天在看非常热门的“一带一路”过去的历史,以及与中原跟汉人世界之间的这个关系的时候,带来一些很新鲜的观点。

历史研究的政治考量

可是我仍然要告诉大家,这套观点它背后并非完全没有一套政治的考量,或者是政治的意识形态。

其实杉山正明或者他同代的另一位冈田英弘——这位曾经被王岐山赞赏过的日本著名的右派的历史学家,他们这批研究蒙古史的日本学者也都是有来源的。

他们的来源是从明治时代以来一脉开下来的日本的内亚史,或者蒙元史,或者是游牧民族史的研究的学术传统。

日本在这方面一向很强,我甚至要说,它比起我们中国人自己所做的这些游牧民族史,在这方面其实贡献有时候是更大,起码在理论建树上面。

可是为什么日本的学者那么热衷研究这些游牧民族史,研究这些游牧民族跟中国的关系呢?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当年鼓吹一套观念:

第一,他们认为,如果真的相信一套“大东亚共荣圈”的讲法的话,他们需要一个更大的亚洲观念。

这个亚洲观念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国这个王朝世界所覆盖不了的,所说不周全的。

“大东亚共荣圈”的最大范围(1942年)

“大东亚共荣圈”,是大日本帝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扩张版图所提出的“将东亚从西方的殖民统治中解放”,建立类似邦联制的战略构想与政治主张。

第二,他们要试图证明,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许多非常辉煌,甚至你也可以说它们是正统,像金这样的王朝。它们事实上是异族征服王朝,是异族对汉人的征服。

而这个征服的成果其实也是很可观的,甚至是很可喜的,是能够被追溯回为正溯的。

这就跟当年日本的侵华是有关系的,它似乎想借着对这些历史的研究,反过来说明:


今天日本人要是来征服了中国、统治了中国的话,其实中国人也是应该接受的。

因为你们历史上不是也被满洲人统治过几百年,而你们都觉得这是一个正统吗?

第三,他们是要服务于一个更实际的目的,因为当年日本侵略中国的时候,它同时是着眼于整个西伯利亚、整个蒙古地区乃至于内亚地区的,所以对这些地方先做一番透彻的历史、文化、社会、政治的研究是有必要的。

说到这儿,就要说到欧洲人,他们研究中亚、西亚、内亚、西域的历史,也都是服务于当年的帝国利益。

甚至我们今天所说的“丝绸之路”这个讲法,也是中国人发明的,而是欧洲学者发明的。

丝绸之路路线图

在19世纪时,英国跟俄罗斯两大帝国曾经在中亚地区展开了有名的大竞逐——The Great Game,两大帝国都试图把势力范围深入这片区域。

俄罗斯人从北边而来,英国人则是从南边的印度、缅甸而上,交汇在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中亚哈萨克斯坦乃至于新疆这些地方。

所以像新疆的伊犁这些地方,很多重要的城市,过去都分别有很多的英国人、俄罗斯人住在那里面经商、做研究,但是同时是为了考察整片区域的史地资料。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讲,很多时候这些重要的区域研究,它背后是有一整套的帝国利益、政治意识形态的主张在里面。

直到今天,日本的这些历史学家,他们当然不会再有刚才我说的那么鲜明的政治意图和用心。可是我们要知道,它是在这个源流之下所产生出来的。

中国人历史研究的政治意图

但是反过来讲,中国人到清朝之后开始的种种的对元朝的贬损,也不是没有政治意图。

我们过去对元朝的史观为什么会那么黑暗,觉得它那么野蛮,很多时候是因为到了清朝后期,当汉人越来越不满意满清的统治,但是满清当时又大兴文字狱,使得你不能够直接抨击时政的时候,怎么办?

我们透过骂元朝来指责清朝当时的政府,因为我们都说那都是蛮族。

也就是说后来的中国读书人透过骂元,其实是用来骂清朝的。

因此,我们从清朝开始,一直到现代,形成了一套我们对元跟蒙古的想法,这个其实也不是没有一个政治的意识形态的作用。

所以说,这些日本的新兴的蒙元史家跟它背后的历史源流有很鲜明的意识形态,中国汉人的正统历史观也并不是那么清白无辜的。

那么我们作为读者该怎么办呢?道理很简单,就是我们知道背后也许有一些意识形态在左右你的历史论述,甚至让你产生偏见。

我们意识到这一点,但并不表示因此我就要因人废言地否定掉你全部的论说,只要当你提出的说法言之有理、言之有据,或者至少能够为我们带来些刺激的、新鲜的思考和崭新的看待世界的方式的时候,我们稍微一读,多了一套冲撞自己的价值观跟世界观的一套资讯和观念,那又有什么不好呢?

因此这就是为什么我挣扎了半天之后,仍然向大家推荐杉山正明的这本《忽必烈的挑战》。


本文为节目文稿节选,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扫描二维码或阅读原文 收看本期完整节目

 延伸阅读 

 节目用书 


作者:  [日] 杉山正明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副标题: 蒙古帝国与世界历史的大转向

译者:  周俊宇 

出版年: 2013-6-4

页数: 279

 延伸阅读 

点击图片查看

 下集预告 

6月19日,周一0点

第191夜 陈寅恪唐史研究(一)

优酷上线


听理想,今日更新

《白先勇细说红楼梦》vol.46


大观园中的吃喝玩乐的日常

扫描二维码或打开豆瓣APP收听

本文编辑 | 朵夫

责任编辑人:刘涛 PX028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释放进入手凤首页

手机凤凰网 i.ifeng.com